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首届项城官会民间文化艺术节 民艺展奇葩

2013/12/16 11:16:56 点击数: 【字体:


    寒冷冬季荡春风
 
 唢呐声声,吹奏着新农村的祥和;锣鼓阵阵,高唱着传统文化的赞歌。
 
 2006年12月1日,豫东平原在数日的阴雨连绵之后,天空格外地晴朗。虽说时令已是冬季,旷野里却荡漾着融融春意。首届项城官会民间文化艺术节在这一天拉开了序幕。
 
 上午九时许,和煦的阳光撩开了薄薄的雾纱,官会镇文化广场上彩旗飘飘,彩球高悬,呈现出一派欢乐的节日景象:广场上的骏马雕塑,呈凌空欲飞气势,体现着官会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好客的官会人迎来了八方宾客和远在他乡的官会游子。广场周围的大路上和田野里人头攒动,相识和不相识的人都在互致问好。一支支学生军乐队、民间唢呐队、腰鼓队、秧歌队在紧张地作着演出前的准备,锣鼓声、笑语声融成一片,人们在深切地感受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传统文化的风采。
 
 官会是一个古老的乡镇。明清时期,官会镇名为“荒芜店”,“有女不嫁荒芜坡,庄稼少,槐草多,晒黄头发沤烂脚,一年到头没吃喝”,就是这里的贫穷写照。传说,清乾隆皇帝一次南巡路过此地,这首凄惨的民谣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决意停留下来访查究竟。不料,皇帝驾临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周边各府县地方官员赶紧会聚此地,“荒芜店”的百姓也自发地组织了唢呐、响锣等民间文艺节目,迎接圣驾。乾隆走后,汇聚此地的官员为避天子忌讳,就将“荒芜店”改名为“官会”。
 
 官会又是一个民风淳厚,名人辈出的一方宝地。清雍正年间进士王子猷,光绪年间女诗人高梅阁,翰林大学士高钊中,近代历史上的西北军名将李鸣钟都出生在这里。官会镇境内还有纪念包公放粮的“包公祠”,远近闻名的“进士桥”、“帮粮集”、“南大寺”等众多的历史人文景点。
 
 官会的民间文化传统更是源远流长。戏曲、唢呐、响锣等民间艺术早在北宋时期就远近闻名。如今“官会响锣”已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官会响锣基础上改编的“官会锣龙”曾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河南省“金鼎奖”等殊荣。官会的戏曲、民乐也是一大亮点。目前,官会镇农民自发组织的剧团已达16个,唢呐演出队20多个。2005年,官会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之乡”和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
 
    美丽壮观开幕式
 
 上午十时,周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穆仁先声音洪亮地宣布:首届项城官会民间文化艺术节开幕。顿时,礼炮轰鸣,缤纷的彩花腾空而起。在群众的欢呼声中,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处长常祥霖、河南省粮食局纪委书记于前锋等贵宾和项城市党政领导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河南省副省长徐继超、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王守明给官会父老乡亲发来贺电。接着常祥霖、于前锋等同志先后致贺辞,官会镇党委书记杨箴玺致欢迎辞,周口市委常委、项城市委书记李明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随后,精彩的文艺节目闪亮登场。
 
 首先演出的是官会民间唢呐队的器乐合奏《喜看官会新气象》,演员们神采飞扬,队容整齐。那时而欢快优美,时而哀怨绵绵,时而激越高亢,时而舒缓流畅的唢呐声、锣鼓声,声声扣动着人们的心弦,把人们滚滚的思绪拉回了官会镇沧桑巨变的历程。
 
 从前的官会镇,是一个偏僻而又贫穷的地方,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官会镇党委、政府坚持“工业富镇、商贸活镇、文化兴镇”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使官会镇成了项城东南部最大的物流中转站和商贸中心。特别是官会镇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了高效整合,已形成了以锣龙、唢呐、戏曲等为主的三大体系,使官会的文明程度和良好形象得到提升,显示了官会丰厚的文化底蕴,扩大了官会的知名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互促进。事实说明: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乡村的灵魂!
 
 官会锣龙表演把开幕式推向高潮。那传神昂扬的龙头,那金灿灿的铜锣,配上演员们整齐的服装,在舞台上一亮相,便先声夺人,撼人心魄,接着一面面铜锣发出雄壮的声响,余韵空旷悠远,震撼着大地,那宏大的场面、变幻有序的阵容,更是气势磅礴,热烈奔放,鼓舞人心。接下来,是多姿多彩各有特色的演出:秧歌舞蹈活泼欢快,河南坠子优美动听,戏曲联唱字正腔圆,武术表演龙腾虎跃,一个个精美的节目赢来全场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把节日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最后,开幕式在《走进新时代》那欢快豪迈的歌舞声中取得了圆满成功。
 
    激情广场在沸腾
 
 开幕式文艺演出刚刚落下帷幕,广场上又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汇演热潮,来自官会各个村庄的十几个唢呐表演团队一字摆开,各自搭起演出舞台。阳光下,一色崭新的乐器和音响设备炫人眼目,十几家演员一起登台,各种器乐一起奏响,演员们纷纷亮出绝招,载歌载舞,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激情与才艺。整个广场上唢呐声、锣鼓声混成一片,让人分不清各个曲调的名称。如果把白居易的诗句“未成曲调先有情”改为“未成曲调尽是情”来形容这火爆的演出真是恰如其分。
 
 日已过午,广场上的人群仍然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人们一边如痴如醉地议论着、品味着官会民间文化的神韵,一边缓缓地向镇区的大街上涌去。官会的大街早不是昔日的样子了:锣龙大道、迎宾大道、幸福大道和中心街形成了四纵四横的恢宏气势,再加上大道两边那笔直挺立的路灯,可真是鸟枪换炮啦!。官会大街上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一条条鲜红的横幅悬挂在街道上空,烘托着节日的气氛,一街两行的门市部里展示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真是城里有的物品,这里都有,城里没有的东西,这里也有。特别是那些花样翻新出奇的各色小吃,热气蒸腾,香味四溢,令人馋涎。你看那五彩搭配的“官会果子”,可是远近闻名甲天下的“贡品”哩。据传,乾隆皇帝曾御笔赞道:“满汉全席供御宴,难得果品味精鲜。山珍海味空为大,官会糕点佳天下。”至今,官会果子仍然吃香得很哩,老百姓平时送彩礼,年关走亲戚,“官会果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礼品。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在充分享受着丰富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带给他们的幸福和希望。
 
    红红火火过大节
 
 12月2日,又是一个晴好的天气,官会镇的大街小巷里依然是春潮涌动,喜气洋洋。文化节的各项活动正在这里依次展开,书法比赛、唢呐比赛精彩纷呈,吸引着观赏的人群,令人大饱眼福。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时间:2011年11月1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