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文帝把贾谊召回长安,在祭神的宣室接见了他。当时文帝刚刚祭祀完毕,祭神的牺牲还摆在供桌上。文帝对鬼神之事有疑惑,就请贾谊解答。贾谊详谈了自己对鬼神的见解,文帝听得入神,不断挪动身子,最后竟挪到贾谊跟前,两人一直谈到半夜。事后,文帝说:我好久没有见到贾生了,自以为学问赶上了他,现在听了他的谈话,我还是不及他啊。
可是,文帝大老远地把人家召来,一不问政治,二不问经济,三不问文化,仅仅问一些鬼神方面的事,这简直像小孩要听鬼故事似的,贾谊很失望。所以唐朝诗人李商隐据此写了一首绝句《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他在诗中既对文帝进行了批评,也对贾谊表示了惋惜。
令贾谊更失望的事还在后头。文帝没有对他委以重任,只是派他到梁怀王那里当太傅。梁怀王刘揖又名刘胜,是文帝最喜爱的小儿子。文帝让贾谊当梁怀王的老师,是重视他却不是重用他。
贾谊这时候也灰心了,不再看重职位升迁,但仍在思虑时局,关心国家大事。他看到匈奴越来越强大,不断骚扰西北边陲;同时又看到社会表面繁荣,但其中的社会矛盾很多,潜伏着一定的危机,就多次向文帝上疏,写出了著名的《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 他在文中警示文帝:我看天下的形势,可为之痛哭的有一个问题,可为之流涕的有两个问题,可为之叹息的有六个问题,其他违法背理的事就更多了,难以一一列举。他说:现在诸侯王的势力强大,好比是大骨头,朝廷如果不用权力及法制这把大斧头去砍削,而想用仁义恩厚这把薄刃小刀去切割,那么这把刀子不是被碰成豁口,就是被折断,是无济于事的。
他还提出了分化匈奴贵族的外交手段,提出了治理诸侯王的办法。可惜这些观点都没有引起文帝的重视。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梁怀王刘揖入朝,骑马摔死,文帝并没有埋怨贾谊,贾谊自己却感到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不断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33岁就死了。毛泽东为此写了一首七绝《贾谊》,谈了对此事的看法: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又写了一首七律《咏贾谊》,对贾谊一生进行了概括,其中前四句为: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我们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洛阳人贾谊不是一般的文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但由于他的改革主张损害了王公大臣的利益,往往不能付诸实施;加上他性格上有一些缺陷,所以没能走到理想的位置。可是,贾谊以三十三载短暂的光阴,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已是难能可贵了。
史书记载他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教育理念上,他提出“以教为本”的思想,强调对国民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强调尊师重教,提出让最优秀的人去当教师,并详尽列出了做教师的条件,对各类教师的职能和责任进行了划分,这种理念在今天也不过时。
最有意思的是,他竟然对优生优育也有研究,最早提出了胎教理论。他说,根据《易经》中说的道理,应让孕妇“立而不跛、笑而不渲、虽怒不骂”,让孕妇吃营养丰富的食品,听合乎礼乐的音乐,这些理论也是对的。
惜乎贾谊33岁就告别了人世,这不但令洛阳人惋惜,也让历史发出了一声叹息……□ 本报记者 孙钦良【原标题:西汉洛阳才子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