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郊浦南镇的石鼓山,“唐开漳陈将军墓”静静矗立在这里。墓前有石羊、石狮及华表各一对。来自海峡两岸的陈元光信众每逢农历十一月初五陈元光祭日,都会齐聚到这里共同祭拜。
陈元光是唐代归德将军陈政之子,博通经史韬略,曾自著兵书。父亡后,他接替父职,受命任鹰扬将军,建置漳州郡治,并首任刺史长达26年。他厉行法治,重视垦荒,兴修水利,对开发漳州作出卓越贡献。
陈元光与其父陈政前后率领的两批固始籍将士与军眷共87姓、万余人,成为许多姓氏的开闽始祖。这些人的后裔陆续漂洋到东南亚及台湾一带。有超过30%的台湾人祖籍在漳州,而陈元光也成为继妈祖之后台湾的一大民间信仰。目前,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在台湾达300多座,信众近500万人。
早期,到台的漳州移民多半是与同祖籍的人住在一起,血缘的宗祠不复存在了,地缘便成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样,以祖籍所共同信仰的神作为保护神便显出它的意义来。开发之初,漳籍移民在台面临的社会历史环境与当年陈元光开漳时非常相似,榛莽极目,“凶番”挡道。于是,开漳圣王被当作开荒拓土之神,让漳人在与恶劣环境的斗争中汲取精神力量,胼手胝足披荆斩棘。
在漳籍移民中,有不少是陈元光及其部将的后裔。他们将陈元光作为开漳圣王和陈姓先祖实行双重崇祀,许多陈姓家族的祠堂中供奉的就是陈元光的神位,这在一般民家少有如此。随着漳人移垦路线的延伸,开漳圣王庙也陆续建立。他们把随身携带的家乡守护神的“分身”或“分香”觅地安顿供奉,由小祠而庙宇,香火照亮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如今,每年前往陈元光墓祭拜的台湾信众达千余人。而不论是作为先祖还是神明的陈元光,对于在台的漳籍移民来说,都是一个来自彼岸永恒的庇佑,渡苦厄保平安。本报记者陈梦婕文/图【原标题:陈元光墓:开漳圣王与陈姓先祖的双重崇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