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炯(中国作协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河南南阳的作家从姚雪垠起,到今天的二月河、秦俊都致力于历史小说创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对历史小说的创作是有较大贡献的,这体现了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种文脉。《汉宫残阳》是秦俊的第九部长篇小说,可见他的创作潜力还很大。
二月河(作家):秦俊的这部《汉宫残阳》,比他以前几部书又见成熟。语言的练达构成了故事的成熟美。我觉得,他在表达这段历史故事,或者说“演义”它时,有一种很强的自我张力。情绪的灌注使文学境界生动地展示在当代人眼中,表现的是一种很当代的意识。秦俊的创作态度是老实的,第一,不事无谓的历史夸张;第二,语言朴实;第三,没有花拳绣腿,老实地一枪一棒地在文坛上奋力。
何东成(南阳市市长):南阳自古人杰地灵,汉代三杰张衡、张仲景、诸葛亮都出在南阳,南阳作家写汉代历史小说可谓得天独厚。涌现出一批创作活跃、成就突出的作家,如姚雪垠、冯宗璞、乔典运、二月河、田中禾、周大新、周同宾、柳建伟等,南阳作家群是南阳的一张名片,市委、市政府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创作。秦俊是作家群中比较勤奋的一位作家。诸葛亮《出师表》中说:“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秦俊选取了东汉末年这一段历史,《汉宫残阳》一书反映出他对历史批判性的审视。
焦锦淼(南阳市委副书记):秦俊通过对南阳历史人物的发掘描写,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汉宫残阳》以全景式的视角,展现了东汉末年腐败的社会状况和激烈的社会矛盾,以艺术的笔法描写了桓、灵二帝的昏庸荒淫以及宦官、外戚的擅权跋扈,深刻反映了民间疾苦。在作品结构、语言造诣和思想性方面,都可以说是秦俊创作的一个飞跃。
杨贵才(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我们一直关注、支持南阳作家群的创作,出版过《南阳作家群丛书》,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以二月河《乾隆皇帝》为代表的帝王系列长篇历史小说,是我社的品牌。这次是把《汉宫残阳》作为重点图书推出的。
李泳(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汉宫残阳》作为我社帝王系列长篇历史小说的接力产品,得到了编辑、装帧设计以及发行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今后我社将继续跟踪南阳作家群的创作。
郑彦英(省文学院院长、作家):《汉宫残阳》继承了章回体小说的优良传统,语言通俗易懂,时有精彩笔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塑造具有明显的形象特征。更重要的是具有潜在的政治意义,即表现了封建王朝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具有批判意义和现实意义。
陆贵山(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文艺评论家):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学术上值得探讨,当年就历史剧是“历史”还是“剧”,亦即历史题材作品的真实性和文学性,引发了较大范围的辩论。以唯物主义历史观宣传先进文化,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汉宫残阳》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文本。
党圣元(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文艺评论家):《汉宫残阳》选择了特定的历史阶段,表现了党锢之争、外戚擅权、宦官专政,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反思空间,以史为鉴,具有当代意义。作品采用了章回体,对读者有亲和力,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洋洋百万言,可谓宏大叙事,但是细节描写比较到位,有些地方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洗练。很适合改编成历史剧或评书。
南丁(原省文联主席、作家):二月河是写清代的,秦俊是写汉代的,南阳与汉代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二月河是从历史研究进入小说,秦俊是从民间故事进入小说,二人风格不同,但都观照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汉宫残阳》的语言多从民间汲取,读起来很舒服,撷取的民间故事也很贴近生活。
张宇(省作协主席、作家):历史小说有两类:一是学者化的历史小说,史学观较强,历史责任感强,如《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另一类是民间叙事立场的历史小说,如《水浒传》、《说唐》和秦俊的历史小说,带有鲜明的民间烙印。我读过秦俊几部历史小说,包括《汉宫残阳》,感到秦俊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了民间化的状态,走出了自己的小说道路。
王遂河(南阳市作协主席、作家):南阳历史小说的创作势头很好,不少人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创作。《汉宫残阳》民间化的立场,是作者自然而然生发出的。
周同宾(南阳市作协副主席、作家):《汉宫残阳》真实而艺术地完成了序言中所称的“亡汉之车不可不鉴”这一目的。作品的文学性比之秦俊以往的小说增强了,语言通俗,尤其是把汉代的文言文诏书全部译成雅致的白话文,便于读者阅读,是作者的慧心所在。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真实的谎言。秦俊在历史真实方面是下了工夫的。希望他在今后的创作中,在“谎言”也即文学性方面更上一层楼。
廖华歌(南阳市作协副主席、作家):《汉宫残阳》显示了创作深度和眼光。行文生动,不拘谨,布局宏阔,人物鲜明,运笔从容、沉稳,比以前的作品更具文化含量。引进了一些散文的因素,出现了一些优美的画面,尤其是对女性的描写更见柔美。
周熠(南阳市作协副主席、作家):《汉宫残阳》在对事件的把握和情节的编织上丝丝入扣,在语言叙事上亦庄亦谐、朗朗上口,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写景状物更为细腻、精致,如对风月的描写令人耳目一新。这表明秦俊雅俗共赏的风格正在走向成熟。
李成军(南阳市文联副主席、作家):《汉宫残阳》找到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生发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另一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汉末的众生相。桓、灵二帝、梁太后、跋扈将军梁冀、大臣李固以及以张让为代表的十常侍,无不个性鲜明,有血有肉。而且小说语言和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南阳地域特色,很有味道。
陈江风(南阳师院副院长):《汉宫残阳》突出的首先是批判性,作品描绘了一个王朝的日暮途穷,梁冀扩园囿绵延数千里,众宦官争相娶妻纳妾、广霸良田,朝廷之上大兴“党锢之祸”,宫闱之内后妃相互谗害……造成这种溃烂局面的正是“帝制”。作品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对这种腐朽文化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对五宦、十常侍等太监扭曲变态的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也揭示了“帝制”对人性的戕害。其次是人民性,作品凝注了对黎民百姓的关切,对忠臣义士的钦敬,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民为贵”的思想。
徐亚东(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汉宫残阳》坚持的是历史理性精神,“不隐恶,不虚美”,以通俗的形式言说较为严肃的主题。作品具有浓郁的人性意识,加入不少带有盆地文化色彩的民俗事象,提升了文学品格。
薛继先(南阳市作协副秘书长):历史题材是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富矿。秦俊作品以切实的艺术体验与平和的话语亲近,使读者感受历史的真实,洞见多彩的人生。写古而不囿于古,循史而不泥于史,正是演义文本的基本释义。(李莉 黄 蓓)【原标题:又凭汉宫看残阳———秦俊长篇历史小说《汉宫残阳》研讨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