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复兴与南阳崛起,周大新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他说,一个地区要崛起,为大家所关注,能看得见的首先是经济上的崛起,让人们富起来。这是一个硬标准,但要达到这个标准,没有文化的眼光,没有文化在背后支撑肯定是不行的。文化起筋骨作用,文化站立起来,经济才能很好地发展。南阳晚报推出的“文化复兴与跨越崛起百日谈”,定位准确,思路明确,彰显了作为南阳这个特殊地域的主流媒体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担当精神。
他说,南阳历史上曾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成果,为中国、为世界所瞩目。后来因地理因素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南阳的地位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随着南阳经济地位的丧失,大批文化人到外地发展,文化成果相对也少了。现在提出文化复兴,必须要有新的文化创造,要创出一批文化成果。只要人的精神世界充实向上,做起事来有精神支撑,经济就必然会随之发展起来。现在南阳很多人在外地打工,他们在外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比如穿衣的品位、待人接物的礼仪,还有建筑文化的影响等,再回来做事,眼光、决心、意志肯定与没出过门的人不一样。总之,文化复兴是南阳崛起的一个基础,是一个思想资源基础,没有文化的繁荣,经济很难搞好。江浙上海一带经济发展得那么快,文化南迁,大批的文化顶尖人士在那边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文化复兴与南阳崛起是相辅相成的,南阳要崛起,抓文化复兴是很好的路子。
对于如何打破农耕文明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周大新在他的作品中以温情赞扬和理性批判的两极写作予以显现。他的《屠户》《明宫女》《怪火》《向上的台阶》等,展示了人物形象由于因袭传统负累、囿于盆地意识而在行为思维方式上表现得消极落后。但在《汉家女》《第二十幕》以及《湖光山色》等作品中,他也展示了主人公开放进取、革故鼎新和坚强刚毅等精神品质。结合自己的作品,周大新说,农耕文明既造就了南阳,有时候也束缚了南阳的进步发展。农耕文明不像工业文明那样吞吐四海,农民往往只看到眼前一块地,吃饱穿暖就满足了,而工业发展要求人们不仅要看附近,还得看别的省份甚至国外。现在南阳50岁以上的农民,眼光普遍看得不远,他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满足于把庄稼种好然后收回来、再把原粮卖走的现状,没有想到深加工,像发达国家那样,将农产品变成工业品,让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完全融合。当然,打破农耕文明对南阳发展的束缚也需要一个过程,相信未来只要我们的农民将眼光放远,加上政府的引导,完全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周大新 本报记者 王 平 摄 □本报记者 王 平【原标题:周大新:文化复兴是南阳崛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