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他萌生了编辑一本“中原戏乡行” 的画册,决意把几十年来他与戏曲结缘的血汗结晶,要串成光环发出闪光点,把这些珍贵纪实资料展现给广大读者和戏迷分享,为抢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奉献一份爱心,成了他一件非常揪心的大事。他30年的辛苦采撷历历在目,回顾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他跑遍了新密市的400多个村村寨寨和城镇街巷,奔走了市内外的600多个古庙会、物交会,除无数次地跟踪剧团上山下乡采风外,还曾到过北京、郑州、洛阳、开封、周口及邻邦县市收集相关资料、拍摄戏曲纪实图片,由刚开始的步行、到骑自行车、摩托车、坐公交、自带车,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行程约10余万公里,尝尽了苦辣酸甜。他乐观的告诉记者:多年来为拍摄《戏乡》画册图片资料, 虽然苦点累点, 但收获不菲, 非常庆幸的是将数千位演职员的精彩瞬间定格、收入到我的镜中;将数百万戏迷观众汇集到了我的资料库;将 3万多张与《戏乡》相关的图片,存放在我的专业档案馆中;从中认识了文化部门的数百名领导、大师、艺术家和演员;釆访了100多个文化部门和戏曲演出团、队;结交了300多位戏迷朋友;另外自己也锻炼了身体、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真乃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从目前查阅出版界图书市场和网上资料看,全国尚无<<戏乡>>活动历史的纪实摄影集,特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方面,暂为空白。豫剧是河南地域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根脉深远,也是民间老百姓最有基础的标志性文化形式。由此,他在这本画册内的50多篇短文中,简要的介绍了豫剧在地方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风格流派、主要剧目、戏曲角色行当、画妆、脸谱、台步、表演技法、板式、硬乐、软乐及曲牌、明星演员等及其戏曲相关知识。还反映了演出团体在各个时期以各种形式的演出情景、剧团和艺人的生存状况、广大群众对戏曲市场的褒贬等。他为了显示戏曲相关的诸多方面,画册中没有局限于某个地方,则是立足在新密、辐射到中原,从而使画册颇具较高的文献性、广泛性、可读性和珍藏价值。
在画册中, 记者观察到里边承载的知识丰富、戏曲方面涉猎广泛、角度新颖、通俗易懂、寓教寓乐,不仅具有较高的存史、资政、教化的政治和历史意义,而且对现阶段的大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戏乡》画册的出版,不仅是各地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文化相关部门等可收藏的历史资料,也是相关领导、热爱戏曲的文化人和戏迷们观赏、愉悦、借鉴的直观工具书,还可作为文艺团体、戏曲学校等用作教学参考书。
他热爱戏曲文化、贴近文化生活、感悟戏曲事业发展在各个时期的动向, 使自已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光影效果和诗情画意。一个摄影家自身的浪漫和风度、情感的抒发和时尚,都会给读者传递一种艺术的语言和时代的信息,使读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和漫长的戏曲文化发展史中回味。他的奉献、他的艺德、他的成果,不愧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对他的高度评价: “梁冠山同志是戏剧界的功臣” 。
离开摄影家梁冠山, 记者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在他30多年戏曲纪实摄影不懈探索的历程中,那数万幅与戏曲相关的图片确实来自不易,里边饱含着他那坚强拼博的干劲与毅力、洞察戏曲文化潮流的敏感性、刚毅挺拔的性格、高尚的艺德、新颖的技艺、扎实的功底及无私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 实在令人敬佩。
作者简介:梁冠山
新密市人,曾在中共河南省新密市委宣传部、《新密日报》社、市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和单位任职。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艺术家联谊会、中国秘书科学联盟常务理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亊,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艺术研究院文化市场中心创作委员,原密县、新密市政协委员。
1964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章,1978年涉足摄影,40多年来拍摄照片30多万张、先后在全国18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照片3200余篇(幅);在地市以上各种影展、影赛中、国家博物馆內,160多幅图片榜上有名; 主编图书近30本,其中出版社正式出版著作12部;2011年出版的《沧桑岁月-見证新密30年》大型摄影画册,已在全国引起強烈反响并获奖。
他对戏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被编入《中国豫剧大辞典》,他对文化工作所做出的卓越成绩,2012年7月18日,《河南日报》以“摄影家梁冠山:将焦点对准中原文化” 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1998年10月,被中共郑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9年12月,被中共河南省委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1年6月,曾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的表彰和奖励;2002年5月被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评为“中国优秀摄影家”荣誉称号;2012年5月,荣获 “中国摄影和谐金鼎奖”。【原标题:摄影家用镜头记录河南戏曲文化史 《戏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