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沅江寻访贾谊后人

2012/5/14 12:00:17 点击数: 【字体:

 

    一个星期前,一群沅江市贾家湾的贾氏后人来到长沙,在贾谊故居举行了庄重的祭祖仪式。

   沅江贾家湾2000多位村民到底与古代著名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有什么历史牵连?明清时期的贾家湾贾氏祠堂里供奉的先祖与贾谊故居里的贾太傅之间又有什么情感渊源?贾谊后裔的分布及现状怎样?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记者辗转沅江、长沙两地,在贾氏祠堂屋基的残砖碎瓦中,在贾谊故居贾谊雕像前的香火中找寻答案……

    长沙沅江两地延续贾氏文脉 带着古砖来祭祖

    一个星期前,沅江市贾家湾从2000多位姓贾村民中推选出20位代表,这些贾氏后裔除了来贾谊故居祭祀贾谊之外,还给故居赠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贾家湾贾氏宗祠古砖。贾家湾村民贾建初告诉记者,明清时期的贾氏族谱记载可以证明:贾家湾贾氏村民是贾谊后裔贾惟德繁衍的一个家族分支。在这里,原有一座500多年前修建的贾氏宗祠,里面曾供奉着贾谊和贾氏列祖列宗牌位。只可惜该祠堂于50多年前被毁,贾氏后人不得不停止祭祀。

    贾氏宗祠被毁后,修复尚须时日,他们便把宗祠遗址的部分砖头送给贾谊故居。这也是延续贾谊文脉的一项举措。

    村民贾建初告诉记者,为了能够从地下挖出一些古砖,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在宗祠的原址掘地一米多深,才找到了宗祠的残砖。这些砖包括9块大砖和7块砖头碎片。

    贾谊祭祀文化渊远流长

    故居管理处主任吴松庚获悉贾氏后人来祭祖,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贾谊故居不仅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阵地,而且成了全国贾氏祭祀的一颗种子,现在,它的文化意义正逐渐延伸。”说起贾谊祭祀的渊源,贾谊故居管理处主任吴松庚如数家珍,贾谊故居又名贾太傅祠,祭祀文化始于汉武帝时期,因为当时贾谊提出的一系列治国方略取得了巨大成功,西汉王室为感谢贾谊为汉帝国长治久安所作的贡献,向长沙颁赐“大汉敕刻贾谊纪功碑”,这决定了贾太傅祠的祭祀制度。

    到南梁朝时代,湘东太守张缵把汉代的祭祀制度进行了规范,即规定了祭祀的时间在每年的春秋季节,春季在4月1日,因为这天是贾谊在长沙写脍炙人口的《服鸟鸟赋》的日子,秋季祭祀时间则选定在重阳节前后。自此之后,贾太傅祠香火不断。到了明清时期,祭祀之风盛行,而且由当时的湖南巡抚(相当于现在的湖南省省长级别)主持祭祀大典。为了维持贾太傅祠的祭祀和维修费用,社会各界纷纷捐款,加上官方赞助,当时,贾谊故居的资产到了很庞大的数字,拥有祭田上千亩,白银基金4000余两。贾谊故居花不完这些钱,于是就用它来开办了两所义校。1911年辛亥革命后,贾谊故居巨额资产被国民政府湖南省财政厅收归国有,从此,祭祀就变成了民间自发的祭祀。祭祀队伍的其中一部分是社会贤达,也有一部分是来自全国的贾氏后裔,尤以湖南益阳沅江青年坝贾家湾后裔为主。

    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印证了贾谊故居的辉煌,从西汉向长沙颁赐“大汉敕刻贾谊纪功碑”开始,地方官员对贾谊故居的经营及名流的凭吊就屡见于地方志与有关诗赋之中。自六朝以来,长沙贾太傅祠就被全国各地贾氏视为家族总祠。直到今天,湖南洞庭贾氏(沅江青年坝贾家湾后裔)、河南商丘贾氏、江苏南京蓝氏(南宋贾似道、贾似德兄弟后裔)仍定期派人来长沙贾谊故居拜祭,还向贾谊故居捐献了族谱。

    朱元璋敕封洞庭贾氏“五凤名家”

    据贾谊故居管理处主任吴松庚介绍,在贾氏大家庭中,湖南洞庭贾氏和江苏南京蓝氏均是以贾谊为始祖的贾氏家族。洞庭贾氏源自南宋末年世居湖南益阳的贾惟德。自南宋末,贾惟德从四川辞官后,在益阳二里泥潭定居,从此,勤劳、勇敢、质朴的洞庭贾氏在这里不断繁衍。“西汉谊公(即贾谊)为长沙王傅,遂宅长沙,历汉、晋、隋、唐,子孙代依故土。”从万历33年《贾氏一修族谱序》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寻找到洞庭贾氏的发展足迹。到了元末明初,惟德公的曾孙贾寿、贾祥,因帮助明朝打天下有功,被朱元璋敕封“五凤名家”,赏洞庭湖区渔米税收之利,其后裔至今仍定居湖南沅江、吉首、桃江、岳阳等地,人口约2万余人。其家族核心区域在今沅江青年坝贾家湾,宗祠遗迹、祖坟亦均在此。

    “武陵郡望”与贾谊有一定渊源

    为了研究贾氏家族历史渊源,吴松庚主任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他发现,唐朝时,贾氏就有临汾、武威、武陵、河南、长乐五大郡望,而武陵郡望系指今洞庭湖南岸常德、益阳之贾氏,贾姓在唐代就是武陵地区著名家族,其与贾谊有一定渊源。江苏蓝氏家族,现主要聚居在南京一带,除了贾璠是贾谊的独子有记载之外,其他后人并无可考资料,然而,汉初鼓励人口繁衍及多妻制的盛行,也可能造成许多繁衍支流没有入谱。贾谊的老师张苍,就有妻妾上百人。贾谊在长沙工作了三年多,作为长沙王太傅这样的特殊地位,在长沙留有后代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桔林深处有“贾家” 桔林、苎麻地里的祠堂遗址

    现在正是深秋收获季节,沅江贾家湾掩映在一片金黄和深绿之间,黄灿灿的桔子挂满了枝头。采访车在桔林中蜿蜒穿行,沉甸甸的桔子轻轻与车窗玻璃碰撞,不时发出“嘭嘭嘭”的声音。

    说明来意后,63岁的贾剑平老人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了桔园深处的贾氏祠堂原址。“送给长沙贾谊故居的古砖就是从这里挖出来的。”贾剑平老人指着桔园中的一处褐色土地,“以前,这一大块地都是老祠堂的屋基,其中一半种了苎麻,苎麻已收获完毕,另一半栽了桔子树。”据贾剑平老人介绍,在建国前他曾到过老祠堂,里面住了看守祠堂的人。老祠堂是一栋明清建筑,雕梁画栋,青砖灰瓦,给人古香古色的感觉。

    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前后,沅江周边远近的贾氏后人都会纷纷赶来参加祭祀仪式。每逢祭祀,村子里就杀猪宰羊的,很热闹。可惜的是如今风光不再,老祠堂被毁后,村民在荒芜的屋基上栽种了桔子和苎麻。在翻耕土地时,村民经常挖出一些古砖瓦、陶瓷器皿碎片,有些物件上有精美图案。当着记者的面,一位带路的村民在翻耕的苎麻地里很容易就找到了好些古砖瓦残片。据村民介绍,只要在苎麻地里深挖下去一米左右,就可以找到更多的古砖和陶器碎片。

    在苎麻地旁边的土坎边,拨开茂密的杂草和荆棘,一块暗灰色陶器碎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块陶器碎片的表层釉彩已经剥落,从陶瓷器型来看,应该是件明末清初的陶制品,有些像烧香用的香钵。

    贾剑平老人告诉记者,现在这里已经列入沅江市工业区规划线内,一条公路要横贯老祠堂屋基。令人庆幸的是,当地政府在离老祠堂约300米处的贾氏祖坟附近选定了一块地,作为沅江贾氏后人修复老祠堂用地。

    村民家里的临时祠堂

    记者想在祠堂屋基上祭拜贾谊,贾剑平说这里只剩下一片泥土和一片桔林,不便祭拜,“我们在一个村民家里设置了临时的祠堂,供后人祭拜。”村民贾学尧带记者一行来到贾家湾一户村民的堂屋内,只见里面供奉着着贾谊的画像和牌位。正堂悬挂横匾“治安世第”,堂两侧有对联,上书:“治安具全才汉代振兴绵世泽;安民成伟烈星沙依旧起家声”。看我们远道而来,主人特地从一个方型袋子里抽出一个黄色图匾,主人告诉我们,这是“贾氏族徽”,族徽只有在重大祭祀活动时才摆在祭坛前。“百家姓里有族徽的极少,我们贾氏就有。”贾剑平老人讲起族徽时,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早在明代就有贾氏族徽了,族徽左边是一只变形的神鸟,右边是由‘西’和‘贝’两字组成的钱币等造型,古代神鸟和钱币都是富贵的象征,而‘西’、‘贝’上下合起来就是贾氏的‘贾’字。”在年长的贾氏族人跪拜之后,记者将事先买好的香蜡点燃,恭敬地祭拜起来。这时,一只灰白色蝴蝶从厅堂外飞到牌位前,在袅袅香烟间翩翩起舞,“莫非这是贾谊的化身?”望着这只灰白色的精灵,贾谊的故事一幕幕在记者脑海里映现。
      
    据贾剑平老人透露,在离贾家湾不远的沅江马公铺乡保民村,解放前这里曾有座“娘娘庙”。相传贾家曾有姐妹三人,其中两人都当过明朝的娘娘。后人为纪念她们而修建了“娘娘庙”。因遭毁坏,现也只剩遗址。

    沅江贾家湾清朝祖坟

    在贾氏祠堂前祭拜完毕,我们一行又来到一片竹林前,“这里有座清朝的贾家祖坟。”有村民提醒记者,低头穿过茅草和杂树,费了不少周折才找到祖坟,坟墓早已塌陷,只留下凹凸不平的一个小土包,竹林夹缝中的一块斑驳的旧墓碑是祖坟的惟一见证,墓碑的一小截露出地面,更多的部分掩埋在土里,碑文风化严重,字迹难以辨识。一位70岁左右的老奶奶告诉记者,这座坟墓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她也是听她的父辈说的。
       
    沅江贾家湾祖坟大部分集中在河塘边的一个山包上,河塘狭长呈条状,如一条玉带环绕着贾氏祖坟。明朝以来,贾家湾去世的贾氏后人均长眠于此,其中最早的为清朝时期的。

    塘堤上不规则地叠放着一堆古砖,它是村民从菜地里挖出来的,大家都坚信,修复祠堂时,这些古砖可以派上用场。贾家湾祖坟不少,一座紧挨着一座,而最近几年,散落在沅江杠板桥等地的贾氏祖坟也相继迁到这里。据贾剑平介绍,每年的清明,贾家湾全体贾氏村民都要来这里祭拜先祖,而且风雨无阻。

    首次披露《贾氏七修族谱》

    在老支书贾瑞吾的家中,我们看到了民国31年的《贾氏七修族谱》,据贾瑞吾介绍,该谱属首次在媒体面前露出真容,本报记者有幸零距离感受贾氏家族的历史繁衍和文化渊源。该套族谱共28册,纸张颜色都已经变成灰褐色,不少纸张霉变,有好几本族谱的纸张边缘被虫蛀了很多小孔。

    据了解,这套民国族谱是根据明清版本中的内容印制的,它记录了贾谊后人贾惟德分支的历史变迁,谱中有贾谊后人到沅江的详细记载。明朝皇帝朱元璋敕封的“五凤名家”牌匾在文革时被破坏。该族谱在文革时也险些被毁坏,在贾瑞吾的爷爷的极力保护下才免遭劫难。

    在另一户贾姓居民家中,我们还看到了1997年的《贾氏八修族谱》。据主人介绍,修谱时,贾氏祠堂成员进行了规模很大的发谱仪式,有600多贾氏后人参加,后来,贾氏族人还将一套族谱捐赠给了贾谊故居。因《贾氏八修族谱》吸纳了明清旧谱中的内容,使得贾氏的记载就更为详尽了。【原标题:沅江寻访贾谊后裔】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湖南广播电视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