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打破了理论局限,打开了新思路。为什么非要用胶垫呢?不用胶垫不也行吗?
试验成功了,他发明的底阀安装上后,效果很好,五年过去了,这个底阀还没有出过一次故障。
矿领导认为他的发明很有价值,决定为他申报专利,并将这底阀命名为“高兴超排水泵底阀”,他成为全集团用员工名字为其技术革新成果命名的第一人。
尝到了甜头,高兴超搞发明的劲头更足了。一个个发明在他的巧手下排成了队。
感恩之情
“永煤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搞了那么多发明,取得那么多成绩,高兴超始终对他们的企业抱着感恩之心。
很长一段时间,高兴超脑海里总是存着这两个影像:父亲弯着腰,拉着一车石头,每走一步,腿肚子上的肌肉都揪一下,坚硬的道路上似乎都被他用力踩下个脚印;过年了,父亲又弯着腰,赔着笑,走东家进西家借钱去。
所以,当考上高中,却因贫穷而放弃学业时,他一门心思要出力干活,用心做事,摆脱贫困。
他养肉鸽,起早贪黑,精心饲养;他承包砖厂,蜕了几层皮,流了几缸汗,但市场价格下跌,养鸽赔了;欠他账的客户跑了……风凉话随之而来:“看他人怪能,干啥都不中!”
债务压人,人言更压人,高兴超觉得抬不起头来,觉得走投无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看到了永煤招工启事,他想去试一试。
高兴超老家柘城离永城百多公里,当地人对煤矿并不了解,一个观念却深植于心:下煤窑,那是玩命,不到走投无路,绝不下煤窑。
想起当年和妻子商量来永煤时的情景,高兴超现在仍觉得好笑:
“要不我下煤窑吧!”高兴超和妻子商量。妻子流了泪,叹口气说:“你干干试试吧!”
妻子流泪,高兴超也噙了两眼泪,只觉得心都揪到一块了。
“谁知道,一进永煤,感觉全变了。”高兴超说。花园式的矿区,标准化的宿舍楼,规范的井下作业,一切的一切完全和想象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只要干得好,也能转正,也能成模范,一个成为全国优秀班组长的农民工张占利,成了高兴超心中的榜样。
一个清晰的目标呈现在高兴超面前:转正,当模范。
肯吃苦,肯动脑,不到一年,他便被提拔为班长。妻子儿子为他骄傲,高兴超更是激动万分:“在老家,给人家干活,做得好了,最多是受两句夸奖。在这里,做得好了,不仅有表扬,还有奖金,还能升班长、转正。”
高兴超搞发明,当时的安装队支部书记张志辉为他借来有关方面书籍,为他安排单人宿舍。
“矿工只要有个好点子,告诉大学生技术员,他们就会给你组织材料,提供相关理论和数据。”高兴超说,他的许多发明创新都是在这样的工作机制中实现的。
“把陈四楼煤矿办成一所大学——让管理人员在这里精耕思想,让技术人员在这里发明创造,让操作人员在这里历练本领”。很熟稔地背诵了陈四楼煤矿这条标语后, 高兴超说:“你知道这话对像我这样想上学却失去机会的人吸引有多大?这些年,我经常想,如果我当时能把高中上了,我想我会有更多的发明。”错过了的学习机会,在陈四楼煤矿他又捡回来了,矿上编有企业文化丛书,在这些书籍里,他感受到智慧的光芒、创新的精神、文化的魅力。
正是由于企业在制度上的鼓励与保障,在文化上的熏陶与鼓动,高兴超,这个农民出身的初中毕业生,才找到尊严,才走上发明之路,走上自我发展之路。
如今,高兴超已获得了无数个荣誉,“感动中国的矿工”、河南省“百名能工巧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等;他在矿上的职务也在一步步提升,班长、队长、党支部书记。
采访结束时,我们得知第二天高兴超将到郑州参加集团的劳模表彰大会,问及他穿什么衣服去时,他指着身上的“雅戈尔”西服,自豪地说:“就这一身!这衣服是单位发的,下到刚进矿的农民工,上到董事长,永煤职工人人都有,款式一样,面料也一样。穿上这身衣服,就感觉腰能挺得更直。”□文/吕志雄 王金海 刘 益 图/张明俊【原标题 :“矿工发明家”高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