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权宜和摇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最要不得的。
在这种情况下,王重阳、丘处机们“预先布置,保持民族国家的传统”于宗教社会、民间社会的“文化炸弹”终于爆炸——公元1351年,刘福通揭竿而起。时间不长,元朝就土崩瓦解了。
当初王重阳在开封仙逝前,曾与其大弟子马钰有过一番密语。这番密语的内容是什么?究竟是为道还是为国?这些自然都是疑案了。作为一个有着救世平天下情结的大宗师,谁敢说他的临终密语不是在为中原文化的复兴埋下伏笔?
不过刘福通好像并不领王重阳的情,他在开封称王后,一把火把延庆观烧了。
有明一代,延庆观曾经历过几次修葺,但规模已经大不如从前。不过延庆观还算是个热闹地方,“过往官员、清客、巨商多于此寄寓”。
明朝末年,李自成“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开封)城”。就这样,在刘福通之后,延庆观又被一个农民干掉了。
清朝康熙年间,延庆观得以重修;道光年间,黄河决口,延庆观再次被淹没;光绪年间,再次修葺;1927年民国政府期间,延庆观又遭毁弃;之后,观内建筑,或为民宅,或被拆卖,残余殿房倒塌殆尽,仅存一个玉皇阁;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为发展旅游业,延庆观再次得到修葺。
延庆观屡毁屡建,是不死的开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玉皇阁虽然留了下来,但因为黄河泛滥,阁的底部一层已经淤于黄沙之中。离玉皇阁不远,就是包公湖。包公湖的水从地下不断渗过来,侵蚀着玉皇阁的底部。
历经劫难的玉皇阁会不会毁于包公湖水?玉皇阁有没有可能完整地跃出黄沙?下周一请看“延庆观里说全真”系列之四——《包公湖淹了玉帝的家》。
包公湖和延庆观是邻居,相距200多米。近20年来,包公湖水一刻不停地渗向玉皇阁所在的3米多深的大坑里。玉皇阁面临着倒塌的危险。于是,有人提出了整体抬升的方案——动用16台千斤顶,把玉皇阁顶出地面。
“烟锁池塘柳”是一副千古绝对的上联。
有人说“烟锁池塘柳”来自唐诗,有的说源于明末的陈子升,有的说它属于乾隆……
但大家都承认它是“千古难对”,对得出下联的人,少得可怜。对得还算可以的,有“烽销极塞鸿”、“烽销漠塞榆”、“灯销深圳桥”等。
“烟锁池塘柳”偏旁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看似简单好对,其实很难,有人认为它是“天下第一难”。据说,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称的纪晓岚对的下联是“炮镇海城楼”(至于这“炮镇海城楼”究竟是谁对的,还有几种说法)。纪的这个下联最为流行,似乎成了“烟锁池塘柳”公认的标准对句。
但在延庆观经营书画的朱先生却说:“过去它被认为是个标准对句,现在看来,一般吧!”
朱先生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0年冬季的某一天,下着大雪,一位50多岁的云游道士在延庆观里和朱先生说了一个多小时的话。这位道士说,纪晓岚对的,只能算工整,但没什么大意思,更没有触到“机关”。道士说,在延庆观玉皇阁地下9米,埋着一块石碑。石碑的两旁是一副对联,石碑的中间则刻有一幅画,画的是对联的意境。对联是——
烟锁池塘柳
桃燃锦江堤
道士认为,这才是无可替代的“绝对”对法。这一对法在“格律、意境、机关全契合”之上,更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世间万事“相互矛盾并相互依存”。
这位道士说,该对联是王重阳教主的,建造玉皇阁时埋在了下面,有记载。
记者在网上搜索“桃燃锦江堤”,没有搜索到。
延庆观繁塔文管所所长孙惠玲说,她听说这件事情后,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查到。但她说,她相信那位道士说的话,他们有他们的传承。就是退一万步说,这是那个道士自己对上的,有托古的嫌疑,但这也是那位道士送给延庆观的重礼呀!
孙惠玲说:“我一定要把这副对联刻在将要重建的重阳殿上,让大家分享它所体现的中国精神与文化。”
玉皇阁地下究竟有没有刻着“千古绝对”的石碑?这个疑案可能很快就会有结果,因为今年下半年,玉皇阁将要被整体抬升。
1984年,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形势下,有关部门把底层下部淤死在泥土里的玉皇阁从土里挖了出来,使它得以重见天日。之后,玉皇阁就一直呆在这个3米多深的大坑里。
包公湖和延庆观是邻居,相隔只有200多米。包公湖水面和玉皇阁底部的水位落差是1.2~1.5米。近20年来,包公湖水一刻不停地渗向玉皇阁所在的这个3米多深的大坑里。
如今,玉皇阁周围挖设有集水沟,每两个小时就要用水泵抽一次,否则大水将漫出集水沟,淹没玉皇阁底部。而被污染的水含碱较大,不断地侵蚀着玉皇阁的基础。
抽水造成泥沙流失,使得延庆观院内从南到北、从东向西都出现了有规则的裂缝,地面局部沉降,玉皇阁自下而上也出现很长的裂缝,整体已经向东北倾斜。专家认为,玉皇阁面临倒塌的危险。
有了新问题,总会有新的解决办法。这是一些年轻人的回答。
这新的解决办法就是对玉皇阁进行整体抬升。
在论证玉皇阁能否整体抬升时,来了许多全国知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等专家实地看了玉皇阁后,反对整体抬升玉皇阁。他们认为,历史就是历史,是不能移动的,否则就会破坏历史原貌。
但国家文物局同意整体抬升玉皇阁,2001年批文就下来了,还给了80万元的前期经费。
玉皇阁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咬合起来的,作为砖石结构的穹形建筑,整体抬升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前期科研工作异常复杂。
“虽然没有先例,但从技术上而言,是完全能够实施整体抬升的,绝对不可能把玉皇阁抬‘零散’。”孙惠玲说。
按照设计方案,抬升玉皇阁需要动用16台200吨级的千斤顶。1150吨的玉皇阁再加上200吨的托梁共重1350吨,16台200吨级的千斤顶能满足顶升要求。把玉皇阁抬出地面,16台千斤顶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这些千斤顶在完成使命后就无法“脱身”了,它们将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