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富民愿望
2001年,在外创业有成的夏光奇不顾家人反对,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二天,他就挨家挨户听取村民意见,寻找富村之路。通过认真调查论证,确定建设全国最大清香薄皮核桃生产、出口基地。他带领群众深翻土地,兴修水利,累计种植薄皮核桃4500亩16万株。目前,核桃已经陆续挂果,即将进入盛果期,亩均效益可达5000元。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短线生态旅游的逐步升温,夏光奇把发展目光瞄向“农游一体化”,投资建起了龙泉湖,配套了牌坊、古亭、钓鱼台;建起了“和谐家园”别墅3套;带领村民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沼气池400多座,栽种风景树木2万多株。近几年,村民人均收入节节攀升,如今已达到5000多元。
浓烈的爱民情结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修路是群众最盼的事。夏光奇一方面发动在外工作人员捐资支持家乡建设,另一方面引导村民参与,历经40余天艰苦施工,修筑了26.5公里的高标准沙石路,一举打开了小王沟村与外界的通道。随后,他抓住国家实施“村村通”项目的大好机遇,多方筹资460余万元,修通了到各自然村的水泥路,实现了户户通。村里还累计投资300余万元建成自来水供水系统,对全村电网进行改造,改建村小学并配套教学设备,建成占地16亩的综合性文化广场,互联网顺利入村,有线电视、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8%以上。
炽热的奉献情怀
夏光奇一年四季忙村里的事,家务和饭店经营全靠妻子独自支撑。而夏光奇不但帮不了家务,还时常拿自家的钱帮村里办事。村里办事缺钱,他就向妻子要,妻子不情愿,他就软磨硬泡,家里陆续为村里垫支几十万元。他去郑州跑项目,总是能省就省,每天早早等在机关大门口,上级领导被他感动,为小王沟村争取项目资金做了大量工作。几年来,小王沟村融资500多万元,全部投入新农村建设,没有浪费一分钱。2007年8月,夏光奇意外遭遇车祸,大腿严重骨折。养伤期间,他操心村里的事务,拄着拐杖回到工地。
飞扬的青春激情,为的是一个执着的梦想。夏光奇看着自己的梦想一点点实现,紧皱的眉头展现一丝笑意,他深信不久的将来,小王沟村将展现出更加美好的风貌。本报记者 李小胄 通 讯 员 刘建新 冯河龙【原标题:夏光奇:青春无悔报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