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想新点子
程颢调任晋城县令之时,刚刚30岁出头,年轻得很。但他做事却思路清晰,决策果断,而且善于创新。他在晋城任职3年,其间所做不单是调解纠纷、依法治讼等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还把大量精力花在了探索地方管理的方法上。而这一点,是那些仅仅应付政务、谋取升迁的地方官难以望其项背的。
为政上,程颢想了3个新点子。一是“边境屯粮”。当时,晋城老百姓交皇粮,要直接送往边境以备军需。然而,晋城与边境之间路途遥远,到了催粮之时,家家户户送粮忙,长途跋涉,耗时费力。倘若直接到边境附近购粮交纳,恰逢交粮高峰期,粮价又太贵,往往购粮所费,远远超出实际负担,老百姓怨声载道。为此,程颢推行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动员一些富户、商人,让他们在粮价便宜时购粮储存于边境,待交粮之时,再卖给晋城父老,规定只能略有赢利。这样,富户、商人有利可图,而农民既无长途运输的劳顿之苦,也无粮食紧俏时的涨价之忧,负担大大减轻。
二是推行“伍保”。程颢按照村民居住远近,编成“伍保”,要求“伍保”之间,强扶弱,富帮穷,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孤寡、残疾、流浪者,都责成有能力的亲戚、朋友、乡亲给予照顾,进行救助。于是,乡里之间,奸伪无所容,疾病有所养,风俗大变。
三是“乡必有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程颢深深懂得其中的道理。任职期间,他多方奔走,筹集资金,牵头建立乡校72所,社学数十所。不但亲自为儿童选择、修订教材,连断句之类的小事,都亲力亲为。晋城内外,好学之风,随之而来,甚至出现了宁可田间的杂草疯长没人拔,也要让自家孩子去读书的动人图景。
正是程颢所做所想都是为地方、为百姓,《泽州府志》上才说:“(程颢)在邑三年,百姓爱之如父母,去之日,哭声震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