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逛庙会 安阳桥庙会缘何而来(7)
2013/8/1 8:43:5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5 当代安阳桥庙会
当代的安阳桥庙会不但有着清晰的传承谱系,而且以安阳桥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规模盛大。在短短一天的会期和有限的空间里云集了十多万商家和游客,有的来自周边市县比如内黄、新乡、濮阳、浚县、河北邯郸等等。虽然其商业性的日益浓厚,但传统习俗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存和延续。如庙会除了传承传统的关帝信仰、观音信仰等民间信仰之外,还可以见到一些传统的民间工艺,其中有些是现在依然实用的生活生产用具如手工编制的柳条篮、簸箕以及传统农具(如木锨和铁农具),另外还有一部分玩具或吉祥物如木制红缨枪和木制大刀、带口哨的泥哨、泥咕咕、陶制鸟兽等。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玩具或摆设,而且是有着丰富寓意的民间文化信仰符号,具有很丰富的文化价值。木刀木枪,在民间信仰中式驱邪打鬼的武器。泥哨、泥咕咕的造型以鸟(燕)居多,是远古文化的遗留物,也是古老的生殖崇拜物和图腾崇拜物,更是原始信仰在当代社会的遗存和延续。带口哨的陶制鸟兽是庙会中的“灵物”,能帮人祛病除灾,带来福祉,有它们在身边便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并且“鸟”突出的是多子的主题,体现的是一种与女阴相对的一种崇拜,即高禖崇拜。另外,“鸟”这个词也作为男性生殖器的俗称。高耸的鸟头象征男性生殖器的勃起,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们对生命、生殖的追求。而且它们在色彩和线条上,以黑底居多,也有红底、棕底和蓝底,饰以红、白、黄、绿等色彩的绚烂花朵或图案。黑色意味着龟蛇崇拜,红和白则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特别是鸟的背部和隆起的腹部的红白两色的花朵图案,更是古老圣洁的女阴崇拜的体现。当代安阳桥庙会承继了传统庙会的一些特色,又在当代有所变化。比如,到袁林踏青以及遛百病的习俗产生于近代的民国时期,它同样也满足了当代人们春节后旅游踏青、放松心情和的需要。因为安阳桥庙会正好处在春节娱乐行将结束之时,所以人们抓住这难得的休闲机遇,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在人群里挤一挤,最后体会一下节日的热闹气氛;在安阳桥上遛一遛,驱除百病;到袁林逛一逛,散散心,准备开始新的一年的奋斗;到安阳桥亲戚家里走一走,叙一下久别的情谊。
安阳桥村的关帝庙也得到了修复,关帝庙仍然在洹河之畔的原址上,只是规模比以前有所缩小,现存一进院落,东西和南北各长12米,形成一个正方形。庙宇彩色的琉璃瓦,青灰色的院墙和带黄色门钉的红色大门在洹河北岸显得十分的醒目。关帝庙,仍然有主殿和两个偏殿,主殿供奉关羽,西殿供奉送子观音。东殿供奉的神奇比较繁杂,主神还是铜墙佛爷,另外多了几个神,有南海观音,有财神,还有毛泽东的像贴在墙上。由于农业在安阳桥村地位的下降,麦奶奶殿被拆掉,在其原址上建起了三间库房,用于存放安阳桥村老年人协会的一些活动道具。麦奶奶庙则挤在了铜墙佛爷殿和库房中间狭小的一间房里。麦奶奶殿仍然供奉着保护田地年年丰收的麦奶奶、谷奶奶和花奶奶。西北方向和原来麦奶奶殿相对执勤房,后被拆毁,现在是一片空地。顺着关爷圣殿东侧往北是关帝庙的后门,通向后门的通道大约两米宽。庙的前门在院落的正南方,是一个比较豪华的青色石牌坊,并与青灰色砖围墙浑然一体。黑底的石匾额上书“关帝庙”三个大字。两扇红色大门,每扇门上35枚金黄色门钉。大门两侧是描金对联一副,上联是“夜看春秋文夫子”,下联是“单刀赴会武圣人”。大门两侧均有红色侧门两扇,上有门钉各15枚。庙外大门正前方有关羽石雕像一尊,真人大小,再往南一米是一大型石制香炉,供香客在关帝庙关闭时使用。
安阳桥村的文艺表演队,在安阳桥村委会老年协会组织下经过恢复,如今已经发展得比较庞大,包括狮子、旱船、武术、腰鼓、大秧歌、小秧歌、大头、花篮、骑驴、花环、太极拳、盘鼓等多支队伍共计四五百人。他们的表演形式多样,热闹非凡。农历正月十二上午9点左右,表演队从安阳桥关帝庙出发,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到外面的公路上走上一圈,然后集中到安阳桥村委会门前的广场上集中汇演。参加表演的大约有四五百人,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安阳桥庙会自产生历经数百年至今依然蓬勃兴盛,战乱和政治风雨都无法将其摧毁,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更重要的它在不同层面上反映了各个社会阶层的需要,并且又在当代正好契合了政府发展经济、文化和旅游的需要,所以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影响力也逐年扩大。庙会的健康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和民间的积极的努力和参与,庙会不仅仅是个工具和文化符号,它还是一场文化的盛宴。透过当代庙会人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个有传统味道的和谐社会和带有生活诉求的活态仪式、信仰以及文化。(作者 许伏军)(原标题:正月十六逛庙会 安阳桥庙会缘何而来)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安阳新闻网(201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