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新乡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新乡

皮与影的玄妙组合

2013/4/16 10:49:09 点击数: 【字体:


    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影是流传广泛并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集文人写作、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扯一块白布便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在幕后表演,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就是皮影戏。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的出现将我国皮影艺术推向了高峰。

    唐山皮影戏的缘起
      
    唐山皮影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始创人是滦县安各庄的秀才黄素志。黄素志出身农家,聪明好学,多才多艺,喜欢绘画与雕刻。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黄素志再次落榜,觉得无颜回归故里,就到奉天(今沈阳)的私塾教书,以维持生计。黄素志崇尚佛教,每每见到人心不古的事,就忧心忡忡,总想设法劝邪归正。为此,他以周昭王听信谗言致使骨肉离散的故事为基础,编写了一个叫做《望儿楼》的剧本,以图感化大家。为了演出剧本,黄素志与他的学生们用厚纸板制成人物的造型,夜间在灯光下映出人影演出。由于黄素志是滦州(今滦县)人,用家乡的腔调说唱,就称这种演出为“滦州影戏”。后来,经黄素志弟子的改进,用羊皮刮净毛血,雕刻成形,染上各种颜色,制成影人,很快就传遍关东各地。后来随着清军人关,又传到关里。到清代后期,滦州皮影在乐亭县兴盛起来。乐亭县是滦州下属的一个县,十分富庶。一些豪绅地主在重要节日时,经常请皮影班演出。到民国初年,乐亭县就有私家皮影班40多家。这些皮影班经常“打对台”,进行演唱比赛,因此各个皮影班都不惜重金聘请高手,互相角逐。同时,乐亭的皮影班很注意培养后继人才,使得著名艺人的技艺得以传承。基于这两种因素,乐亭皮影发展迅速,尤其是唱工独领风骚,培养了一批很有造诣的皮影艺人,遂有“乐亭影”之称。

    唐山皮影艺术的特点
      
    唐山皮影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名著,主题积极向上,有的表现保家卫国的英雄,有的表现惩恶扬善的侠士,有的表现反抗压迫的勇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其不同于其他影戏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影人用驴皮雕刻,操纵技巧独特。唐山皮影戏的道具,最初“以素纸雕镞”,后来又用过羊皮、牛皮,最后用驴皮取代。唐山皮影雕镂精细,形象俊美,线条流畅清新,所选作雕刻的驴皮十分讲究,只取驴前身的一个部位,经过加工、上浆,一张张透明度强、柔韧性好的原料就备好了。皮影分两部:人物和砌末。人物由同插(头部)和戳子(身子)组成。头部有各色脸谱,如正面人物雕成镂空脸,弯回形环勾眉眼,通天鼻梁,显得俊朗、洒脱;反面人物则突出阴险狡诈的嘴脸,将眉目夸大,一幅老奸巨猾的坏样儿;丑角在眼睛上加画一个圆圈儿,表示诙谐轻佻。唐山皮影是小、生、髯、大、丑的天下,角色相当丰富,雕起来要繁而不乱,密而不杂。精细活儿必须精细刀法,拉刀、推刀、回转、顿挫、明刀、暗刀,真是刀刀准、快、稳。
      
    操纵影人时,采用多人配合,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影台右侧操纵的人称为“上线”,台左边操纵的人称为“下线”,辅助操纵工作的人称为“贴线”。对操纵的人统称“拿线的”。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三根,在影人脖子上安的一根铁条“主杆”,影人两只手各安的一根铁条叫“手杆”。主杆掌握影人的平衡和身子活动,如前进、后退、卧倒、跳、坐、翻、爬等动作,都是靠主杆来控制。主杆是用左手五指并拢满把攥紧,要求握的牢固,可是舞动起来却像一根鸡毛那样轻巧,所谓“握如千钧,动似鸿毛”,这为的是使影人保持平衡。【原标题:皮与影的玄妙组合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李悦 2008-04-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