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新乡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新乡

大平原上大平调

2013/4/16 14:54:02 点击数: 【字体:

  大平原上大平调
大平调在滑县演出的场景
大平原上大平调

魏守现

大平原上大平调

杜学周


    □本报记者  刘 洋

  大平调

  大平调系梆子声腔剧种,流行地区以曹州(今菏泽市)为中心,跨越冀、鲁、豫、苏、皖五省边缘地带。因其唱腔音乐比山东梆子、豫剧、河北梆子的音调低,又因其音乐伴奏中击节的梆子比山东梆子和豫剧等兄弟梆子戏的梆子粗而长,故又称为大梆戏、大油梆。上世纪50年代之后通称为大平调。

  大平调的历史有文字可考的,可追溯到明代弘治年间。明清以来,在黄河南北有大小十几个大平调班社,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大平调的唱腔比豫剧粗犷,发声一般都用真嗓。其表演气势恢弘,场面宏大,唱念做打并重,粗犷豪放,刚中带柔。

  大平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剧目,约有600余出,现保留下来的只有200余出,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180余个,其内容大多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包公案》、《大红袍》等历史古典小说,角色多以生(红脸)、净(黑脸)的“袍带戏”为主,民间生活故事戏较少。

  2006年5月20日,大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⑥7

  3月的天气乍暖还寒,赶会的村民们早早赶到了滑县王庄乡邢行村。村中心一个石头垒起的舞台边,陆陆续续聚集了几百人。舞台上搭着简陋的布景,上面扯着一条横幅:“延津县大平调剧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舞台上响起三声电铃,“好戏开演了。”一位老人说。

  市场在农村

  老人说的“好戏”就是大平调。

  演员们在台前舞刀弄枪,在后台忙碌的两位老人杜学周、曹秀芝夫妇是剧团的主心骨,他们不久前刚刚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8岁的杜学周不仅要担任导演和编剧,还要上台演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拿着一个破损的汽车倒车镜化装。“我的身体好着呢,55岁还能翻跟头。”

  在他身边忙碌的是老伴曹秀芝。68岁的她早上喝完中药,跟着团就来了。“我现在老了,唱不动了,身体也有点毛病,可我放心不下这个剧团。”曹秀芝说,“我们这个团效益还不错。从年前到5月份,演出排得满满的。”说话间,流露出欣慰的神情。

  曹秀芝说,“当上传承人,我们老两口可激动,算是这么多年的努力得到国家认可了。不过剧团面临的困难也很多。愿意听大平调的只有台下这些老人。有的演员从小开始进团唱戏,到现在成为主角,还是临时工。哪里给的钱多,他们就去哪里唱,留不住人啊。去年,国家拨给我们7万元补助,可只靠这些根本顾不住整个团的开销。当上传承人,责任比以前大了,我也睡不好觉了。现在每天都是想着如何挣钱给大家糊口。”

  一阵叫好声中,杜学周满头大汗回到后台。他说,累点不怕,有观众就行。“现在我们比一些县剧团效益好多了。你可以去问问退休的魏守现,我们很熟,看我这话假不假。”说完咧嘴笑了。

  “我们得团结”

  杜学周说的魏守现是滑县大平调剧团的退休演员,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老先生对采访相当重视,比约定时间晚了近一个小时才出现在记者面前,因为他去洗澡了。“知道你们来,我特意去洗了个澡,得干干净净地接受采访,对你们也是尊重。”

  跟着魏守现穿过一片破旧的平房,弯腰走进一间低矮的平房,这就是魏守现住了多年的家。他说那平房是剧团原来的练功房,不过已经成危房了。魏守现从里屋拿出了一摞奖状和照片。“这些奖状和照片都是我的宝贝。”抚摩着一张黑白照片,魏守现说,“这是1981年我们剧团在北京演出《海瑞搜宫》,中央领导和我握手的照片。一晃20多年了,咱们国家连奥运会都申办成功了,可大平调还停留在20年前的基础上,没钱、没人排新戏啊。”

  魏守现唱“红脸”出身,脾气也相当直爽。他说:“过去大平调是火,因为大平调热闹,有气势,内容易懂,吐字清楚,可现在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了。现在剧团里的演员,大多依靠给人家办红白喜事挣点糊口费,日子很难。我不想看见大平调灭了。现在国家这么重视,我们这些从业人员要团结起来,好好思考一下出路。不能只看眼前小利各自为战,要共同担当起传承的重任。不这样做,等我们这代人没有了,谁还去唱大平调?”

  大平调的另一位非遗传承人、濮阳县的张相彬也有同感,他说,自己13岁学艺大平调,见过大平调的辉煌,也看到了如今大平调的不景气。“大平调发展缓慢,演出服装、道具损坏很严重,演员工资也很低。电视的普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大平调剧团的生存受到挑战。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知识分子的加入。我们县准备设立大平调艺术研究室,挖掘剧目,收集曲牌,专业艺术学校也在筹建之中。我们还对《三娘教子》、《盘坡》、《铡美案》等18个大平调经典剧目和名段唱腔进行录音、录像,使大平调有传承下去的宝贵资料。”

  天色渐晚,当魏守现把记者送出大门的时候,他说:“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保住我们的大平调。”【原标题:大平原上大平调】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2008年4月1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