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取洁白意,帆挂万里征。这是对‘羽帆诗社’的最佳解释。”羽帆诗社首任社长、河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王国钦与众多羽帆诗社走出的诗人、学者一起回顾了30年的历程。王国钦说,1983年3月10日晚,羽帆诗社在河南大学10号楼108教室诞生了。自此,诗歌薪火相传,羽帆旗帜不倒,在诗歌爱好者的努力下,这支队伍越来越强壮,走出了一批活跃在河南诗坛的诗人,成为中原大地的一股诗歌力量。
作为羽帆诗社的成员之一,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张云鹏则将《羽帆诗选》的出版当作回报母校的一份礼物。据介绍,《羽帆诗选》共分10卷,收录了羽帆诗社成立以来历届诗友105人的971篇作品,并在第八卷附上了《羽帆》创刊号原作以及王国钦、李霞等8位作者的理论性文章。
“是什么精神支撑一个学生社团走过30年?”张云鹏提出的问题令与会人员陷入思考。他说,诗歌是人类精神的寄托和需
求,正是一代代热爱诗歌的莘莘学子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内心的梦想,使得诗社薪火相传。羽帆诗社第四任社长、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吴元成表示,这种传承有序的精神造就了大批“做人老实、积淀厚实、作品扎实”的文学从业者,他们承担起了让诗歌以及文学薪火相传、弦歌不断的责任。
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伟昉表示,文学院有义务继续关心、呵护羽帆诗社,也有责任使它发扬光大。我们不仅要培养学术研究型
人才和对口应用型人才,还要有意识地培养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突出的文学创作型人才,只有这种素质全面、内涵丰富的优秀人才才能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
令所有文学界前辈欣喜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接过了他们的接力棒。目前新任诗社社长袁亦臻是一名大二学生。她说:“目前诗社成员有400多人。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热爱诗歌者都大有人在,诗歌这块心灵净地永远不会消失。”【原标题:让诗歌乘着洁白的“羽帆”薪火相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