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
进步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其发展的部分就是创新。因此,任何事物的进步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科研工作中能成立的成果称之为创新,创新是科研工作的普遍要求。
创新不仅仅限于新兴的学科,古老的学科也可以有创新。比如说数学,他算是最古老的学科了,但是到今天他仍然在不断的创新。对搞工程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人来说,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要用最好、最新的数学方法为科研工作服务。但相对于古老的学科来说,新兴学科比较容易创新,因为很多学科间都涉及交叉,有交叉就会有矛盾,有矛盾才会有创新。每个学科的进步或者发展都是阶梯式的。因为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受到制约,一旦制约它的条件消失了,他就会迅速的发展。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推动者
硕士生具有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初步的经验,可以在别人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而博士生不但要有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指导别人进行科研工作。
我国是1958年正式开始招研究生的,但当时没有学位。国家的学位制度是在1981年建立起来的。从那时开始国家才提出了对硕士与博士学位的一些具体要求。我们学校是国家第一批博士培养单位,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的区别之一在于研究生和导师是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一个导师有很多好的想法,但他不可能一一自己去完成,可他可以招一些优秀的研究生来做一些补充。老师带学生,学生帮导师,实际上研究生都是导师的助手。对此,王光远院士举了一个实例,他曾经做过一个很大的工程,就是把模糊数学的方法应用在工程力学当中。平时王院士就要求他的研究生要独立工作,遇到问题后再和他进行交流沟通,这其中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比如地震裂度、地震评定很多细节都是从那里提炼出来的。研究生只有深入导师的课题才能懂得研究课题是怎样进行的,这比他站在外面看要实际得多。每一个研究生在做课题时都应该结合导师的领域,一定要诚心诚意地帮助导师,也是帮助自己,提高自己。
创新的基础是深入的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
创新不是臆想式的标新立异,不是哗众取宠。有的人道听途说,夸夸其谈,把假创新应用到自己的论文中,目的就是为了标新立异。新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新生事物,要有生命力的东西。
创新是你在解决所研究问题的主要矛盾时所出现的新的概念、新的认识、新的方法。解决矛盾就是推动事物的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就是创新。创新首先要符合客观实践,否则就不是创新。
科研创新的关键是抓住你所研究问题的主要矛盾,先确定研究方向,再来解决这个矛盾。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矛盾在哪里?王光远院士认为,当实践和理论相矛盾时,我们要遵循实践第一,理论是二的原则。人只能结合实践,而不能改变实践。所以当理论和实践有矛盾时,必须首先尊重实践,用理论来解释实践,而不是用实践迁就理论。这个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如果实践出的结果和理论不符而又舍不得放弃理论的话,那就会和实践越离越远,即便是有创新,但那也不是真正的创新。因为他和实践不符,和实践不符的“创新”怎么能有生命力呢?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繁荣强盛的必然选择。谈及国家的科技创新之路时,王院士深有感触地说,在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大多都是请的苏联专家,而现在国家的自主创新应该比较多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曾在旧社会生活20多年,我们希望中华振兴的愿望比现在的年轻人要强烈得多,因为我们受过欺负!(陈静 邓海峰)【原标题:强化科教 注重创新———访王光远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