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预计2015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而另一个更严峻的现实是:“目前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量仅为21天,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在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王梦恕介绍,早在2003年,国家就启动了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然而截至目前,我国仍只有一期的1640万立方米地面库(21天),石油储备库建设进展缓慢。
相比之下,我国的石油消费却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05年,我国采油量达到1.8亿吨,目前此产量预计可保持到2030年。而早在2002年,我国就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费量为245.7百万吨,占全世界石油消费量的7%。
2009年,我国共进口石油199百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1.3%。我国石油消费量仍在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进口343百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3.2%,2020年为494百万吨,对外依存度为71.2%。
“对外依存度为60%是国际规定的最高警戒线。”王梦恕说。
我国目前不仅面临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的矛盾,而且缺乏健全完善的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
王梦恕介绍,根据国际能源组织(IEA)的建议,石油输入国应保有9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目前美国为139天,其中政府储备61天;日本150天,其中政府储备82天;德国116天,其中政府储备85天;法国102天,其中政府储备61天;韩国最高,为168天,其中政府储备87天。而中国只有政府储备的21天。
“考虑到石油储备安全,加快我国大型石油储备库建设已刻不容缓。”王梦恕说。
如按2015年我国预计进口3.43亿吨石油计算,90天净进口量为8500万吨,即总储备规模约9890万立方米(折合6.2亿桶)。
根据国家石油储备的具体部署,我国第一期建设了储量为1600多万吨的石油储备库,共4个基地,分别在沿海的浙江镇海、舟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全部为国家投资的地面钢罐。其中镇海基地520万吨储备库在2006年底竣工吸储,其余3个基地陆续在2007、2008年竣工。
第二期建设储量为2800万吨的石油储备库,均为地下水封洞库,预计7~8个基地,目前处于选址阶段,其中山东黄岛,辽宁锦州,广东大亚湾、湛江等4个基地基本确定,正在进行研究和评审。
第三期预计建设储量为2800万吨的石油储备库。
王梦恕透露,由于投资、管理等问题,目前二期的地下油库建设进展仍十分缓慢。
王梦恕介绍,经过对国际上主要石油储备国的管理模式的调研发现,各国石油储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政府和民间储备体系相对独立,企业储备完全市场化运作。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为3个层次:政府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
结合国情,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应以政府储备、国有大型企业义务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为主,其中前两项作为应对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储备,应由国家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关于石油储备库的建设,王梦恕建议,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应考虑建在地下。
王梦恕认为,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地下洞库,比地面储罐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例如节省投资:300万立方米的地下洞库,可比地面油库节省4亿~5亿元人民币;安全性好:地下油库可有效抵御常规战争以及恐怖活动的枪、炮、炸弹袭击,而地上库在这方面处于劣势;占地少:建300万立方米油库,地下洞库占地约3公顷,而地上库占地要58公顷;维修费低:地下洞库的维修费用只相当于相同库容地上库费用的1/6。
从使用寿命看,地下油库使用寿命一般在百年以上,而地面油库25年就要大修或重建,这些维修费用也是地面油库的致命弱点。
此外,我国沿海花岗岩地层很多,是建设地下油库很好的水文地质条件,又有实现30万吨级油船自由出入的港口,运卸条件很好,沿海原油炼油厂也很多,输油管路很健全,便于管道快速运输。
“地下油库的施工质量和速度在技术上都是成熟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和需要。”王梦恕认为。(张巧玲)【原标题:王梦恕院士:加紧建设石油储备体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