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与沈约:齐梁诗学理论的碰撞与展开(3)
2012/4/25 12:01:45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嵘始终高度关注。陆厥因父被诛感痛而卒,在陆厥和沈约都去世了以后,钟嵘著《诗品》,继续反驳沈约,《诗品序》说: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
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耶?
钟嵘不仅在《诗品序》里提出“声律论”的发明人应该是王融,“声律论”对诗歌创作同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以外,还在《下品》设《陆厥》条。《下品•陆厥》条说:
观厥文纬,具识文之情状。自制未优,非言之失也。
陆厥、钟嵘所论,意颇契合。故此条可与《诗品序》及《中品•沈约》条对读。钟嵘设此条,品评陆厥诗仅是带过;钟嵘说他诗写得不怎么样,但陆厥的“文纬”,“具识文之情状”,支持其反对沈约的声律论。在这场声律论的争论中,钟嵘坚定地站在陆厥一边,实际上就是对沈约的打击。
4.在诗人及作品的评价上存在严重分歧
在对建安七子的评价中,谁是“七子”的冠冕?这个问题早就存在,持不同观点不奇怪,奇怪的是,两种观点截然鲜明地对立。江淹在《杂体诗序》曰:“公干、仲宣之论,家有曲直。”
“家有曲直”的内涵是,在当时的两大审美取向——词采和风骨方面,人们各持一端。
沈约和刘勰认为冠冕应该是王粲。《宋书•谢灵运传论》叙述说:“子建、仲宣(王粲)以气质为体。”将曹植与王粲并美,不提刘桢;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则说:“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以为王粲在刘桢之上,他们的论点基本上是相同的。
钟嵘主张风骨、词采相济,以为汉以来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诗人是曹植。曹植的诗歌体现了“文”与“质”,“风力”与“丹彩”,“骨气奇高”与“词采华茂”、刚柔相济统一的美学要素。曹植以外,诗人皆有不足:刘桢有风骨,但“雕润恨少”;王粲“文秀”,但“质羸”,均为“偏胜”诗人。但在词采与风骨偏胜之中,钟嵘更重视“质”与“风骨”。据此刘桢优于王粲。故称《上品•刘桢》条说:“陈思已下,桢称独步”;《诗品序》谓“曹、刘殆文章之圣”;《上品•曹植》条谓“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表明在诗歌美学理想上,与沈约、刘勰存在原则分歧。
此外,在钟嵘确定的诗歌流派中,刘桢源出“古诗”,“古诗”源出《国风》,为主流正统一系;王粲则源出李陵,李陵源出“楚辞”,则是辅助主流的旁系。由源出看钟嵘的安排,王粲也不及刘桢。钟嵘假如想求誉于沈约,就不该有这种体系和想法。
高木正一氏的《钟嵘的文学观》说:《文心雕龙•才略》篇、《谢灵运传论》认王粲为建安七子冠冕,以曹、王并称;而“钟嵘以为刘桢比王粲地位更高的说法,实在是一种独特的评判和对当时定评的挑战”。其实,比《诗品》行世更早的裴子野的《雕虫论》(实为《宋略•总论》)里已经说“其五言为家,则苏、李自出,曹、刘伟其风力,潘、陆固其枝叶”。同样标举曹植、刘桢而不提王粲,裴子野和钟嵘一样,也认为“伟其风力”,使诗歌充满风力精神,是比词藻形容更重要的东西。
钟嵘的诗学观,反对“词不贵奇,竞须新事”,把矛头对准王融、任昉;反对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特别是纠正“声律论”发明权、反对在诗中以平、上、去、入制韵等问题,这些观点就像锥子放在口袋里,早晚会戳出来。沈约拒绝为钟嵘延誉,一定是钟嵘诗学观念的“锥子”刺痛了他的什么部位。
沈约也评论五言诗,他经常赞誉后生和同时代诗人的作品。《梁书》载沈约对诗人和诗歌作品赞誉的有:
(谢举)年十四尝赠沈约五言诗,为约所赞赏。(《梁书•谢举传》)
(何思澄)为《游庐山诗》,沈约见之,大相称赏,自以为弗逮。约郊居宅新构阁斋,因命工书人题此诗于壁。(《梁书•何思澄传》)
同样书之于壁的还有刘显的诗:
(刘显)尝为上朝诗,沈约见而美之,时沈约郊居宅新成,因命工书人书之于壁。(《梁书•刘显传》)
谢举、何思澄、刘显的诗,在当时并不十分知名,但沈约仍然给予赞美,而对当时谢脁、何逊等著名的诗人,沈约更是赞美有加:
(谢)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梁书•谢朓传》)
沈约亦复爱其(何逊)文,尝谓逊曰:“吾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梁书•何逊传》)
假如说,《梁书》中沈约赞美萧子显的赋有重复张华赞美左思的嫌疑,则沈约把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书于新居之壁的做法,倒是开了唐人先河。
对沈约那么重视的何逊、谢朓、谢举、何思澄和刘显,钟嵘完成《诗品》的时候,除了谢朓已经去世,置之“中品”,其余都在世,钟嵘未品及。但钟嵘不会重视沈约欣赏的谢举、何思澄、刘显等人,假如他们死在钟嵘完成《诗品》之前,他们的诗能不能入品,都是问题。能入“下品”,“预此宗流”就算不错了。有一个例子可以旁证。大概在天监十一年(512),沈约官至“特进”,不久,他选过时人的诗,名为《集钞》。
《集钞》集了多少诗?抄了哪些人的作品?因书佚说不清楚。但沈约选过傅亮的诗。对于曾助刘裕建宋,后迎文帝刘义隆即位,官至尚书令、左光禄大夫,掌一时表册文翰的傅亮,不管是出于同僚的尊重还是朋友的情谊,沈约对他的诗还是非常欣赏的。今存沈约所撰《宋书•傅亮传》里,犹载有傅亮的《奉迎大驾道路赋诗》一首。
据钟嵘自己说,他写作《诗品》时,曾参考过沈约的《集钞》,钟嵘想评傅亮的诗,但对傅亮不太了解,于是取沈约编的《集钞》来看,看了以后,便把傅亮放在“下品”里,对傅亮也连同沈约,给了这样的评价:
季友(傅亮)文,余常忽而不察。今沈特进撰诗,载其数首,亦复平矣。
对于沈约重视的诗人和前辈,钟嵘不仅把他放在“下品&rdquo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