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小县宁陵,古称宁邑,有着2000多年的文化积淀。据宁陵县志记载,垛子肉、杠子馍、哨子汤为宁陵县的三大名吃,它们各具特色,其中哨子汤历史悠久,可谓香飘百年。
哨子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米。将小米磨成浆以后,配以鲜鸡汤、羊油、粉条,加上茴香、姜、花椒、味精、食盐等熬制而成。食用时,在碗里浇上特制的牛肉精哨子和辣椒油,其味鲜美可口、不腥不膻、香而不腻、余味绵长。
哨子汤创于民国初年,为宁陵县东街范家祖传技艺。在古老的宁陵小城,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范猴子’的哨子汤———独门”。其中“范猴子”名曰范训兰,是哨子汤的创始者之一。目前,哨子汤已被辑入《商丘传统风味小吃名录》。
1958年,当时的商丘地区商业局在商丘市举办商丘地区八县一市小吃大比武,哨子汤作为宁陵地方名吃被评为地区名优小吃。2000年,商丘市再次举办全市名优小吃大比武,哨子汤再次被评为名优小吃,并名列前茅。
1962年,哨子汤作为地方名吃被《河南日报》予以报道。宁陵哨子汤从此闻名遐迩,香飘八方。
故事一:国家主席曾品尝哨子汤
1958年,商丘地区举办八县一市地方名吃大比武,赛期约一个月。在这期间,时任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的杨尚昆到商丘视察。得知商丘正在举办地方名吃大比武的消息后,杨尚昆在商丘地区领导的陪同下,欣然来到赛场,并慕名来到宁陵哨子汤制作摊点,品尝哨子汤。品尝后,杨尚昆连声称赞。
后来,杨尚昆任共和国主席,宁陵人以此为荣。因此,“国家主席喝哨子汤”的故事也名扬九州。
故事二:艺术家钟情哨子汤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斯忠是宁陵县柳河镇人,他表演的宋代清官包拯的形象栩栩如生,被称为舞台上的“活包公”。据说,李斯忠在宁陵县生活期间,几乎天天到宁陵东街喝哨子汤。李斯忠迁居郑州后,每次返乡都要到宁陵县城东街喝上一碗哨子汤,再吃一个杠子馍。
孟祥礼是河南省豫剧二团的著名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他是宁陵县赵村乡人。和李斯忠一样,孟祥礼每次返乡,放着宾馆的美味佳肴不吃,而偏偏到宁陵县城街头寻找哨子汤喝上一碗。
2000年,省豫剧二团著名演员马琳和孟祥礼来到宁陵县石桥乡参加电视剧《黑娃还妻》的拍摄。他们当时下榻在宁陵县最高档的宾馆———银河宾馆。席间,马琳、孟祥礼提出要喝碗宁陵县的名吃哨子汤。宾馆负责人连忙安排工作人员乘车到宁陵县城东街去买哨子汤。但后来听卖哨子汤的师傅说哨子汤只能趁热吃才能吃出味来,马琳、孟祥礼又亲自来到哨子汤馆。喝着哨子汤,吃着杠子馍,马琳、孟祥礼两位艺术家连连称赞,并说哨子汤比宾馆的美味佳肴还好吃。
故事三:北京人来寻哨子汤
2004年冬天,一辆北京牌照的高级轿车停在了宁陵县城东街范家哨子汤馆门前。车上下来几名西装革履讲普通话的男子,他们说:“终于找到哨子汤了!老板,给我们每人来两碗。”店老板一听,忙细问原因。原来,这几名男子是北京的客商,他们的同学是宁陵县人。几年前,他们来到宁陵谈业务,在同学的指引下品尝了哨子汤,喝后感觉特别香,爱不释“口”。回到北京后,他们对同学家乡的这种名吃念念不忘,并常常向家里人夸奖。这次他们来到宁陵,老同学盛宴款待,但几个人非要到街上喝碗哨子汤,再尝尝宁陵县的杠子馍。
店老板听后,深受感动,破例没收他们的钱。几名北京人喝后连竖大拇指。
故事四:外商巨资买技术
宁陵哨子汤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食客前来品尝。同时,更吸引了众多的精明的商人,他们愿意出高价购买制作哨子汤的技术,但都被宁陵哨子汤的经营者婉言谢绝。
2000年的一个风雪天,一名外地人来到宁陵县范家哨子汤馆。来人喝罢哨子汤后,迟迟不走,说是在此等人。但从早上一直等到日头偏西,也没等来他要等的人,见店老板要关门休息,来人才道出实情。原来,他是郑州市的一名商人,得知哨子汤名气后,便慕名来到宁陵,寻找宁陵哨子汤的制作者,想拿钱学会此项技术。见店老板推辞,来人伸出一个指头说转让费愿出1万元。见店老板还是摇头,来人又将转让费提高到3万元。最后,见店老板不为钱所动,他也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汤馆。
2005年的一天,范家哨子汤馆准备关门时,突然一辆高级轿车停在门前,从轿车上下来一名干部模样的人。见到店老板后,他先是让烟,后是问候。最后,来人终于道出了此行的原因。来人是开封人,想出大价钱购买哨子汤的制作技术,后来,转让费一直涨到8万元,也没能买走这项制作技术。
汤馆食客如织
2006年1月27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宁陵县老石马东约100米处的宁陵县范家哨子汤馆采访。虽然是下午时分,但记者看到店内仍是食客如织,络绎不绝。
店老板回族老汉范振中告诉记者,他是宁陵县东街人,因东街没有这里繁华,他才在这儿开了家哨子汤馆。哨子汤就是由他的爷爷发明的,后传于他的父亲范训兰,人称“范猴子”,传说的“‘范猴子’的哨子汤———独门”,说的就是他父亲的事。再后来,他的父亲又将这项技术传授于他,他又将技术传给儿子。如今,他和儿子在宁陵都开有哨子汤馆,而且生意兴隆。虽然在宁陵哨子汤馆有多家,但范家哨子汤是正宗“老字号”,有着上百年的历史,飘香百年而不衰。
每天凌晨,范老板便早早起床,先将小米碾浆,再进行各种程序的配料。直到黎明时分,一天下来要卖的哨子汤料才准备就绪。然后,将熬制的哨子汤架在火炉上继续加热,好让每位食客都能吃上热乎乎的哨子汤。汤一凉,吃着就没有原味了。就这样,汤一直在火上熬,既不糊锅,又不凉汤。一天下来,范老板要卖出约200碗哨子汤。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要卖出约500碗。
既不糊锅,又不凉汤,这需要掌握好火候。熬制哨子汤时,范老板时刻守在锅前,生怕汤熬过火。
谈及外商巨资购买技术的事,范老板认为,哨子汤是他们范家的传家宝,养育了范家四代人,不能外传,只能传给自己的子孙。如果谁出钱都能买走哨子汤的制作技术,那宁陵范家哨子汤就变味了。
范老板介绍说,在宁陵县,90%的市民都喝过哨子汤。哨子汤,杠子馍,外加卤鸡蛋,着实让宁陵人吃得舒坦、得劲。听长期喝哨子汤的市民说,哨子汤不仅是充饥的佳品,而且长期食用能养胃开胃,甚至能治愈痢疾等肠道疾病。还有市民说,喝哨子汤能解酒,醉酒后喝上两碗哨子汤,酒很快就会被消化掉。
哨子汤,在宁陵古老的大地上飘香百年,它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宁陵人,它仍将被聪明智慧的宁陵人一代一代传下去。(总策划:郭文剑 张浩哲 张宏建 文/晚报记者 成绍峰 图/通讯员 赵航)(原标题:哨子汤:历史百年香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