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两栖人 双辉煌——记兵团作家赵天益(2)

2013/7/2 17:30:50 点击数: 【字体:

知道。

    破财消灾,一切都平安无事了。赵天益家仅仅是损失了20块大洋还算是好的,更有甚者,一家人遇到匪徒后被抢被杀的事情屡见不鲜。远的不说,就说老城附近吧,匪患日剧,匪徒来了之后不分穷富,全部都抢。他们什么坏事都干得出。家产被洗劫一空后,家人又被杀被害的惨剧时有发生。

    这真是暗无天日,当地庄户人家日日夜夜都过着恐慌不安的日子。绝大多数人吃不饱,穿不暖是一个方面,大家还没有一点安全保障,每时每刻都在心跳加快,随时就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漫漫长夜,似乎永无尽头,老百姓只盼着东方出太阳,扫除害人虫,过上太平日子。

    1947年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横渡黄河,攻占洛阳的炮火震撼着豫西大地,赵天益的家乡宣告解放了。人民政府头一件事就是清匪反霸,不到两年时间,匪祸就被扫除干净。老百姓扬眉吐气了,大家坦言道,“日头总算出来了,我们的日子总算安生啦!”

    赵天益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识文断字的人,他们受祖上的影响,十分重视教育,家里再穷也要让孩子们上学读书,尤其是男孩子,将来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过上好日子。于是,到了上学年龄的赵天益就被安排到爷爷所办的私塾里开始读书学习了。

    爷爷个头高大,穿着长袍,戴着清代时期的瓜皮帽,全然一个知识分子的打扮,望之俨然。他又满腹经纶,四书五经,诗词赋文,无所不通。

    赵天益在爷爷的严格要求和教导下,在私塾里熟读并背诵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甚至还背诵了许多古诗词和一些古文,其中包括《孟子》《论语》等等。打下了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幼年时的赵天益,常常下地帮着家人干活,到邙山上拾柴,到黄河滩里挖野菜,在家还干些家务活,如扫地、抬水等。逢年过节时,和小伙伴一道上街打排鼓,扭秧歌,打腰鼓。他家毗邻明末清初礼部尚书、大书法家王铎故居。一有空闲,他就跑到王府端详嵌在墙壁上的王铎亲笔字画,回到家后便趴在地上比葫芦画瓢地学着写字。

    受家人的影响,他也乐善好施,用自家的馍饭救济更穷的人。他很懂礼貌,无论是邻里街坊或远来的客人来到他家,他都会很热情,像个大人一样问长问短,搬凳子倒茶水。他和同龄的小朋友们相处得很好,大家都是他的好朋友,乡亲们都夸小天益是个好孩子。

    家乡解放了,赵天益就开始上学。当时是在他家后墙外的古庙(解放后改为孟津第五小学)里上学。据他的同班同学李志勇后来介绍说,当时的赵天益身体消瘦,腼腆文雅,聪颖好学,也不张扬,各门功课都很优秀,胸前飘着红领巾。老师们经常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扬他。1952年秋,小学毕业后考入洛阳五中。这时候,他竟然连学费都交不起,几次想退学,都被老师劝阻了。吃饭更是成了大问题,他不敢在学校里搭伙吃饭,只能从家中带饭吃。一次只能带上三天的饭。家里能让他带的就是一些高粱面掺玉米面窝窝头、红薯面窝窝头、蒸红薯和咸菜疙瘩了。周日下午来校时带的饭能吃到周三,周三下晚自习后他摸黑翻越15里的邙山回家再背,次日鸡叫三遍起床返校。由于他常常吃一些霉变的食物而导致食物中毒患上了慢性胃疼病。后孟津县成立了中学(1954年更名为孟津一中),他就回孟津中学重读初中,编入甲班。

    他在学校由于品学兼优,在班里一直当班长,初中二年级就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还当上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学校里的学生会主席和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是从县团委派来的)等职务。年年还被评为三好学生,成了全校近千名师生学习的榜样。

    赵天益涉猎文学从中学时代就开始了。他的作文和日记常常被老师作为范文给同学们朗读。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为了打好基础,他除了和同学们一样在煤油灯下上晚自习外,回到寝室后还要在自制的小油灯下读书写作文。除了学习课本上的东西外,还学习在幼儿时就已经读过的古文书籍,以及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和当时苏联小说《普通一兵》《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烧成的》等。他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在《长江文艺》上发表作品了。
 
    到新疆去上最大的“大学”

    1955年7月,在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不久,赵天益在孟津一中初中毕业了。这时候,国家的形势一派大好,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砸烂了旧世界,走上了新时代,开始了新的生活。

    新时代呼唤着新人,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都需要建设者,都需要人才。形势逼人,更是催人奋进,整个中国大地都欢腾起来了。赵天益作为一名应届初中毕业生,此时此刻更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中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决心继续深造,学好本领,练好内功,成为一名国家建设方面的有用之才,接受祖国的挑选,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上高中考大学;二是上中专快成才,早就业。按照赵天益家中的实际情况,他还是选择了第二条道路,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专。

    恰在此时,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负责招生的同志们来到郑州、洛阳等地。孟津一中校长孙景云和团委书记尹成光找赵天益谈话,想让他带头报名到新疆军区学校上学。他连想都没有多想就报了名,学校里的其他几十名同学也纷纷报了名。没过多久,赵天益就接到了录取通知书,说他被录取到新疆军区所属学校,并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到洛阳市顺城街洛阳一中报到。与他一起被录取的孟津一中学生还有十来位。

    家里人得知这一情况后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新疆离家太远,在国边上,不想让天益去。无奈这是党和国家的召唤,况且还是去上学,也就没怎么反对。母亲总是疼爱儿子,想来想去怎么也没有想通,就含着眼泪劝儿子能不能在洛阳附近上学,将来好照顾家里。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没有再多说什么的母亲气得瘫坐在地上一时间不会走路啦。父亲能说什么呢?此时的心情更复杂,想得更多。自己毕竟就这么一个儿子,祖上几辈人都是男儿单传。女儿是外姓人,早晚要出嫁,天益是家中未来的顶梁柱,赵家就靠他传香火啦。现在,儿子要远行了,他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左右为难,最后只能动情地说:“天益呀,新疆距家万里,那里全是沙漠荒滩,人烟稀少,万一有个好歹,以后咱家的日子咋过呀!”他听了父亲的话后无言以对,只管低着头不说话,但心里明白,此时此刻,讲什么话都不管用,都说服不了父母也安慰不了父母。自己响应国家的号召去意已决,又感觉真的对不住父母,忠孝不能两全。

    深明大意的爷爷多余的话也不想讲了,只交待孙子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己,遇事学会冷静处理,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不过,自己也要有主心骨,遇事多用心去认真想一想后再决定;到新疆后要给家里多写信,据实告诉你在那里的情况。说实话,爷爷能放心也放不下心。“男儿志在四方”,去吧,只要好好地就行!最后,爷爷还把孔子的一句话送给孙子,“躬自厚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让他永远都要夹着尾巴做人,多责怪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怨恨你的人就少啦,灾祸就少啦,平平安安就是福。赵天益深深地点了点头,表示牢记在心,请爷爷放心。

    姐姐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哭鼻子;三个妹妹似懂非懂的,不知道哥哥去上学的地方到底有多远,那里可能一定很好玩儿,去就去呗,想家了就回来一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天山网 2013年06月0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