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新闻资讯 >> 浏览相关信息

“深闺”里的古村落

2012/11/9 10:16:33 点击数: 【字体:


“深闺”里的古村落

当地政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漆桥原址修建的青石桥 本版摄影 现代快报记者 施向辉

“深闺”里的古村落

  漆桥老街两边都是“原版的”明清老建筑

“深闺”里的古村落
 
    高淳最为人所知的就是那条著名的淳溪老街,以及老街上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其实高淳的历史文化魅力远非这一处,当地有两个古色古香的古董村落一直“躲在深闺”,这里被称作高淳的“古建筑博物馆”,它们就是漆桥镇上的漆桥村以及淳溪镇上的七家村。

    如今,高淳当地已经开始筹资对漆桥古村进行修复和保护,而七家村则与高淳老街一起被确定为高淳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两个沉寂多年的古村,即将从历史中重生。

    漆桥老街

    形成:汉代

    来历:汉丞相平当不满王莽篡权举家迁徙至此,修建“漆桥”而得名

    古村、古桥、古街

    走在漆桥老街上,青砖黛瓦,精细的雕刻花窗,让人错以为置身于古代的某个时刻。这座江南村落,沉睡在古旧的梦中已经太久,安静到似乎与世隔绝了。

    漆桥村位于高淳县漆桥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这里驱车到南京禄口机场,只需40分钟。“据当地《孔氏宗谱》和《民国高淳县志》记载,漆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汉代以前,这里被称为"南陵"。”漆桥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漆桥镇人民政府老街开发办主任孔令兴介绍说,“汉丞相平当,因为不满王莽篡权,于公元初年举家迁徙到这里居住。他发动村民在河上造了一座木桥,并刷上了一层红漆,人们称之为"漆桥",这便是"漆桥"的由来。”

    当初的木桥早已不见踪迹,还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政府在木桥原址重新修建了青石桥。与青石桥相隔不远处,是新近按照老木桥的样式修建的红色三拱木质漆桥。从侧面望去,桥洞与倒影串联成了完满的圆形,波光潋滟。

    漆桥村东、南、西三面环水,自汉代就是金陵古驿道的必经之处,是连接苏南、皖南的交通要道,在历史上这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水运码头,市井繁荣,生意兴隆。正所谓“两溪夹一街,巷道连水埠。临水有人家,桥头立商铺。”而其中所说的“一街”,便是横贯村子的漆桥古街了。

    漆桥古街全长约500米,宽约2.7米。青石板路斑斑驳驳,路中央有很明显的古代马车车辙痕迹。临街门面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木板矮墙,二层临街多是花窗,屋檐外挑,门楣上还雕有各种纹饰,盘龙、苍云、牡丹……雕刻精美,且鲜见重复。

    然而再好的材质也禁不住岁月的侵蚀,如今的老屋多数已经向右倾斜,且多数已经上锁。“有很多房屋都已经倒塌了,光今年我们重新修建起的房屋,就有33间。”孔令兴遗憾地说。

    “因为附近的镇子开发,多数人都搬去了镇上,居民越来越少了,现在这里只有127户居民,而且大多数都是空巢老人。”孔令兴说。

    90%老街居民是孔子后裔

    漆桥老街上的居民以孔姓为主,据说90%以上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后裔,孔令兴也是孔家诸多的后人之一。史料记载,南宋时最早迁过来的是孔氏第五十四世孙,至今已达八十四世,绵延三十代,在附近各村有2万多孔氏后人。在漆桥老街南,有一口遍布绳索勒痕的宋代古井,上面刻着“大宋南迁”“孔氏”的字样,印证了这段沧桑的岁月。“村里原来有两口井,一口保平井,一口保安井,如今保平井还在,但保安井已经湮没不见。”孔令兴说。

    在老街的中部,有一处孔氏宗祠的遗址。原孔氏宗祠始建于1667年,依中轴线前、后五进,两侧厢房计72间,占地10余亩,“这是继山东曲阜孔庙之后的第二大孔庙,72间房寓意周围繁衍的72个孔氏村庄,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孔令兴说。然而这处清代建筑早已毁于抗日战争的战火中。

    “幸运的是,我们还保留着宗祠的老图纸。”图纸上,宗祠分为南北两部分,建有“大成殿”“南厅”“北厅”“祖先堂”“崇礼堂”“崇圣殿”“宝盈”和戏楼。孔令兴说,将会按照图纸上的构造原样恢复孔氏宗祠,并规划新建孔子学院、孔子影视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国学名家大讲堂等,以孔子的儒家学说作为整条老街的“灵魂”,以孔氏祠堂为重头戏,着力打造漆桥“文化一条街”, 在街区内开设书画院、展览馆、茶座、古玩店等文化氛围浓厚的店铺,宣传儒家文化。

    老街启动保护工程

    今年6月,古村落保护工程启动,当地还成立了老街开发办。过去老街的青石板路被水泥路覆盖,而现在,水泥路已经被撤去,古旧的青石板重见天日,斑驳的痕迹记载了岁月的变迁,与老街格外相衬。此外,老街上安置了新的路灯,水电气落杆入地,疏浚了周围的河道,并且调用了专门的清洁人员来打扫街道。老街的入口,现在是一片广场,据史料记载,这里原来是南陵关,古代的车马走累了,就会在这个驿道调养休息。而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也会按照原样复建一个驿道,让游客感受古代风情。

    “老街的恢复,修旧如旧是主旨,一切按照原有的明清风格来,预计在2015年复建成。”孔令兴说,“老街的复建不会迁移原居民,原居民的生活同样能展示,成为一道风景线。因此首先要搞好这里的基础设施,让居民住得好。”

    七家村

    形成:明清或北宋

    来历:七户外地的陈姓住户搬迁至此形成村落

    你所不知道的另一条老街

    作为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街,著名的高淳老街又叫淳溪老街,可很多人或许不清楚这条老街如今真正的名字是叫中山大街。这次被列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高淳老街和七家村,其实就是中山大街的两段区域。

    高淳城区的中山大街总长只有1100多米,被分成了完全不同的三个小段,一段是别具风韵、古色古香的高淳老街,中间一段则是高淳城区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而剩下不到200米的一段是白墙青瓦建造的古旧老屋,这片叫七家村,被称为淳溪镇上最为原始古老的“村落”。

    走过古朴华丽的高淳老街,再穿过繁华喧闹的商业步行街,当你的脚步刚踏上七家村这段安静清幽的老巷时,感觉周围突然安静了下来,所有节奏都变缓,仿佛置身到另外一个时空。而脚下的石板路悄然延伸,街旁青砖小瓦的老房子静静矗立,街边的小吃店门前摆着各种吃食,店里的老人悠悠然倚门而望。中山大街251号的店铺,是典型的清代建筑,砖木结构,青砖小瓦,上下两层,青石门框,如今已经被高淳当地政府挂上了“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牌子。

    七家村能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其实还要感谢一个人,这就是高淳县文保所的原所长濮阳康京以及其他爱护老街的高淳人。

    早在1984年,濮阳康京就建议将中山大街整个保存下来,但这与当时有关部门的意见相左。在他的坚持下,最终有345米的淳溪老街被保护下来,尽量一砖一瓦都保持原状,这段街巷也就是如今声名远扬的高淳老街了。随着高淳老街广为人知,也逐步成了高淳的名片。还是在濮阳康京等人坚持下,中山大街的另一段也即七家村片区也最终保存下来。

    形成时期无从考证

    相对于历史资料丰富、民间记载较多的漆桥村而言,历史上对七家村历史、人文等的记载并不多。为此,濮阳康京等人也特地从考古、史料等多个途径进行考证。“考古发现,七家村附近有唐代墓葬,这说明当时还没有形成村落。”他说,现在七家村的建筑形成主要在明清时期,这从建筑风格方面基本可以确认。

    据濮阳康京介绍,当年七家村有个陈家祠堂,是一位姓陈的大户所修,当时还并没有七家村这个名字。直到后来,有七户外地的陈姓住户搬到了这里,就在陈家祠堂的背后建房而居,久而久之,这也成“七家村”村名来历的说法了。而至于这七户人家为何而来?从哪儿过来?也就不得而知了。

    “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七户人家其实并不怎么富裕,更不是什么名门望族,这从他们所建造房子的建筑风格上可以看出。”濮阳康京说,在考证了很多史料古籍后他们发现,其实七家村的居民们都是很普通的,其后人中也没有出过太有名气的人物。

    对于七家村的来历,高淳当地的说法也有很多,濮阳康京认为是明清年间形成,而高淳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李代明则认为其形成时间更早。高淳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李代明专门撰文提到过他所知道的七家村。他说七家村原是七户人家的一个小渔村,这是淳溪镇上最为原始古老的“村落”,后来才有了其他姓氏家族的加入。

    李代明介绍称,北宋年间,北方遭受外侵,中原人南下逃生,“江南人口骤增,无田可种”。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宋徽宗命将军张抗率众围湖造田,七家村一带就成了开发西部圩田(永丰圩)的基地而人口兴旺了起来。北宋时七家村的“烟火最盛”,而到南宋,高淳的人口和商贸已具相当规模。

    而不管七家村到底形成于何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但保留下来的明清建筑群确实难得,它被不少人称作是明清建筑的“博物馆”,对当地文化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家村保护写进“十二五”

    历史留给高淳这两个“老古董”一样的村落,这是前人的恩赐,而真正将它们保护下来,则需要今人作出努力了。

    濮阳康京认为,七家村这个古村落的房子,有着明清最普通人家典型建筑风格,非常值得研究。“高淳地势是西高东低,而过去的老房子建筑风格,古村落也都是随着地势地形而建。”他说,七家村相对地势较高,但古人并没有推平,而是随地势建造房屋。另外,房子有的三进、五进,有的则是建成三合院,包括建炉灶、排水系统等,都非常考究。

    “既然已经明确了把七家村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那到底怎么复建怎么保护?我觉得规划必须非常慎重。”濮阳康京说。而根据高淳县“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当地首先要对七家村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做出全面梳理,并逐项、逐幢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初步计划2013年完成。(原标题:“深闺”里的古村落)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现代快报(2012-11-0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