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有三:其一,马殷是中国历史上许昌籍名人中级别最高的干部。据专家统计,历史上许昌人才济济,名家辈出,正史中有传的许昌籍名人仅汉魏南北朝时期就有150多人(全国5700余人,河南912人)。另外,自隋唐至清末,许昌有进士191人。但这些人中,只有马殷当过一国之君——五代十国时的楚国国王,名副其实的正国级。有人可能会说还有许由,那不算,因为许由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且他那时也没有“国”。其二,马殷与我同乡又同姓。据《中国皇帝全传》介绍,马殷(852年—930年)五代时楚国的建立者,907年—930年在位,许州鄢陵人,字图霸。按时下傍名人的风气,我完全可以说他是我的祖先。如果有人不同意,那么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规定,请拿出我不是马殷后代的证据来。其三,闻名天下的长沙马王堆相传就是马殷及其家人的墓地,也有人说是他的疑冢。虽然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以后,已经知道与马殷家族没有任何关系,但名字还是沿用下来,且每年都给当地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也难怪,长沙虽然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为军事重镇,但以长沙为都城的只有马家政权,属独份生意。
马殷与我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至今鄢陵的地方史专家还在考证,但我们的共同祖先是不用考证的,那就是汉朝著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哥哥马余。其实,我们的祖先本来姓赵,是战国名将赵奢的后代。当年,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被赵惠王赐号“马服君”。他的孙子赵兴便改名叫马兴,成了汉族马姓的始祖。著名的“纸上谈兵”将军赵括,三国时蜀国“五虎上将”之一马超都是我们的长辈。虽然祖上很光荣,但到了马殷这一代,基本上除了姓其他什么都没有了,他需要自食其力,干活挣钱。马殷的第一份工作是木匠。他整天背着工具走村串户,靠给人打个柜子做个床什么的勉强混个肚圆,但要养家糊口就有点儿紧张。唐末战乱开始后,木匠也没法做了,他只好和许多人一样去当兵,参加了唐朝政府的平叛大军。因为是跑江湖出身,他特别英勇善战且特别善于与人交往,所以很快脱颖而出,当上了军官。实际上,他的运气比他的战绩更好一些。因为他跟随的老大相继非正常死亡,不需要像别人一样痛苦地熬资历。
马殷早年跟随唐末的割据军阀孙儒,是土团白条军的核心成员。后来孙儒在战斗中不幸被对手生擒处死,二把手刘建峰上台。马殷跟着刘建峰转战湖南、湖北、江西一带,相继占领了今南昌、武昌、长沙等地,刘建峰被封为湖南节度使,马殷也跟着升官成了马步军都指挥使。不久,刘建峰看中了手下陈赡美貌的妻子,就忍不住下手了,结果事情败露,被陈赡用锤子砸碎了脑袋。将士们没了主帅,就推举行军司马张佶为帅。但是,在去帅府上任的路上,张司马突然被马蹶下来摔伤了胯骨。躺在床上的张司马越想越不对劲,觉得自己没有当大官的命,上天一定另有安排。那么这个人是谁呢?第一个进入他脑海的名字就是马殷。此时,马殷正在外地打仗,张司马赶紧派人把马将军接了回来。
马殷也确实有两下子,他上任后派兵征讨附近州县的土皇帝,三下五除二,就攻下了许多州县,很快统一了湖南全境。有了这些本钱,马殷决心把生意做大做强。于是,在朱温推翻大唐的时候,马殷第一个站出来承认了后梁政权。这时论身份,马殷仍然是唐朝的命官。不过,他有自己的小算盘:“我只要争取时间练好内功就行,无论姓李的还是姓朱的坐朝廷都关系不大,反正天高皇帝远,我怎么搞你们也管不着,只要两边不搞摩擦就行。”朱温正愁没人支持,没想到马殷这么有眼色。为了表示新政府的诚意,朱温便于907年封马殷为楚王(后来正式建立楚国,成为楚王)。很显然,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创造条件,发展自己,这是马殷的第一成功之处。
有了楚王头衔和相对宽松的环境,马殷开始放开手脚。他以鄢陵人天生的实干作风和手艺人特有的精明头脑,在湖南大力发展经济。马殷的主要措施有三: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茶叶种植,鼓励老百姓多种茶树并拓展销售渠道,尽可能把茶叶卖到中原地区。可别小看了这一招儿,随之带来的好处让人想象不到:老百姓富起来了,政府的税收增多了,马殷向中原进贡也不用再花真金白银,只要进贡好的茶叶就可以搞定。二是税制改革。楚国只收取茶叶税,其他税一律取消。全国上下都是免税店,物美价廉,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涌入楚国来做生意,市场迅速地活跃起来。三是自铸铁币。当时,其他地方用的都是铜钱,铁币花不出去,外地客商在楚国赚了钱后,只能把钱换成楚国的商品带回去倾销到别的地方。这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非常正确且富有成效,楚国的经济因此很快繁荣起来,社会空前稳定,百姓安居乐业。马殷也有滋有味地坐了20多年江山,直到78岁自然死亡,被谥“武穆王”,享受了身后的最高荣誉。所以,重视发展农商,一心一意把经济搞上去是马殷的又一成功之处。
然而,马殷也有很遗憾的事情,其中最大的遗憾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不懂计划生育,娶了一大批老婆,生了一大堆孩子。除去闺女不说,光男孩儿嫡庶合计就有36个,且数量多质量差,一个个出于爹而劣于爹,没有一个能赶上老子的。马殷死后,老二希声、老四希范先后按顺序继位,虽然都是平庸之主,但终归还算平静。之后,马希范的亲弟弟老三十五希广接班,乱了规矩,于是大开杀戒,搞起了窝里斗。在老三十二马希崇的帮助下,老三十马希萼把马希广推翻。这个马希萼不仅纵酒无度,而且喜欢搞同性恋,养了一大批男宠,非常不得人心,结果干了不到10个月就被赶下台。马希崇上任下场更惨,不到俩月就内外交迫,最后投降了南唐,马氏政权在统治湖南56年后土崩瓦解。显而易见,任何时代子女教育都是大问题,绝对马虎不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殷还给鄢陵留下了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豆腐。传说马殷作为一个吃百家饭的手艺人,特别喜食白菜烩豆腐。到长沙当了国王后,他尤其怀念家乡的这种家常饭,便派专人到鄢陵聘请豆腐匠,购买石磨,在王宫中建起了一个豆腐作坊。御厨们考虑到马殷吃豆腐心切,就在做白菜烩豆腐之前,先将辣椒油、芝麻盐等浇在刚出锅的豆腐上送给马殷,马殷一尝大呼美食,此后就隔三岔五地吃上一次。后来,有马殷的随从回老家探亲,将热豆腐的制作方法传回鄢陵,经过后人反复摸索改进,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可能真是马殷的基因遗传,我对热豆腐也情有独钟,每次回鄢陵都要饱餐一顿。有一回,我先在县城东关吃了一碗,卖热豆腐者是我教过的学生,说啥也不要钱。然后,我走到南关,又碰上一个卖热豆腐的学生,再吃一碗还是免费。此后见到他们,我说:“再不收钱,这豆腐就没法吃了。”好,钱是收了,但给的量特别足,还外搭若干豆腐皮。
有时想想,能教出两个卖热豆腐的学生也不错。作者:马炎心【原标题:马殷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