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秉志回国后,从事生物科学的教学、科研和组织领导工作。1921年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系,并根据国内生物教学的实际,编写了教材。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1922年他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1927年创办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这期间,他往返于宁、京、沪等地,一肩双挑教学与科研两副担子。他为我国生物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同时,他在脊椎动物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动物区系分类学、古生物学等不同领域中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发表近四
十篇学术论文,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学术上有重要创见,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1936年9月,为纪念天津《大公报》续办10周年,总经理胡政之和总编辑张季鸾共同商定,以报社的名义颁发“科学奖金”,征集科学论文,以鼓励在科学领域的有为之士,尤其是青年科学工作者,推动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报社特拨出2000元作为奖励之用。这项“科学奖金”的评选工作,邀请秉志全权负责。1936年底,秉志主持的“科学奖金”审查委员会成立,其委员有秉志、严济慈、杨钟健、曾昭抡、胡先骕、刘咸、孙鎕、胡焕镛等。经过近5个月的工作,分为八个学科(数学、物理、地质、化学、动物学、植物学、人类学与考古学、气象学),对收到的科学论文进行了认真的评选。
1937年7月1日,津沪版《大公报》公布了“科学奖金”的评选结果:数学类为王熙强,其论文题目为《尤拉氏多式根之分布》;化学类为刘福远,其论文题目为《中国明矾石化学工业之研究》;动物学类为倪达书和苗久稝,倪之论文题目为《角鞭毛虫属骨板之形态及腹区骨板之讨论》,苗之论文题目为《南京及其附近数种森林昆虫之研究》;植物学类为梁其瑾,其论文题目为《盐酸之反应对于小米种子发芽率之影响及其水分吸收作用原生质之物理与生理性质及呼吸作用之醇素等之关系》;气象学类为魏元恒,其论文题目为《中国北部及中部高空气流与天气》。数学类本应奖给华罗庚,其论文题目为《华林问题之研究》,因其本年度已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甲种补助金,就不再给华奖金,而改为荣誉入选。原定的物理学、地质学、人类考古学三科,因论文水平不够而空缺。这次获得“科学奖金”的都是30岁以下青年科学工作者,分属国内各大学或科研机构。
《大公报》“科学奖金”的评选,原拟每年评选一次,后因抗战而中断。虽然“科学奖金”只评选一次,但在社会上和科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抗战时期,秉志因夫人患病,困居上海八年。由于当时他在我国学术界颇有名望,敌伪千方百计企图拉他出来工作。他改名翟际潜,蓄须“隐居”,坚决不为日伪政府工作。为避敌伪的耳目,他从中国科学社躲到震旦大学,最后躲到友人经营的中药厂里,仍坚持做学问,完成论著多种。抗战胜利后,秉志在南京中央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同时在上海中国科学社做研究工作。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国民政府在去台湾名单中,也有秉志的名字,并为其准备好了机票,但他严词拒绝赴台。
1949年9月21日,秉志以特别邀请人士的身份,参加了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了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继任复旦大学教授至1952年。筹建中国科学院时,周恩来总理考虑到秉志在科学界的声望,曾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出任副院长。秉志再三谦让,周总理终于接受了他的诚意。中国科学院成立后,他先后任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秉志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代表,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的业绩将永远留存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原标题:秉志:第一位获美国博士的中国学者】
已有 0 条跟帖 |
用户名: 注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