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芬老师。
人物名片
施一公,男,1967年5月出生,河南驻马店人。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
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8年2月至今,受聘清华大学教授。2009年,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9月28日起,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获2010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2013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美国双院外籍院士。
人物简历
1985年~1989年: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1990年~1995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
1995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1996年~1997年:美国史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
1998年~200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2001年~2003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副教授;
2003年~200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
2007年~200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Warner-Lambert/Parke-Davis教授;
2008年至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2013年4月25日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
2013年4月30日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我为来自驻马店而骄傲”
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清华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46岁的施一公,是21位入选者中最年轻的一位。4月25日,施一公还入选了“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个消息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让每一个驻马店人骄傲,也让每一个驻马店实验小学的师生自豪。“我为你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高兴,更敬佩你的人格。实小为你骄傲,驻马店为你骄傲,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你骄傲!”当从网上看到施一公获得美国双院士的报道后,驻马店实验小学校长马凤枝给施一公发去了祝贺短信。
“谢谢!我也为自己来自驻马店而骄傲。”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施一公对驻马店深深的感情。
作为一名驻马店人,施一公曾在驻马店度过了快乐的童年。1974年前后,他跟随父母从郑州来到驻马店,到驻马店实验小学读书。
“前两天,我的一个北京来的朋友对我说,你们驻马店了不起啊,出了一个双院士。”昨日上午,马凤枝激动地对记者说,“朋友告诉我,在北京,几乎每一个知道施一公的人,都知道他是驻马店人。施一公获得这么大的成就,是驻马店的光荣。”
马凤枝说,施一公的父母都是大学生,原来在郑州上班。1974年前后,知识分子下放,施一公的父母带着施一公来到了驻马店。
当时,施一公到实验小学上学时,已经是一年级下学期了。他作为转学生,进入刘惠芬老师的班级学习。在实小5年的学习时间里,施一公与刘慧芬老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马凤枝说,从实小毕业后,施一公到老四中(现在的驻马店高中,当时既有初中又有高中)学习了一个学期,随后便转至河南省实验中学学习,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2012年4月5日,施一公回到驻马店实验小学。这一天,施一公母校的校长马凤枝、施一公曾经的班主任刘惠芬老师、驻马店实验小学的师生们万分激动。由于行程安排得紧凑,施一公在实验小学只能停留30分钟。
可是,施一公从走进实验小学的那一刻起,就被实验小学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深深地吸引。“这里以前要棵梧桐树,这里以前是青瓦房……”每走几步,施一公就会激动地向大家描述他记忆中当年学校的模样。提起他的启蒙老师,施一公的语调舒缓了下来:“我这次回来,就是要看看母校,看看我的刘慧芬老师,我永远忘不了她对我的帮助……”言谈中,施一公对恩师、母校的眷恋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施一公丝毫没有离开学校的意思。他来到三号教学楼上的电教室,坐在电教室里的旧木椅子上,再次向在场的市教育局局长李华、实验小学校长马凤枝深情地回顾当年在母校读书的情景,令在场的人十分感动。
“在班里,他得的小红花最多”
为了更多地了解施一公的童年,记者辗转找到了已经79岁的刘惠芬老师。
刘惠芬老师居住在驿城区民政局家属院的一套小房子里。站在记者面前的刘惠芬老师精神矍烁。提起自己的学生施一公,刘惠芬老人思路清晰,如数家珍。
“一年级下学期,施一公刚转学到我带的一(3)班时,我对他并没有特别深的印象。可是在后来的每次考试中,他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全班40多名学生中名列前茅。慢慢地,我就有意培养这个男孩,他当了班干部和学校的中队长。”刘惠芬老师笑着说。
当时,刘惠芬老师要求班干部每天早读时轮流值班,坐在讲台上监督学生朗读课文。如果有不好好朗读课文的学生,班干部就把这个学生的名字记下来,交给刘惠芬老师。
轮到施一公值班时,他非常负责。看到不认真读书的学生,他会走到这个学生身边提醒一下。如果这个学生还不注意,施一公才把他的名字记下来。
“那时候,我们每周都会评一次小红花。”刘惠芬老师说,小红花是对一周表现好的学生的奖励。
“我记得,一个月或一学期下来,总是施一公得的小红花最多。”刘惠芬老师说,“但是,如果大家认为他只是一个学习刻苦的木讷孩子,那你们就错了。”
施一公不仅学习好,而且很活泼。课间十分钟,他爱和同学一起玩“过五关”的游戏。对待同学,施一公乐于助人,敢做敢为。
刘惠芬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刚下过雨,女厕所门前有很大一片积水。女生贺红站在这一大片积水面前犯了难。这时,施一公等几个男生从这里经过。由于施一公的个子比较高,又是“过五关”游戏中的常胜将军,于是,大家起哄让施一公把贺红背过去。
“背就背,乐于助人有什么好害羞的?”施一公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把贺红背了过去。
恩师日记中的小秘密
2012年4月5日:
今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我的学生施一公专程回驻马店看我,并且带来他和国家主席的合影,还说要给我过80岁的生日。施一公看到我走路不便,便问了我的身体情况。在得知我腿不好时,他说:“你找个人陪着你去北京看看腿,我给你找最好的医生治疗,大约6天就可以痊愈。”
2012年4月6日:
施一公给我打来电话说,明天他就要走了,走之前要告诉我一件事。他说:“我看到你住的房子小,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请求市里给你解决住房。如果有人找你对你说房子的事,你可别说不要,也别说你没钱。不要太大的,七八十平方米的就可以。”
2012年5月2日:
今天我才知道,为什么施一公叮嘱我“如果有人来说房子的事,不要说自己没钱。”原来,施一公要拿出17万元给我买房。
2012年5月3日:
我给朱卫东(当年施一公所在班级的班长)打了电话,请他转告施一公,关于他要给我买房的事情,我很感谢,但我决不能要他的钱。
……
这是刘惠芬老师日记本中的片断。在这个笔记本里,刘惠芬老师一笔一划地记录着她觉得或美好,或重要,或难忘的事情。记者翻看了一下,不一会儿眼眶就湿润了。记者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施一公仍会专程到刘惠芬老师家中看望她。
只是有一点记者想不明白,为什么刘惠芬老师对施一公有话要说,还要让朱卫东转达呢?
“他是‘千人计划’的带头人,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我耳朵有毛病。如果我和他通电话,他要非常大声地说话,我才能听清楚。有时候一句话可能要重复很多遍。我不想浪费他的时间。”刘惠芬缓慢地说着,言语之间是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和浓浓的爱。
记者赞扬她教出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给驻马店人争了光,刘惠芬老师连连摆手,她说:“施一公学习成绩好,不管是我还是实验小学,都只是给了他一个较好的学习平台,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今天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全是他努力的结果。”
采访结束前,刘惠芬老师拿出当年施一公和另一位叫张泽民的小学同学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后,双双回到驻马店与她的合影,深情地说:“他们两个都是我们一(3)班的,都是从我们驻马店实验小学毕业的学生,都是学生物的,都是留美博士,又都是美国的院士……”□晚报记者 李 杨 文/图【原标题:驻马店走出施一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两院院士施一公驻马店求学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