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王德明:"我只想把每件活干好 干到极致"

2013/9/11 15:11:27 点击数: 【字体:


    一把小小的检车锤,“丁当”声里,安全检车9万辆无漏检;10年检车生涯,400多起车辆故障手到病除,查出各种重大安全隐患50多起。从“检车盲”成长为铁路系统闻名的防止故障的“车辆大夫”,面对人们的赞誉,郑州铁路局郑州北车辆段洛东列检所检车员王德明说:“我只是想把每件活干好,干到极致,干到不留遗憾。”

    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王德明的检车员历程,恰是从而立之年开始的。1995年9月,30岁出头的王德明转业当上了一名检车员。“原以为铁路没有太多的技术活,进了铁路才傻了眼。”王德明回忆,“第一次参加车间的业务测试,是全班倒数第一。”从不服输的他暗下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让手中的检车锤慢慢“听话”。

    他白天上培训课,回到家后废寝忘食抄写整理《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车辆构造与检修》等业务书籍的有关内容,制作成了200多张小卡片,随身携带,有空就背。为了彻底弄懂车辆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他一次次地在练功车下钻进钻出,一遍遍地拆装分解各种车辆配件。10年勤学不辍,王德明成为检车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并且自创了许多“绝活”。 

    熟悉王德明的人都知道,他检车有“一大怪,两件宝”:“白天把灯开,戴着听诊器,手拿放大镜”。近年来随着车辆不断换型,各种新配件大量使用,车辆故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隐蔽。王德明打破常规,坚持白天也带灯作业,硬是让近百起车辆故障在灯下“原形毕露”。被称为“车辆癌症”、单凭外观很难发现的滚动轴承内部故障,是危及提速列车安全的“拦路虎”。就在王德明为这个问题伤神时,一次去医院看病,医生手中的听诊器让他眼前一亮。他立即买回一个听诊器反复试验,效果非常好。随后他又添了一个放大镜,用来细查那些不易辨别的细微裂纹。

    2001年8月15日,王德明在接27073次货物列车时,发觉有异响,马上警惕起来。检查后果然发现第二位轮对上有一块大面积擦伤,初步判断轴承可能有内伤。他立即转动轴承,借助听诊器细听。“咔哒,咔哒……”轴承滚子在滚道内卡阻的异音清晰传来。他立即请求扣车,拆卸后发现该轴承滚道已经剥离,保持架破碎14处。一起重大切轴事故就这样被排除了,王德明也成为全段防止滚动轴承故障的“第一人”。不久,他又借助放大镜发现了车辆底部部件的细微裂纹,防止了一起潜在的部件破损事故。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这两件“宝”,他对滚动轴承故障的扣车兑现率达到了100%。

    陇海线郑州至洛阳区段日均通过列车达到145对,是世界铁路列车通过密度最高的区段之一。有人作了一个粗略统计,王德明当一个班12个小时,要检查车辆100辆左右,仅走的路就有20公里。一双解放鞋,腿快脚勤的王德明两个多月就磨穿了。

    “那年冬天深夜,还下着雨,我和王德明已接发列车8列,检查货车60多辆,已经疲惫不堪。此时,又有11辆装载汽车的平板车开来待检。平板车作业空间很小,需要最大限度地弯腰检查。我说重点部位敲敲就行了。可他硬是爬着钻进车底精敲细看,居然在一辆平板车的枕梁上发现了350毫米的裂纹。”一位工友介绍。

    王德明参加检车工作的10年多时间,铁路5次提速,新技术飞速发展,大量新型车辆投入使用。为了自己和同伴能不断适应岗位的新要求,有心的王德明还根据故障规律潜心研究,先后总结出了防止制动梁故障的“十六字工作法”,编写了大量排除车辆故障的顺口溜,借鉴中医诊疗法总结出了“望、闻、问、切”的“四字检车法”。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这些“真经”,成了全段职工的共同财富,他们车间防止车辆故障件数一下增加了60%。

    成了公认的“检车状元”后,王德明依然忙着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今年42岁的他又开始全力攻电脑。他说:“车辆检修将步入‘人机结合’时代,虽然咱是个普通检车员,可社会飞速发展,不允许咱落后啊!”(完)(新华社记者 古文洪)【原标题:王德明:"我只想把每件活干好 干到极致"】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2006-06-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