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方城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城——楚长城所在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的故乡。县城西南有个博望镇,是中州名镇,西汉外交家张骞博望侯封侯处。位于县城西南百里,北枕伏牛山,西依白河水,地处南阳盆地的北部边缘,是荆襄北通中原之门户,南北商贾之通津。在这个三国古战场上有种曾享誉全国的名吃——博望锅盔。锅盔大如锅盖,圆形,中部凸起,通身白色,每个厚2寸,直径1尺余,重四五斤,敲之嘭嘭作响,如石如铁,不干、不腐、不霉。
博望锅盔用料简单,主要有面粉(上等小麦面)、碱面、酵面、水、盐。功夫主要在和面上,经多次盘揉、挤压、停放,每斤含水量只有一两左右。揉成的面团擀成圆形饼子,制成锅盔雏形后,用一种类似公章的木刻花章在其表面按上花形图案。再放在锅内的石子上,待锅盔正反两面儿变硬后,再数个竖立放在锅内,用文火烤熟。烤锅盔把握火候是关键,要做到既不生又不煳。
博望锅盔虽坚硬,食之却酥香爽口,质脆味甜,耐嚼顶饥。
博望锅盔由来已久,约有1700年的历史。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攻——火烧博望屯后,留大将关羽镇守博望,抵抗曹操南侵。时值天旱,用水奇缺。军士饮水造炊十分困难,军心不稳。关羽派兵士请诸葛亮出谋,诸葛亮投书于锦囊。关羽指使人如法制作,果然得到形圆如盔的锅盔。当时制成的锅盔大如盾牌,厚如酒樽,众军士食之脆酥可口,稳定了军心,关羽凭博望锅盔坚守住了博望,此品由此而得名。
随着历史的变迁,博望锅盔技法被当地农民掌握,流传,变为食品销售。锅盔铺里,卖主不用手折,而以刀割,刀是长叶马刀,透出三国遗风。
相传某年,有一少年从街上买一锅盔回家,中途遇冰雹,皆蛋大,砸死许多鸡鸭。少年头顶锅盔,行十里至家,身无伤损,锅盔无破裂。此为笑谈,博人一乐。
如今,博望坡上一些农民仍沿袭流传至今,成为当地享誉海内外的风味小吃和馈赠礼品。(武建华 向 克)(原标题:方城博望锅盔(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