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学术委员、著名书画评论家、《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姜寿田这般评价:“闫振于书长于魏碑、隶书,其魏碑得方峻斩截之势,用笔爽劲,风格上沾溉时流,古不乖时,有足多称者。如在此基础上强化峻厚、洞达之笔,曲涩之功,当更臻上乘。隶书得汉隶之朴茂,寓古意于尖新,如弱化装饰趣味,求汉隶独具之气厚与嘡嗒之风,则其隶书当归于会美。”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陈艳辉 /文图
【书法是他一生挚爱】
闫振书法作品曾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普洱茶”书法大赛、第四届全军作品展、第二届全国隶书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曾获第二届中国齐白石国际文化节优秀奖、“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书画作品展书法类一等奖、庆祝建党90周年“信德杯”全国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书法展优秀奖等奖项。他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新加坡博物馆等海内外多家单位收藏。
闫振自幼喜爱书法,少年时代的他时常提着小水桶到处练字,树干、墙壁、桌台、雪地等都是他的“宣纸”。入伍后的他凭着一手好字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脱颖而出,被调至军区宣传部工作。这个时候,儿时的小爱好俨然已经变成了酷爱,他每月津贴几乎全部用在了购买字帖和书法书籍上,出门后常常因为买书而花光身上所有的钱,只能徒步回部队。
闫振好读书,特别是文史、诗词、书画语录类等涉猎广泛。每到一地,他都要去逛逛书店,平时生活节俭的他光买书花的钱就不下20万。每天再忙再累再晚,他都会拿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去写字,这多年养成的习惯早已成为他的生物钟。出差在外,他也随身带着砚台,临池不辍,从未间断。
2005年,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四届正书大赛,闫振遗憾落选。对酷爱楷书的他而言,这次大赛作品集就是最好的字帖。可是这本作品集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痴心妄想”的闫振连夜坐火车赶到厦门,找到大赛主办方要求赠书,主办方领导被其诚意感动便答应了他,“在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开封书法人的可敬、可爱、可怕!”
【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
闫振善于把握时代的审美发展脉络,在学习古代书法资料的同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变化、运用和发挥。所以,他的书法虽然是传统的风格样式,但在具体技巧及面目上并不拘泥于某一名家或某一经典作品,而是自成一体。他说,理论与临池不可偏废。研习古人法书,汲取前人论书精粹固然重要;大量临帖,朝摩夕研,勤学苦练,汲取运笔技巧、体悟用墨之道更是重中之重。
闫振说,悟笔法,就是先要领悟前人用笔之妙,每个人执笔、落笔方式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都不一样。拿到名人书帖后,不能急于动笔,必须得钻进去细研究,有目的地去粗取精。闫振的书法“诸体皆能”,而魏碑、隶书尤精,其魏碑用笔方圆并用,刚柔相济,雄厚飘逸,清俊遒劲,结字挺拔而又充满拙气,点画之间尽显风流;其隶书更有个性特征,凝重厚实的形态或许使人联想到汉代碑刻摩崖的意趣,然而笔锋起落之间的爽洁畅达,又流露出汉代简牍墨迹所特有的洒脱韵致。尤其是通过墨色浓枯转换所形成的干笔飞白效果,更是运用得自然生动,恰到好处。
【个人喜好背后的大责任】
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对书法都有一种莫名的青睐情愫,或是倾心痴迷,或是欲罢不能,闫振自然也不例外。然而,除此之外,闫振还在为开封书法做着许多高于自身兴趣和爱好的事情。每年只要一有时间,闫振都要为一些书法赛事奔波忙碌,找合作联办单位,找专业评委,在各大媒体刊登大赛信息等,这些他都会亲力亲为地去协调沟通。平时,只要有空,他都会积极参加杞县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的聚会,和大家一起讨论书法,并义务为他们讲课。
闫振说,杞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史学家蔡邕的故乡,自己作为一名热爱书法艺术的当代杞县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挖掘杞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将其发扬光大。一个人拥有兴趣并为之痴迷自然无可厚非,如果把自己的兴趣和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那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2012年春节前后,开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举办“金城置业杯”首届“蔡邕奖”全国书法大奖赛,闫振作为发起人之一,有力践行着自己对书法的热爱和热情盼望开封这座中国书法名城可以更加名扬四海的心愿。
闫振获得过很多书法大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中,闫振从6万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其隶书作品被选入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并且是开封市唯一的入展者。他说:“我很在乎自己在书法上取得的荣誉,因为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杞县、对开封书法人的肯定。每一个开封书法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为提高我们城市的文化品位而努力,让开封这个‘中国书法名城’招牌更加响亮!”【原标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闫振:用笔锋诠释书法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