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国宝还是垃圾?
2012/11/5 16:02:0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洛阳博物馆馆长王绣一提起唐三彩,心里就像窝了团茅草:几年前,她随洛阳市政府一个代表团访问韩国,送给韩国朋友的礼品中有唐三彩龙头企业洛阳美术陶瓷公司生产的唐三彩,韩国朋友对中国这一国宝珍爱无比。
不久,韩国朋友回访洛阳,在洛阳飞机场道路边及白马寺的地摊上,发现了灰头土脸的唐三彩,一经问价,30元一件大马,10元钱就能买一套小六骏!韩国朋友瞪大了眼睛:“你们送给我们的礼品竟然是这么便宜的路边货?”王绣虽然解释此陶非彼陶,但还是尴尬极了。
2001年8月,记者在洛阳唐寺门附近的高速公路上,看到道路一侧一溜排着数十家卖唐三彩的小摊,这些唐三彩经风吹日晒加上做工的粗糙,已看不出丝毫的大唐遗韵。
热心的老板并不欺客:“这件大马35元你拿走!这要在国营商店啊,350元你也拿不走!”记者问:“你这是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产品啊?”小贩并不以为然:“进了店里是精品,摆在路边就是粗制滥造了?有人买就是好东西,我看这跟店里的没区别!”
果真是没区别吗?国宝唐三彩为何沦落马路边呢?行家指点说,一哄而上的无序生产使唐三彩不再“物以稀为贵”,你若真想弄个究竟,到孟津县朝阳镇南石山村走一遭,那里是生产唐三彩的“专业村”,再到美陶公司比较一下,就有答案了。
南石山村,在洛阳的邙山岭上。邙山是埋葬历代帝王的“风水宝地”,故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一说。这里古墓遍地,洞穴密布,俗称“无卧牛之地”。清末以来,这里就有制作仿古唐三彩的传统,解放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鼓励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政策更激发了当地人的积极性,高潮时,这里的200来户几乎家家都生产起了唐三彩。
10月16日,记者乘车来到了朝阳镇,南石山村距朝阳镇还有几公里,几个开三轮车的过来搭话,车主很热情,问:“是到南石山村订货的吧?”记者反问:“你怎么知道?”“嗨,像你们这种外地人我拉得多了,十有八九是订货!”
走进村庄,记者首先感到是村里的小康氛围。几乎家家都是2至3层小楼,不时有面包车或小汽车经过,据说这都是村民自己买的车。不少院子里有隆隆的声音,那是生产唐三彩用的球磨机在响。记者看了几家家庭工厂,一般都比较简陋,一座座小土窑炉令人有身处砖瓦场的感觉。
有人在把唐三彩毛坯往窑炉里放,记者仔细看了看他脚下的毛坯,那造型不怎么样,再看看那些已烧成的马和骆驼,没有任何商标标识。问一位正在忙的工人生意好不好,回答说“还行”。问生产出来的有没有不合格产品,这位工人很奇怪:“啥叫不合格?只要不缺胳膊短腿都合格!”
马路边摊主说,他们出售的唐三彩都是这样的家庭工厂生产的,便宜。便宜同时也就意味着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据知情人讲,有些工厂没有技术能力,产品造型上不去,他们就买来好产品,用钢锯锯开,翻模后再造。有些家庭工厂偷工减料,把生产原料中好的贵的省掉或以次充好,有些偷税漏税,这样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高水旺,是南石山村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是村里惟一为产品注册商标的,在谈到近来社会上对个体作坊一片打杀声时,他有自己的看法。个体作坊不意味着出不了精品。南石山村制作唐三彩历史较早,1983年南石山村生产的“勾头黑马”获得了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他制作的仿古唐三彩,一直保持着人工操作的传统手工艺,保持了唐三彩古色古香、浑厚质朴的大唐韵味。他的作品曾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品博览会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承认村里现今一部分人为追逐利润而不择手段:为压过其他同行,就降低价格,进而不顾质量,压低成本。其他人一见也纷纷仿效。这种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必将导致世人用当年看待温州的目光来看待南石山村。现在有几十户已经尝到了由此带来的苦果,因价低无利而关门。
制作唐三彩无疑为这个村庄带来了富裕。但是它究竟带来了多大利润呢?对那些制作粗劣产品的家庭有没有一个说法?记者来到了村支书家。敲开门,村支书皱着眉头没等听完话就说:“不感兴趣,不知道,你去问镇政府好了。”记者不气馁,又找村长,村长不在家。出得村来,恰遇上来时的那位三轮车车主,他热心地指着路边一排房子介绍:这是村长家的唐三彩工厂,那边是村支书家的。
出自个体作坊良莠不齐的唐三彩哄抢市场后,受到最大冲击的就是美陶公司。
20世纪80年代,洛阳美陶公司的事业如日中天。它生产的九都牌唐三彩于1983年获得国家金奖,并走向5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国礼先后赠送给了30多位国家或地区的元首。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给洛阳美术陶瓷公司来函称:自1981年以来,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曾多次选用你厂制造的唐三彩大马和大骆驼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总统或总理,并用上述物品作为国礼多次送给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外国元首等……,从我们使用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你厂生产的这些唐三彩制品的造型和色彩都比较美观,特别是大马、大骆驼作为礼品,很有气派,也很受欢迎……今后,唐三彩制品仍然是我们对外赠礼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对你厂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对你厂对我们工作中给予的支持予以谢意。”
记者在美陶公司的销售记录上看到:1984年春节前夕,运往上海的万余件唐三彩马,本来预计一周售完,谁料不到3天,销售人员就向公司发急电:“快速空运一万件!”一向温文有礼的上海人竟将柜台挤破,以至于当地公安部门动用警力为起早贪黑排队的人发号。同样的一幕也在成都、大连、广州上演着。
这辉煌却并不长久。1990年,美陶公司仅实现利税25万元,此后,公司陷入低谷,亏损帽子一背就是十几年。
个中原因有前面说到的个体户的冲击。那些粗劣的唐三彩工序比较简单,利润较丰厚,投资5000元就可上马,因此,洛阳市周边个体作坊最多时达到千余家。激烈的竞争使唐三彩价格一降再降,差价甚至达到数十倍、上百倍,这是外因,最重要的还是内因。国营企业旧的体制包袱重,同时受条条框框约束,迈出步子比较艰难。
公司在管理上也存在问题:一些技术人员为捞取外快,受聘于某些小作坊当顾问,使公司一些保密技术外流;美陶公司在涧东街黄金地段的营业房,也被出租给经销劣质唐三彩制品的个体商贩们,这些小商贩们都打着九都的牌子销售唐三彩,公司销售部甚至以推销个体商户们的唐三彩收入来开工资、报销差旅费。面对来势汹汹的个体商贩们,美陶公司不仅不抵抗,反而拱手送上大半江山。内外交困,把美陶彻底推向了深渊:企业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70%的工人下岗,长达10个月发不下来工资,技术工人纷纷外流。
摇摇欲坠的美陶公司只剩下一块牌子了。洛阳人都说美陶公司是“破落的大观园”,“捧着金碗要饭吃”。2000年3月份,公司调整了领导班子。老总毕科通一上任,就和班子其他成员确立了“擦亮招牌,清理门户”的思想,并付诸于行动:坚决收回了公司出租给经销个体商贩的门面房,将从个体商贩那里买来的及公司库存积压的价值50万元的劣质唐三彩全部销毁;所产产品一律注上“九都”商标,而不是以前的“中国洛阳”;公司所产不合格产品当即销毁,不得流出厂外;请中央美院专家来厂为产品会诊,对技术人员给予优厚待遇……公司生产销售在一步步回升,工人的工资有了保证,外流人员纷纷回来,实现了扭亏增盈。今年国庆期间销售突破30万元,而在以往一个月也不过5~6万元。
“砸一个牌子容易,再扶起来就要费大力气了。”这是美陶人付出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
历史上的唐三彩流光溢彩。
人类在原始时期就有了陶瓷制作。进入唐代,陶瓷艺术日臻完善。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人们称它为唐三彩。其实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赭、紫、黑等,武则天至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代极盛时期,同时也是唐三彩的极盛时期。
洛阳作为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毋庸置疑成为唐三彩的发源地。目前洛阳发现的唐三彩制品有300多个品种,有人物俑、马、骆驼、牛等动物,还有碗、盘等日常用品,多是唐人的随葬品。在极兴华丽之风的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股厚葬之风,厚葬之风使唐三彩的烧制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发达的对外贸易也使唐三彩有了广阔的***市场,至公元9世纪,唐三彩开始向外输出。在近、现代,伊拉克、叙利亚、埃及、苏丹、日本、韩鲜、印度等国,相继出土了唐三彩。
唐三彩最早的记载是民国时期。1905年~1909年,陇海铁路修到洛阳北邙山一带,挖掘出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唐三彩,经国学大师王国维、罗振玉考察介绍给社会后,社会反应强烈,不少人重金收藏,1998年,一件高66cm的唐三彩骆驼,在美国索士比拍卖公司估价1万美元,一件高58cm的唐三彩马估价18万美元。
唐三彩的代表是三彩马。制作唐三彩的工艺也非常复杂。比如制作三彩马,要达到骨骼肌肉线型流畅,神完气足,使人亢奋的境地,在釉彩上,要巧妙地利用釉色相互流动的规律,通过对窑变工艺的控制,使烧成的釉面呈现出斑驳淋漓、绚丽夺目的艺术效果。不仅要严格地选择素胚的胎质,准确掌握釉料的成分,熟练地运用各种装饰及施釉技法,还必须均匀地、恰到好处地控制好窑温,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般小作坊的技术力量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
唐三彩生产、销售的无序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中国经营报》记者侯明廷在《宏观煽火微观泄火》的文章里,就特别提到唐三彩摆马路边败坏了河南旅游商品精品的形象。个体商贩以次充好制作的唐三彩引来客户的质疑:你们洛阳唐三彩的质量怎么这么差?一位日本客商在一家小店订购的唐三彩,运到日本时已有明显损坏。在今年年初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李成玉副省长就唐三彩的制售泛滥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打击伪劣,刻不容缓。(原标题:唐三彩:是国宝还是垃圾?)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华五千年网(201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