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沿,南召历史悠久,古老文明,文化积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灯谜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它源于夏、商、周时的瘦辞(谜语)。后经秦、汉、晋、隋、唐的不断发展,到了宋初与当时盛行的元宵花灯相结合,从此称之为灯谜。其游戏规则是制谜人利用汉字音、形、义、法(语法)的可变特点,通过会意、增损、象形等手法制谜,或者对作为谜底的事物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绕口令等手法,巧妙地回互其辞,所制谜面故意造成歧义和别解,然后标出谜目公布或张挂出来,供众人猜射,猜中者当即中彩受奖。是一种大众参与的集体娱乐形式。
灯谜文化在南召传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末年,每逢元宵佳节,南召县的县令都要在县衙(今南召县云阳镇)门前悬挂灯谜让百姓猜射,搭建灯棚,与民同乐,成为当地的艺术奇葩。新中国成立以后,南召县民间的元霄节猜灯谜活动更为普遍,特别是云阳古镇每年都在主街道上搭建灯棚数座,各种花灯谜语竟相登台,争奇斗艳,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鉴于群众日益高涨的射猜灯谜劲头和热情,1975年元宵节南召县文化馆在院内试办第一届元宵灯谜晚会,一举大获成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年一度雷打不动,迄今已经蝉联到了第35届,并且从1998年第23届起更名为南召县元宵灯谜节。
元宵灯谜节由起初的文化馆一家牵头承办,发展到90%的县直单位,80%的乡镇、40%的行政村和110余所中小学制度化地自觉举办。灯谜活动也由元宵节向行业庆典、法规宣传以及其它节庆活动等常年性活动发展。
如今灯谜文化活动已成为南召人民闹节庆典的重要习俗和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在五大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灯谜文化能够有力配合南召县的各项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宣传氛围,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南召的优势文化品牌,小灯谜唱红了社会大舞台,城乡人民群众参与度高,活动普及,形成城乡联动,遍地开花之势。199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特色文化之乡”,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谜)之乡”。2008年被公布列入南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文化局组织专业人员精心整理编纂了《南召灯谜》一书,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为灯谜文化的普及和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认真准备,完善相关资料,通过了上级严格审查验收,被文化部重新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谜语之乡)”。为了弘扬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形式,使之能够突出特色,彰显文化魅力,更好地为南召人民和南召经济发展服务,2009年又申报了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其能够更好地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原标题:灯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