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为了一句诺言 一生守候英灵 赵松武入选“中国好人榜”

2013/8/21 15:06:10 点击数: 【字体:

    一年365天,他几乎每天凌晨都要将一通绿色掩映的墓碑擦拭一遍;每场风霜雪雨后,他都要拿着手电猫着腰,在百米长的地道内巡视一遍。

    为了20多年前的一句诺言,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84岁老农民、老党员赵松武,天天与李馆抗日地道遗址为邻,夜夜与抗日英雄陵墓为伴,被人誉为“守灵翁”。他用诚信坚持一生的守候,入选今年8月份中央文明办的“中国好人榜”。

    1944年1月,14岁的赵松武在当地党组织负责人杨朝起的介绍下加入了“八路”。为了抗击、打击日寇,他与群众一道挖联户地道,进而发展为联村地道。形成了以李馆村为前站中心,联通10余个村庄,纵横25公里,令日寇胆战心惊的地下“钢铁长城”。

    1948年,赵松武所在的地方武装被编入正规野战军。淮海战役后,他随部队横跨长江,转战到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经历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斗。1953年,赵松武因病解甲归田。这时他才知道,当时留在当地开展工作的杨朝起在一次同国民党顽匪的激烈战斗中,为了保护群众壮烈牺牲。为了更好地怀念他,群众就在他牺牲的地方修建了陵墓并立了一通墓碑。

    上世纪80年代末,61岁的赵松武从生产队长岗位上退下来。他看到烈士墓及与其相邻的地道遗址年久失修,蛇钻鼠挖,心痛不已。1990年春,他主动找到村领导,说:“那地方没人看管怎么中?我跟烈士做伴去。”

    铺盖、锅灶一背,搭个草庵,他就在地道和老领导的墓前住了下来。每隔两三天,他就往返3公里回趟村里,准备些干粮和其他生活用品,再到6个儿女家里走走站站,免得他们挂念。遇到旱季,拉水井拉不出水,儿女们只好从家里给老人背来水做饭。茫茫原野,孤立的坟茔,手电筒、马提灯、铁锹、收音机成了他形影不离的“老伴”。老赵说,是老领导把自己领上了革命的道路,现在天天守着他,再苦也不觉得苦。

    如今,老赵已与地下的战友朝夕相处了整整24个春秋。虽经政府投资修缮,烈士墓和地道遗址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家”,地道遗址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每天与老赵作伴的仍然是一个小收音机、一把铁锨。每天,赵松武老人就尽可能到地道里转一圈。虽然地道里很黑,但老人却不带任何照明设备,走一圈也不会碰头——他对这里太熟悉了。每天,他都会到墓前去看望一下战斗、牺牲、长眠在这里的老领导杨朝起。有时,他还会采摘些野花,献给老领导,并向老领导念叨一些村里的变化。

    每到清明节,老赵这个远离村庄的“家”就会热闹起来。附近的还有山东临近学校的学生也会来到这里为烈士扫墓。这一天也是老赵最高兴的一天。他一遍又一遍为孩子们讲述杨朝起烈士的英雄事迹,一趟又一趟带领着孩子们从地道里钻进钻出,孩子们哭,他跟着流泪;孩子们笑,他也跟着高兴。“我这一生能看护好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这一处地道战遗址,能够让它传到子孙后代手里,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就知足了。”老人说这话时,一脸平静。“离开了老领导、老战友,离开这地道,俺睡不着觉,心里也不踏实。我已经跟孩子们商量好了,死后我也要埋在这里陪伴死去的英灵。”

    为了一句诺言, 一生守候英灵的 “守灵翁”赵松武,2005年荣获了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王连生 李 伟【原标题:为了一句诺言 一生守候英灵 赵松武入选“中国好人榜”】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3-08-1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看护地道战遗址 82岁老兵坚守22年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