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南阳的丧葬习俗
2013/3/19 17:13:5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每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丧葬礼俗制度。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诸因素的影响,丧葬礼仪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而民间丧葬风俗,正如上文所述,则变化较小,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民间丧葬风俗的传承与变革,与时代社会文化变迁转型的广度及深度之关联性不大,民间对官方所制定的新式丧礼遵行甚少,即使有所改革,旋即回复旧俗,仍然广泛地实行着传统丧俗。即使传统丧俗中的某些陋习恶俗,民间亦以古礼和旧观念为依据,相沿成习,司空见惯,无人指陈其陋。因此,恪守祖训,世代相因,通过传统丧俗的执行,稳固了传统宗祖社会的基础。
南阳民间之社会关系,是费孝通所描述的礼俗社会关系,其范围经由多年的人类繁衍生息而凝固于一个自然村里,其人际关系可划分为两大类别:“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5页。)在民间,生活在一起的人是互相熟知的,发生于这群人中的一切事件都不会逃过人们雪亮的眼睛,信息资源人人共享,人员基本上是固定的,惟一的外来通道是婚姻,但其生活半径很小,他们的生活范围就是他们视野的极限。人们骨子里有一种潜在的竞争意识,他们总喜欢竭尽全力超过村落中的其他成员,葬俗上尤其如此。他们惧怕在村落或宗族中受到孤立,而愿意与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保持相同的观念和看法。所以,民间的人有时候是很自大的,视野的局限使他们仿佛认为世界上只有数十人家数百口人。自己作为其中一分子,既要从于众,又要异于人,家家都愿意用收入的很大部分把丧礼办得周全而风光,否则,将遭到他人的议论和指责,这对当事人而言,是最难为情的。
在南阳民间,素行土葬,且崇尚厚葬之风,繁文缛节,十分复杂。民间丧俗一般有如下程序:报丧,设灵,选墓,卜吉,辞灵,报庙,入殓,送城,出殡,行葬,安神等。
报丧。经属纩验证死者真正气绝之后,亡者门首竖柳枝白纸幡旗,子女家属成员围尸哭泣尽哀,然后进行招魂,以期死者复活。因为传统丧葬文化认为,人死乃是魂魄离开了躯体,魂升到天上,魄进入地下,若招唤及时,仍能复归,故此仪式在古代叫做“复”。具体做法是由死者亲属将死者衣服或卧具扔到正房上面,一边扔一边哀嚎死者的称谓,并于屋前树招魂幡,祝愿死者的灵魂能够安息,不要成为游魂野鬼。上面一系列工作完毕后,着人手执白色或黄色报表帖告诸亲友。
报丧之后,子女及儿媳披麻戴孝,不离灵堂。亲属晚辈要用白布幔鞋。当晚报庙,亡者家属要到土地庙叩头烧香,向当地土地神祈祷。次日晨送城,众亲属送死者到城隍庙报道。
民间传统认为,死人在床为尸,死人入棺为柩。设灵,就是为死者整容、穿衣,然后移尸正堂中间,等待亲友吊祭。传统丧制一般要停灵三天或一周,之后移尸入棺。
下葬前一晚,众亲属向灵柩举行告别仪式,俗称辞灵。次日晨饭后出殡。葬毕归家后主人将亡者遗像端放中堂,受晚辈敬仰。
人死之后,每七天为祭日,请亲友前来悼念亡灵,直到七个七日共四十九天为满。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