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在河南省南阳白云山和记黄埔丹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一股股参香味扑鼻而来。寻着香味,记者来到了整洁的生产车间,看到一批批包装完好的八味丹参茶随着隆隆的机器声被装进一个个精美的盒子里。公司总经理曹金斌介绍,裕丹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了当地丹参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河南省方城县古称裕州,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当地盛产的植物药材丹参根茎粗壮,品质优良,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有着显著的疗效,早在汉代就被医圣张仲景誉为“丹参之首”,后被人们冠名为裕丹参,以此昭示裕州丹参之地道。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
方城裕丹参生产虽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到上世纪末,方城县境内的裕丹参种植面积不足33公顷。为保护和发展裕丹参珍品,从1999年开始,方城县委、县政府开始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组织有关科研人员在河南农业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所的专家指导下,启动了裕丹参研究工作。他们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GAP),结合野生裕丹参的特性,使仿野生丹参栽培技术研究获得了成功。仿野生丹参经河南省南阳市药检所、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化验,丹参桐ⅡA≥0.62%,丹酚酸B≥9.91%,比《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分别高0.42%和6.91%。为此,裕丹参于2003年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又获河南省无公害产地认定。他们还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野生裕丹参抚育园,并在抚育野生园中选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早熟和晚熟丹参新品系。
一个地理标志产品撑起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裕丹参作为地方金字招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来,方城县委、政府作出了《关于发展道地药材裕丹参的决定》,成立了以县长为首的中药材领导小组、县裕丹参开发服务中心和县裕丹参研究所,各乡镇成立了丹参生产办公室和丹参生产协会。2005年,裕丹参又引来了牵手世界500强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落户方城,成立了南阳白云山和记黄埔丹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建立了与丹参中药材GAP要求相适应的“公司+科研院所+协会+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契约为纽带与药农签订技术指导合同,实行“统一种子、统一育苗、统一移栽、统一标准、统一整地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购、统一资料建档”的“九统一”管理,共制订60余项技术操作规程。
好质量有了好品牌,好品牌有了好价钱。目前,裕丹参生产面积已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前的30余公顷增长到现在的2000余公顷,收购价也由2002 年前的每公斤5元,猛增到现在的每公斤13元,增长了2.6倍。正在田间管理的该县杨集乡尹庄村的马富山看到记者到来,顺手从田间拔出一株11月份就要采收的裕丹参,经测量,其鲜重达1.15公斤,预计每公顷可产干裕丹参1万余公斤,按今年的收购价每公斤13元计算,每公顷效益15万元,0.8公顷裕丹参一年下来就是12万元。看着丰收在望的裕丹参,马富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说道:“裕丹参受保护后,种着它还真中。”
“种植富民,加工富县。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动裕丹参产业发展的目的,就是既能富民又能富县”。河南农业大学博士、方城县副县长杨青华如是说。为加快裕丹参产业快速发展,县委、政府制定了“1231”工程,即:“1”是建成一个裕丹参GAP生产基地;“2”是建成一组野生裕丹参抚育园和一个药用植物品种展示与科研园;“3”是建成一个中药饮片厂、一个保健品厂和中药中间体提取厂;最后一个“1”是建成一个制药厂。(原标题:方城裕丹参基地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