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新闻资讯 >> 浏览相关信息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出土文物众多 考古成果再现厚重河南

2012/7/21 15:42:12 点击数: 【字体: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出土文物众多  考古成果再现厚重河南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出土文物众多  考古成果再现厚重河南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出土文物众多  考古成果再现厚重河南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出土文物众多  考古成果再现厚重河南
 

    从今年开始,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进入收官攻坚战。按照2004年确定的计划,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330个文物保护点,需要考古发掘和搬迁的文物点296个。迄今为止,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已取得引人瞩目的考古成果,随着调水线路建设的展开,一部厚重的中华文明史也呈现在世人面前。

    考古成果再现厚重河南

    对话人物:张志清,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主任。

    问: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的文物保护点有多少?

    答:共涉及330个文物保护点,其中干渠160个,库区170个。水库淹没区154米高程以下有一部分建档保护不再进行考古发掘,总干渠的D级文物点登记建档留取资料不再进行考古发掘,共需要考古发掘地下文物点和需要搬迁的地面文物点共有296个。

    问:对这些文物保护点是不是要全部进行抢救性发掘?

    答:不全是。

    2005年省政府批准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成立,我们的工作是根据规划,组织和协调文物保护研究单位对文物保护项目进行考古发掘和相关保护等工作。对于文物保护项目,根据文物点的保护级别实行不同的保护方式,大部分地下文物点进行考古发掘,其余登记建档。地面文物点共15处,其中13处原地保护或搬迁保护,2处登记建档。

    问:从已发掘的情况来看,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成果如何?

    答:考古成果可以说是非常突出,五年来,在来自全国的近50家文物考古研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已完成了150多个文物保护项目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47万平方米,出土文物近5万件。河南鹤壁刘庄遗址 、安阳固岸墓地、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新郑胡庄墓地、荥阳娘娘寨遗址等6个项目分别当选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占全国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获此殊荣的80%以上。河南省文物局严格管理,考古工作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新郑胡庄墓地、鹤壁刘庄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淅川沟湾遗址、荥阳娘娘寨遗址等6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二等奖和三等奖。这些考古成果再次突显河南文物大省的地位,以及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问:面对如此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你们怎么办?

    答: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管理、组织、协调工作以保证工作质量。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都严格按规范来做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加强制度建设。河南省文物局成立了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专职负责南水北调文物保护抢救的日常管理工作。制订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多项规定,为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抢救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二)2005年11月,国家文物局在郑州召开了“全国支援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动员大会”,先后有省内外近50家考古研究机构参加河南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

    (三)实行监理制度,对考古发掘质量实行全程监督。

    (四)组织专家对完工项目进行评估、验收,以确保工作质量。

    (五)制定南水北调文物保护技术规范,统一标准。我局组织专业人员对考古发掘方法、资料、记录等统一要求,有效保证了工作质量。③30

    两位青铜器专家的“复活宝典”

    人们在博物馆看到那些精美的古代青铜器的时候,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那些青铜器文物在刚出土的时候,大多是一堆乱碎片而已,是文物修复专家的妙手把它们“复活”了。

    马新民、郭移洪(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修复专家),两位专家都是1955年出生,今年55岁。自1978年开始专职从事文物修复,主要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我省两位专家以切身实践经历讲述了青铜器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俨然已构成一部独特的青铜器文物的“复活宝典”。

    出土的绝大部分文物都需要修复。造成文物破损的原因很多,有的被长期挤压变形,有的破碎,有的表面被腐蚀,还有的残缺不全。

    修复青铜器,根据其保存情况、破损情况,要做许多工作。保存完好无损的青铜器是极少见的。对于已经破碎的青铜器,要尽可能地搜集齐所有的碎片,并做上标记,为以后的拼接复原做准备。

    出土的青铜器首先要进行清洗,清除青铜器表面的沙土、杂物,接着是去锈。如果不进行去锈处理,腐蚀层掩盖器物,就难以辨识它的真面目。特别是铭文,如果不先进行去锈处理,到以后焊接时就会破坏铭文上面的字迹。而铭文的价值是很重要的,对于确定墓主人身份、时代、反映历史事实等都有重要价值。去锈的方法有机械方式和化学方式,先用机械工具清理锈蚀部分,如不能彻底清除,再用化学药水清洗。

    然后是整形、焊接。出土青铜器扭曲变形的情况十分常见,包括破碎后的碎片也会变形。两位专家在长期的修复青铜器文物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经验,并动手设计制作了一套特制设备。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一件他们设计的为青铜器整形的工具,它在一个圆环状的框子中架设几条像坐标尺一样的直轴,通过移动、固定螺丝来对放置其上的青铜器进行拉伸、挤压,以使其复原。

    接下来就是焊接。一般情况下用的是低熔点金属焊,有时也会用亚氟焊,主要用在比较厚重的、变形比较严重的青铜器。如果是用铜焊,要求更高,必须一次性焊接到位,不像锡焊在焊接后还可以拆开重做。随着科技进步,现在已经有了电子焊和激光焊。

    对丢失的部分又无法找回的,只能重做一个缺片,做好之后再焊接上面。一个小小的缺片,看似不起眼,做起来却相当复杂。要保证缺片上的纹饰尽可能与原物保持一致,拼接上去之后与其他部分浑然一体。有的缺片在复制时会面临许多悬疑的问题,如现有资料不足,无法从现有其他残片来推测所要复制缺片的花纹图案。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青铜器,花纹不一样,型制也有差异。这需要文物修复专家根据历史学识、实践经验和聪明智慧来找出复原所需的图案,使补上的部分与原物协调一致,这也是文物修复专家的一个功力所在,没有丰富的文物修复经验是很难一下子掌握的。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做旧。前期处理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要让它“隐身”,使之尽可能复原到文物最初的形态。最终,一个完美的几乎与古物无异的青铜器就呈现在世人面前了。

    一条线,一部厚重的文明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包括水源地和总干渠两个主要项目。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跨河南、湖北两省,总淹没面积达370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境内占170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46%。总干渠起自河南省淅川县的陶岔,流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全长1276公里,其中河南境内达731公里,约占总长度的58%。从南阳盆地沿太行山东麓北行,流经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个省辖市34个县(市、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了古代中原的核心区域。在淹没区和总干渠沿线及其附近分布的文物点,既有旧石器时代的化石地点和古人类遗迹,也有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更有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反映不同文化风格及其交融过程的历史时期的城址、墓葬群、古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等。可以说,纵贯河南南北的总干渠,在中原大地形成了一条极为难得的融会各个文化发展时期和各种文化因素的古代文化廊道。

    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南水北调工程涉及河南文物点33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河南占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文物保护工作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总量的二分之一以上,是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任务最重的省份。

    2005年以来,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抢救工作在省文物局的组织安排下,在省内外40余家考古发掘研究单位共同努力下,南水北调文物抢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鹤壁刘庄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娘娘寨遗址、新郑唐户遗址、胡庄墓地、安阳固岸墓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关帝庙遗址还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新郑胡庄墓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田野考古质量二等奖,淅川沟湾遗址、鹤壁刘庄遗址、荥阳关帝庙、娘娘寨遗址和新郑唐户遗址荣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三等奖,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荣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荥阳关帝庙遗址

    关帝庙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西南部。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实施发掘,2007年继续发掘,两年累计发掘面积13300平方米。发现灰坑1100多个,灰沟11条,房基26座,墓葬200余座,水井18口,陶窑16座,祭祀坑13座。出土大批包括青铜、陶、石、骨、蚌、角、铁、瓷等质地在内的文化遗物。关帝庙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商代晚期、西周、东周、汉代、唐代、宋代、清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商代晚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商代晚期文化遗存内部有功能分区。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小型聚落的大面积揭露,在商代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对于探讨商代晚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③30

    淅川下王岗遗址

    5月19日,淅川县盛湾镇的下王岗遗址发掘现场,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执行领队高江涛带领一帮人在该遗址进行更进一步发掘。他们已经发掘出大量仰韶时期和西周早期的陶片及人物骨架。

    安阳固岸墓地

    固岸墓地位于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和施家河村东部,从2005年9月1日开始发掘,共完成发掘面积2.5万平方米,发掘墓葬300多座。这是一处以东魏、北齐时期为主的墓葬群。安阳固岸墓地在我国第一次发现了以二十四孝为题材的东魏时期围屏石榻,首次发现了明确纪年的东魏墓葬,出土了大批北齐时期陶俑、瓷器和多方北齐、东魏墓志等重要文物,是研究豫北地区北朝时期的丧葬习俗和陶塑艺术,白瓷、黑瓷的起源和制作工艺,以及北齐和东魏时期的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鹤壁刘庄遗址

    刘庄遗址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镇刘庄村,2005年6月至2006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刘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5000平方米。遗址下层为仰韶时代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发现有房址、窖穴、灰坑、灰沟、灶坑、陶片铺垫遗迹等。遗址上层为先商文化墓地,共发掘墓葬300多座。这一时期发现如此规模的先商文化墓地,在黄河下游地区无论是夏文化,还是先商文化、东夷文化均为第一次发现,极具历史、考古价值。

    新郑唐户遗址

    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南部和西部,潩水河与九龙河两河交汇的夹角台地上,历代相传称该地为“黄帝口”,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2007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遗址进行全面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旧石器加工地点4处,裴李岗文化时期大型居住基址500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重要文化遗物。

    唐户遗址文化遗存堆积丰富,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处跨时代的聚落群址。其南北长1860米,东西宽300-860米,面积140余万平方米,其中裴李岗文化遗存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过去发现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遗迹都以墓葬为主,极少发现有房址。而唐户遗址一次就发现大面积的房址,这在全国是首次。(原标题: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出土文物众多)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10年05月27日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