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关系:魏延与关羽(2)
2012/4/20 10:56:35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没有给予应有的奖励。诸葛亮不信任魏延,守街亭这样的重任,众人都以为要交给魏延,而诸葛亮偏偏交给马谡,导致街亭失守。小说里写诸葛亮还哄魏延说“前锋破敌者,乃偏裨之将耳”,而让魏延侧应,则是“大都督之任也”,像是在哄小孩。与刘备重用魏延形成鲜明对比。诸葛亮不重用魏延,魏延当然不满,时常发牢骚,“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两人的矛盾日深。
如果说,在史书的记载里,诸葛亮在处理魏延与杨仪的矛盾时还没有明显的偏向,(《三国志•杨仪传》:“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那么,在小说里,诸葛亮就明显地偏袒杨仪。
《三国志•魏延传》说魏延和杨仪的关系“有如水火”。他们之间的矛盾,不但蜀汉内部尽人皆知,而且传到“国外”。《三国志•董允传》中裴注引《襄阳记》说,费和董恢出使东吴,“孙权尝大醉问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愕然四顾视,不能即答。”董恢教他:“可速言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扫除疆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对孙权的评论,“诸葛亮闻之,以为知言”。裴松之引《汉晋春秋》、《资治通鉴》卷七十二有同样的记载,但不是董恢教的,是费自己说的。《三国志演义》几乎原封不动地把它搬进去。嘉靖本卷二十一“诸葛亮六出祁山”,写诸葛亮派费出使东吴,吴主孙权设宴招待他。“吴主问曰:‘丞相军前,善识兵机,当先破敌,用谁?’答曰:‘独魏延为首也。’吴主又问曰:‘记建功劳,兼管粮草,用谁?’答曰:‘长史杨仪也。’吴主笑曰:‘朕虽未见此二人,久知其行,真乃小辈耳,于国何益?若一朝无孔明,必为两人取败矣!卿等于君前,何不深议也?’
曰:‘陛下之言是也。臣今归去,严加计之。’”费将孙权议论魏延、杨仪之事告诉诸葛亮,“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此二人吾非不知,为惜其智勇,不忍杀之。’曰:‘丞相早宜区处。’孔明曰:‘已定夺下了。’拜辞,回成都去了。”叶逢春本和其他本子这一段描写与嘉靖本基本是一样的。只有毛评本不同。毛评本第一百零二回:
饮宴间,权问曰:“丞相军前,用谁当先破敌?”曰:“魏延为首。”权笑曰:“此人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孔明岂未知耶?”曰:“陛下之言极当!臣今归去,即当以此言告孔明。”遂拜辞孙权,回到祁山,见了孔明……孔明又问曰:“吴主别有所言否?”费将论魏延之语告之。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为惜其勇,故用之耳。”曰:“丞相早宜区处。”孔明曰:“吾自有法。”辞别孔明,自回成都。 毛本与其他本的重要区别是没有关于杨仪的议论。
魏延、杨仪各有性格缺陷,魏延“性矜高”而杨仪“性狷狭”。对于这样的两个死对头,诸葛亮一直没有采取措施,或调解矛盾,或将两人拆开。诸葛亮不但把这两个死对头一直放在战争前线做自己的左右手,而在临终前,交代后事却把魏延排除在外,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杨仪。明显信任杨仪,冷落魏延,结果是不幸被孙权言中:“若一朝无孔明,必为两人取败矣!”
历史记载和当时魏延的行动证明他并没有想“造反”,《三国志演义》里写魏延与马岱投魏的议论是小说家虚构的,于史无据。而杨仪存有叛变的念头,却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三国志•杨仪传》:仪对恨望,前后云云,又语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被费告发,废为民,下狱,后自杀。
在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相继凋零,蜀汉已到了“蜀中无名将,廖化作先锋”的窘境,魏延因自相残杀而死,对蜀汉事业是沉重的打击,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评论诸葛亮去世之后谁来执掌大权时说:“仪若当国,必无以逾于蒋琬。然亮死后,蒋琬、费才力皆不足以图中原,使延犹在,当不至此,其才究可惜也。”
三 “李卓吾评本”对诸葛亮的批评
嘉靖本卷二十一“孔明火烧木栅寨”:
魏延望后谷中而走,只见谷口垒断,仰天长叹曰:“吾今休矣!”司马懿见火光甚急,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吾父子断死于此处矣!”……魏延告曰:“马岱将葫芦谷后口垒断,若非天降大雨,延同五百军皆烧死谷内!”孔明大怒,唤马岱深责曰:“文长乃吾之大将,吾当初授计时,只教烧司马懿,如何将文长也困于谷中?幸朝廷福大,天降骤雨,方才保全;倘有疏虞,又失吾右臂也。”大叱:“武士!推出斩首回报!”……却说众将见孔明怒斩马岱,皆拜于帐下,再三哀告,孔明方免,令左右将马岱剥去衣甲,杖背四十,削去平北将军、陈仓侯官职,贬为散军。马岱责毕,回到旧寨,孔明密令樊建来谕曰:“丞相素知将军忠义,故令行此密计,如此如此。他日成功,当为第一。可只推是杨仪教如此行之,以解魏延之仇。”岱受计已毕,甚是忻喜,次日强行来见魏延,请罪曰:“非岱敢如此,乃长史杨仪之谋也。”延大恨杨仪,即时来告孔明曰:“延愿求马岱为部下裨将。”孔明不允,再三告求,孔明方从。
叶逢春本、李渔本、乔山堂本、黄正甫本等情节文字大体相同,但没有“魏延望后谷中而走,只见谷口垒断,仰天长叹曰:‘吾今休矣!’”这一段描写。删去了魏延的悲叹,减弱了魏延对诸葛亮要谋害他的愤懑。
李卓吾评本 ,情节文字与嘉靖本相同。在这回和以后几回里,它的几条评语非常尖锐地批评了诸葛亮,这在《三国志演义》的各种评语中是绝无仅有的。在“魏延望后谷中而走,只见谷口垒断,仰天长叹曰:&lsq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作者: 齐裕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