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赵启良组织起一个治安巡逻队,和其他村两委干部一起分成3组轮流值班。左手拿手电、右手拿铁棍,赵启良成了“夜游神”。
村民开始养猪养鸡了。如今,赵启良开着车在村里行驶时,常被鸭子和鹅扑腾着翅膀拦住道路。欣慰的赵启良说,我至今没有见过小偷,还真想抓个瞅瞅长啥样。开着车的赵启良习惯的挥手动作做不成了,脖子一硬一硬地。
见识过现代文明的赵启良,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改变村貌。他的观点是“哪破补哪、快速见效”。看村里孤寡老人多,房屋破烂不堪,生活困难,他捐资30万元,建了一座养老院;捐资12万元,建了一所村委会办公室和计划生育服务室。
捐资10万元建沼气,只是杯水车薪。于是,赵启良跑市、县农业局,住在旅馆每天像上班一样,掂茶倒水擦桌子,人家有急事时还给人家当司机,跑回来了30多万资金。
2006年4月,全村150户村民用上了干净的沼气。
“赔了是我的,赚了是你们的”
河北赵村历来是每年一季玉米一季麦的传统种植模式,村民仅能维持温饱。赵启良四处取经,对比发现种烟是一项成本低、收益高的项目。
但是河北赵村地势低洼,旱了没法浇,涝了没法排,这是种烟的瓶颈,村民想种却不敢种。
2005年,赵启良跑到郑州请来专家,并捐资5万元,在规划的300亩烟田里打了5眼机井,统一铺设了水泥排水管,建成了两个全自动控温的现代化烟炕。
赵启良的辛苦没有白费。当年,全村仅烟叶一项就增收60多万元,800多口人人均增收750元,几乎相当于2003年全年的人均收入。
种烟改善了村民生活,但这远不是赵启良的目标。他把眼光放得更远,要建设中原地区最大的活牛交易基地。
一头牛犊本钱2000元左右,村民买不起也不敢买。“别害怕!我出本钱,赔了是我的,赚了是你们的!”为此,赵启良又捐了10万元。
村民赵进德说:“上哪儿找这样的支书,自己掏钱叫俺致富。俺啥风险都不担,牛养半年,膘一上来,一头能赚1000多元。启良动员俺养,俺为啥不养呢。”
2006年10月,赵启良开始尝试“零风险”合同养牛模式。他捐资20万元,作为村里养牛本金和风险抵押基金。没有本钱或本钱不足的村民,都可以从基金里借取;养牛赔了钱,损失部分也从基金里支取。同时,赵启良还跟每个养牛户签订合同,再次明确养牛挣了钱是村民的,赔了钱由他承担。
“零风险”养牛模式,大大激发了村民养牛的积极性,该村10多户村民自发从漯河买回30多头架子牛。养牛户赵和周去年买了5头架子牛,经过半年的育肥赚了4000多元。如今,全村已有30多家养牛户,牛存栏已近百头。
赵启良坐在桌子前,手里拿着一辆玩具小汽车,“刷啦!刷啦!”地推着玩。他说:“我去县里、市里问过了,发展养牛业,风险小。村民都有养牛的经验,销路也不是问题。我现在还是搞试点,假如试点成功,打算建立一个中原地区最大的活牛交易基地。相关手续眼下正在办理。 ”
基地建成后,牛可以卖钱,牛粪可以用来种木耳,木耳的腐殖质可以作农作物的肥料,一条理想中的循环发展模式时刻萦绕在赵启良的脑海里。
“我得让大家会‘造血’”
当村党支部书记的3年,从一腔热血、敢想敢为到科学规划、理论指导,赵启良开始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致富路上的种种问题。“开始我盲目地甩钱,有些急于求成。如今我吸取了教训,积累了经验。脱贫致富不能光靠我输血,我得让大家会‘造血’,让每户村民都肯自发地‘造血’,利用村里的有效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赵启良说。
“幼儿园、文化娱乐中心、敬老院……”赵启良没事的时候喜欢拿出自己近来设计的一份河北赵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图看看。
“人家启良不拿村里一分钱,自己还垫进去这么多,图的啥?大伙真应该跟着启良好好干。”村民赵全领说。
令人钦佩的是,赵启良在花光了所有积蓄,经历了10多年的艰辛后,依然执著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虽然村民贫困的现实离他还很近,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理想已不再遥远。 (本报记者 徐洁净 实习生 杜春蕾) 【原标题:赵启良:不让村民一辈子受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