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内黄农民画:富而思雅趣 农家好风景

2013/12/6 15:54:26 点击数: 【字体:

 
    说它很土,它被精心包装送给外宾当国礼;说它高雅,它出自刚刚放下锄头布满老茧的手。它,就是内黄农民画。
 
    走进内黄农民画院,只见间间画室简朴明亮,农民画师正怡然作画,拨弄案上几支旧毛笔,几盒土色彩,红枣辣椒、牛羊鸡兔、娶妻嫁女请门神便一股脑地挤到了一尺见方的画纸上。
 
    大红大绿写淳朴
 
  “我现在种了9亩地,农闲时节净忙着作画啦。大部分是在家画,有时也来画院和大家交流,挺充实的。”眼前这位朴实的农家汉子叫任现军,内黄县井店镇西梨园村人,因为画农民画,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家”称号。任现军说,小时候逛庙会看见灯笼,觉得上面的画特别漂亮,就学着自己画,后来渐渐走进农民画家队伍,一眨眼已画了30余年,仅独自创作的得意作品就有100多幅。
 
    指着获奖作品《舞狮》,任现军娓娓道来:“内黄农民画的颜色以黑、红、黄、蓝、绿为主,在色彩运用上,以好看为标准,很少受自然真实色彩的限制。由于农民画作者大多是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农民,有着自己的审美习惯,在创作中往往有令人吃惊的表现。”
 
     一幅《洞房》吸引了众多眼球,画中满面含笑的新郎一脸深咖啡色,旁边一幅《请门神》上,爷爷孙子的面庞则成了纯黑色。看到观赏者个个惊讶的表情,内黄民间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安援朝忙不迭解释:“内黄地处黄河故道,祖祖辈辈居住在黄土地上,他们长期与风沙拼搏,肤色黑而粗糙,性格勤劳好动,再加上儒佛思想的渗透,画中人物就显得质朴方刚,有点笨、拙、粗、黑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内黄县是中国红枣之乡,劳作在红枣林中的内黄农民格外偏爱大枣的红紫色,大红大紫频频出现在画中,反映出他们追求红火、喜庆的美好愿望。就地取材也是农民画在着色上的一大特点。农民画师们大胆地把红泥土、黄沙与农村染布晒料作为颜料运用到画面上,当地的红胶泥,色泽浑厚;黄沙色泽明度大,拌用乳胶即可使用;染布晒料,色泽鲜明,透明度强且又沉着大方……这些材料不仅价廉,更具备了传统因素,“农”味十足。
 
    喜中有戏颂美满
 
    中原的热土和古老的黄河给农民画家们得天独厚的滋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习俗和丰收的喜悦,成为他们创作的永恒主题。
 
“每幅画都是一个故事”这是记者采访前听到最多的解说。果不其然,《豆角熟了》、《打谷场》、《经线子》、《染坊》表现的是生产习俗;《回娘家》、《串亲戚》、《妯娌俩》描绘了生活习俗;《狮子舞》、《办年货》是节日习俗;《麒麟送子》、《老鼠嫁女》又渗透着信仰习俗。
 
    欣赏诸多画作之后记者发现,在对民间艺术、节日活动以及衣、食、住、行的描绘中,农民画家们处处表现着生活之美。“像经线子、染坊现在都少见了,大人们常拿着这些画给娃儿们讲故事哩。”农民画师冯国滨边说边停下手中的笔,又拿起两幅画说,“这幅《萝卜娃》,萝卜比娃娃还大,这幅《剪羊毛》,羊比人还高,一个突出萝卜丰收,一个表现羊毛丰厚。不合物理,但合心理;不求形似,只求神似。这是内黄农民画民俗美的又一特点。”
 
    正如众多专家在研讨农民画时的评价,内黄农民画有农民独有的审美意识,描绘出特定地区、特定历史时期活生生的民俗风情长卷,是一个完整的民俗文化链,为后人对社会文化史的研究保留了珍贵资料。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安阳日报 2009年8月19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