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爱玩旧兵器
2013/10/10 17:45:0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冯友兰,字芝生,生于1895年,是中国哲学界的泰斗精英。联大时期的冯友兰,在授课之余,有个出人意料的爱好——收藏旧兵器。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冯友兰是教授、是书生,不能跨上骏马手执军刀奔赴疆场,但他有一种“佩剑情结”。他既然不能投笔从戎,便索性在书房玩赏“刀剑”。这些“刀剑”是冯友兰在古董摊上淘来的旧兵器,大都是明清两代的遗留品。抗战爆发之前,在北平东四牌楼附近,有一个小巷叫弓箭大院,以前这里专门制造弓箭。冯友兰常去小巷闲逛,收集了上百支箭。箭头各种各样,尤其是响箭制造得很精致。在抗战期间,冯友兰大部分时间住在昆明,他常去文明街夜市的旧货摊上淘旧兵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冯友兰的精神深处,有辛弃疾一般的梦想。国难当头,冯友兰也想为国出力。当时,西南联大先后出现了三次参军热潮,有很多学生报名参军。其中第二次征兵时,是征召翻译官和飞行员,进入中缅印战场作战,冯友兰让儿子冯钟辽参军了。如今,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背面,还刻着832名参军报国的联大学子的名字。
冯钟辽曾有文章提到冯友兰所藏的旧兵器。文章说:“按照我的记忆,抗战将要开始的时候,在清华收集的那些兵器都捐送给了燕京大学了。大约在捐赠以前,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一次展览。也有一说,展览是在复员后举行的,以后可能又转到了有关部门。家里有一张文化部颁发的奖状,言明收到冯友兰先生捐赠各式兵器六百一十九件,纸上的时间是1959年。最近在历史博物馆找到了这批兵器。妹妹宗璞曾去看过,见保存完好,还是从前的老样子。应该说这是它们最合适的去处。”
冯友兰为何有这样一个独特的爱好呢?他在自述中说:“我家里的上辈,有一代是习武的。在我的祖母的房里,遗留下来许多兵器,我小的时候常同堂兄弟们拿出来玩。家里有个护院的拳师,教我们使用这些兵器,所以养成一种爱好。”他向国家捐赠“各式兵器六百一十九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更是他几十年为之付出的结果。【原标题:冯友兰爱玩旧兵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 2011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