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美食 >> 浏览相关信息

信阳小吃——冰与火的滋味

2013/8/27 9:10:54 点击数: 【字体:


信阳小吃——冰与火的滋味

信阳小吃——冰与火的滋味
 
   之所以称它为:冰,实在是因为这种小吃与热、温度一点儿不沾边。  

   这就是石凉粉。  

   不知道在外地有没有,反正我在信阳周围可是从来没有见到过,东边最近的罗山县,北边最近的明港,我都没有见到过。南边没去过,就不知道了。一方水土一方饮食。  

   石凉粉之得名,也是与它本身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种食品无色无味,但是却很受信阳人的喜爱,老少皆宜,最主要的是,价廉物美。石凉粉的原料很简单,至少在信阳市处处可见,叫做:石花籽。据说是海产品,本人倒未经考证,不敢确定。这种石花籽个头非常小,与芝麻大小差不多,而且价钱也不贵,据说十元钱可以买三斤,不知道现在什么价。做法也简单,先备一盆清水,用纱布包一兜石花籽,放在清水中轻轻地揉搓,揉的差不多了,盆中的清水也有了些白色的沉淀(听说过步骤,没见过操作),然后放置一段时间,等盆中的水与粉的混合物融合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点了。这“点”也是比较关键的,石凉粉之所以得名,就是需要这一“点”。  

    “点”可以用两种东西,其一是用茄子,另一种方法恕不细讲了,怕说出来影响观者对石凉粉的美味印象。茄子“点”出来的石凉粉颜色稍带些微紫色,当然,如果用的是青色的茄子,那么在颜色上就没有什么影响了。用另一种东西“点”出来的石凉粉则是完全无色的。在“点”的时候也得注意,不能嫩也不能老。太嫩了,石凉粉就不成形,无法凝结,而太老了,又有些硬了,影响口感。只有“点”的恰到好处的才行,才会顺滑适中。盆中的粉状物一经点过,就成了无色透明的凝固物。这时候就已经成形了,可以吃了,但若是用冰块冰上一会儿,味道可就出来了。要说这石凉粉,无色无味儿,有什么好吃呢,但它的味道独特也就独特在无色无味上。浅底瓷碗中盛上那么一碗透明见底的石凉粉,舀一勺白糖,再洒几滴薄荷水。浅淡的石凉粉中,白糖的绵甜,薄荷的清凉,全都出来了。如果说这石凉粉要少了这两样,还真是不行,但是,如果您仅仅拿白糖和了一杯薄荷水来喝,比起一碗石凉粉的味儿来,那可差太远了。  

    在信阳,石凉粉的生命力是很强的,至少可以从每年的二月持续到十一月。要说它的好处,怎么来形容呢,冰淇淋是没法儿比的。冰淇淋是很好吃,但是大暑天吃它不解渴。喝杯冰水倒也不错,但那种凉意是暂时的,不能从骨子里解决难受的热度。而石凉粉就不一样了,它的凉,是那种沁人心脾的,透入心底的清凉。一勺石凉粉吃下去,只会觉得从口到心都是舒坦的,暑热立马就可以消去大半儿。一碗下肚,只觉得浑身的凉爽,是哪怕对着空调吹冷风都比它不上的。只可惜现在不是夏天,否则真是无法切身感受到石凉粉的好处来的。盛夏之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在干渴急热的时候见到有石凉粉,哪怕是那冰淇淋再美味再可口,也会弃之不顾了的。常常是三五玩伴,拎着几根极麻极辣的武汉鸭脖,坐在石凉粉小摊上,啃上一口鸭脖,吸上几口气,再喝一口石凉粉,那真叫一个过瘾。至于什么冰镇酸梅汤,冰镇绿豆汤之类,是压根不能与石凉粉的神奇效果比的。酷暑之季,连风都是热的,而迎着暑风吃石凉粉,真是一大享受啊。  
  
    倒可以说,石凉粉才真是信阳最本土的小吃,但是,外地人还未必能真正接受它的味儿,那种从底到外的清凉与惬意。  

    烤鱼就是“火”的代表,而且信阳烤鱼也很有名,至少本地人对它可是推崇备至。过上个几天就要忍不住大快朵颐一番。话说这烤鱼,其实哪儿都有,至少我曾见到新疆烤鱼(电视上),比较的有意思,地上生一堆火,四边儿围了一圈的鱼,都是用竹钎插在地上,看上去像一圈鱼干,因此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那个味儿的,何况价格还有点儿小贵。也许吃不到要说酸,但就是有这样的感觉。相比之下,更觉得本地烤鱼的平易近人与大众化来,更何况有它的诱人的美味儿呢。  

    一般说来,烤鱼所用的鱼主要是鲇鱼和鲫鱼,别的就很少见到了,或者是几乎不用。鲇鱼和鲫鱼肉质细嫩鲜滑,估计这也是被用来的主要原因。真要是讲究呢,野生的当然是最好啦,但这年头,野生的都成了保护动物了,谁敢吃啊。不过人工饲养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原标题:信阳小吃——冰与火的滋味)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平桥新闻网(2010-05-1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信阳美食:翡翠凉粉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