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杨虎城、汤仲明与木炭汽车

2014/7/17 17:36:43 点击数: 【字体:

 杨虎城、汤仲明与木炭汽车
 
汤仲明  
 
 杨虎城、汤仲明与木炭汽车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共有4万多辆汽车,但汽油、柴油全靠进口,且价格昂贵。1928年,在南京城加汽油,每升需要大洋一角五分(约今人民币17元)。1932年,同样的汽油,每升涨到4角大洋(约今人民币44元)。
 
    汤仲明,1897年出生于河南孟县汤庄。他从小生长在农村,文盲父亲十分重视他的学习,尽力借钱供他读书。由于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先后读完高小和开封师范,之后在亲友资助下到北京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资格考试,获得留法机会。1919年,汤仲明赴法勤工俭学,后毕业于昂若工艺学院,获工程师资格。1926年他学成归国,进入郑州铁路局当了一名技术员。
 
    汤仲明怀着摆脱洋油垄断、使中国汽车不因缺燃料而停驶的理想,在农家草棚里攻关3年,终于研制成功代燃炉(木炭代油炉),并用到汽车上。其做法是:在汽车上加装一个代燃炉,炉里放木炭或木柴,炉上面挂一个储水器,木炭点燃以后,储水器里的水滴进炉子里,木炭就会不完全燃烧而产生一氧化碳。炉子侧面钻两个孔,一孔连鼓风机,另一孔把煤气(一氧化碳)送出去,经过两个过滤罐,滤掉炉渣和粉尘,最后再经过化油器输入汽缸。一打火,轰的一声,煤气在汽缸里燃烧起来,发动机运转了,汽车可以开了。轿车和客车都把代燃炉等设备放在汽车背后,货车则占据车厢前面一截靠驾驶室的地方。汽车启动前,需要提前二三十分钟生火,司机先到车子背后,添加木炭,点燃并手摇鼓风机助燃,等到木炭烧到适当火候,产生足够的煤气,司机才可以坐到驾驶室上去点火发动发动机。
 
    1932年,他第一次驾驶木炭汽车在郑州碧沙岗试车,时速可达每小时40公里,而且耗炭很少。但汤仲明的实验,却得不到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的支持。
 
    当时,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他听到了木炭汽车试制成功的消息,立即派省政府参议李卓吾去郑州,邀请汤仲明来西安。当年8月,汤仲明来到西安。杨虎城责成陕西省公路局和十七路军机器局,一起协助汤仲明进一步改进木炭汽车。在这期间,杨虎城将军曾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现场视察。代燃炉改进成功后,杨虎城又亲自召开鉴定会议。9月28日,改进成功的木炭汽车在陕西民政厅训政楼前试车,绕新西安城一周,效果很好。
 
    从此,汤仲明研制的木炭汽车,在杨虎城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当时,人们都把木炭汽车叫做代燃车。令人惊奇的是,代燃车竟能从南京开到昆明,而且时速达到60公里/小时,每1.49公里仅需要消耗1磅(0.45公斤)木炭。要知道,前往昆明的路,那是何等险峻崎岖啊。这种车在后来汽油匮乏、交通困难的抗战大后方风靡一时,把抗战物资运输到前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然木炭汽车也存在缺点。开木炭汽车比开汽油车辛苦得多,司机和司助要在出车前,一秤一秤地领木炭,一筐一筐地装上车。中途要多次给代燃炉添加木炭。到了终点,司机、司助顾不上吃饭休息,要立即清理炉灰、养护车辆。它时速不高,行驶中,司机要不时地停车添加木炭,且常常抛锚。老舍曾以《抛锚以后》为题,写下了一首打油诗:“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下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一家刊物还发表漫画,画上题词:“老兄!你是坐汽车来的吗?”“不!我是推汽车来的!”汽油充足之后,木炭汽车就淡出人们视野了。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黑龙江新闻网(2012-10-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