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凭一部《
伤寒杂病论》顽强地穿透历史的隧道,传播、扬名、济世、救人,而且是"道经千载更光辉",终成一代医圣。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灾疫肆虐的年代。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在《七哀诗》中描述了当时惨痛的一幕:"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于野。路有饥女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曹植则在《说疫气》中写道:"家家有僵尸之痛,户户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就是南阳人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当过长沙太守,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的家族原有二百多人,但不到十年间竟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疫病,因此他立志学习医术。他起初拜同族叔叔张伯祖为师,因他聪慧过人,又勤于钻研,不多久就青出于蓝;但他成名以后,依旧好学不倦,只要得知某位医师医术高明,不惜长途跋涉,也要登门请教。
张仲景曾为长沙太守的说法广为流传。北宋林亿等校定的《伤寒论·序》注:"张仲景,南阳人也,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1981年,在南阳医圣祠发现一块古墓碑——此碑后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碑座后方有隶书"咸和五年"四字,碑正中题"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 "咸和五年"是公元330年。
传说其为长沙太守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即停办公事,在大堂上置案诊病,称为"坐堂",故至今仍有药店称"堂",如同仁堂、长春堂、胡庆余堂等;药店应诊医生为"坐堂医生"。后世尊称仲景为张长沙,其方为长沙方,亦源于太守之说。
有关张仲景医术卓绝的传说甚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为王粲(仲宣)诊病一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所言。"中医知人生死,神乎其技。但"五石汤"既然如此之神,为何张仲景医书中并无记述,不能不让人生疑。不过,此事倒反映了张仲景"不治已病治未病"、重治不如重防的观点。 这一轶事在《甲乙经序》、《太平御览》中有过不同版本的记载。
传说张仲景到桐柏山采药,遇一人求诊,曰:"子之腕有兽脉,何也?"其人实告:"吾乃老猿也。"仲景以囊中丸药与之,一服即愈。老猿知恩图报,翌日扛一根木头送给张仲景,说:"此万年桐也,聊以相报。"仲景用这块木头做了两个古琴,一曰古猿,一曰万年。
《神仙通鉴》记曰:元嘉冬,桓帝感寒疾,召玑(机)调治。病经十七日,玑(即:机,张仲景名)诊视曰:正伤寒也。拟投一剂,品味辄以两计,密覆得汗如雨,及旦身凉。留玑为侍中,玑见朝政日非,叹曰:君疾可愈,国病难医。遂挂冠遁去。
张仲景在中国医学史上享有殊荣,被世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是中国最早一部结合了理论与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张仲景之所以医中称圣,除了精湛的医术外,高尚的医德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
张仲景的高尚医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
张仲景以战国名医扁鹊为榜样,主张继承发扬古代医学家德高艺精的优良传统。他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越人"即秦越人、扁鹊,他制定了医家"骄恣不论于理"、"信巫不信医"等六不治行为准则,并提出"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的技术要求。
在"举世昏迷"的社会里,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张扬着仁术济世的主张。"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对于病人,他一视同仁。从传说中可以看出,他给皇帝和达官看病,也给冻坏耳朵的穷苦百姓治病。他特别体恤民生疾苦,不开高价处方,尽量采用常见、地产、便宜的药物。
他看病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力求保证医疗质量,反对"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草率态度。
二是淡泊名利、廉洁正直、遵纪守法的医德品质。
张仲景批判那些"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的势利之徒。在他眼中,"医相无二",医国与活人一样重要。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中讲病因时,曾把"养慎",即小心谨慎地保养身体和"无犯王法"作为防病健身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对患者的要求,也是对医生的要求,医务工作者要带头遵纪守法。市场经济的今天,医药卫生工作者很容易涉足于经济犯罪,或在诊治异性病人时出现性犯罪,"无犯王法"这一告诫,值得广大医患人员记取。
三是精勤不倦、荟萃众长、不耻下问的治学态度。
中医讲究传承。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业务上进步很快。早年间,他跟随同乡名医张伯祖学医,伯祖要求他两年内将几十本医书全部读完。为专心读书,张仲景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屋内,让人将门窗堵死,只留下一个递饭送水的小洞。就这样,他读完了《难经》、《黄帝内经》、《胎胪药录》等医学名著,并背熟数千条汤头歌。
张仲景在内科医技已相当有名的情况下,听说襄阳有名王姓外科医生治疗疮痈有绝招,人称"王神仙",他便背上行囊,跋涉数百里,前往拜师。恭敬的态度,恳切的言辞,令"王神仙"疑虑尽消,倾心教授。
张仲景也曾为弄清断肠草的毒性,细品毒草,几乎死去。
张仲景精研攻学,后来医者赞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神医也。"
四是谦和谨慎、淳朴无华、勤恳踏实的医风学风。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张仲景是中医界的一位奇才,《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奇书,它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辨证论治的思想,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实属"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