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壶小乾坤大 茶里岁月长

2014/9/25 16:41:46 点击数: 【字体:

壶小乾坤大 茶里岁月长

  盛夏八月,酷暑蒸人。上周末,应中国高级技能茶艺师、钧瓷艺人潘世豪之约,记者前往禹州市华豫钧窑品茶、论壶。炎炎夏日,坐在凉爽宜人的茶座旁品茶论壶乃一大幸事。

  上午9时,记者驱车来到禹州市朱阁镇华豫钧窑时,潘世豪已在门口等候。他穿着一身得体的休闲装,笑容谦和。

  走进四方小院,清幽雅致。院中一条小水泥路直通后院的钧瓷作坊。小路两侧种植有葵花、石榴等。潘世豪的茶室坐落在小院的西北角,面积不大,装饰雅致,窗明几净,东、西、南三面以玻璃为墙。透过玻璃窗,只见翠竹摇曳,红花绽放,蜂忙蝶舞,一片田野风光。

  端坐于茶台前,潘世豪拿起一把自己设计的钧瓷壶为我们泡茶。烹汤、焚香、涤器、烫盏……看着他一丝不苟的样子,仿似沉浸于茶与壶的世界。闻着那沁人心脾的清香,我们品起茶,谈起钧瓷壶,聊起了人生……

  茶:香飘四方,清心包容

  “喝茶多久了?”记者问他。

  “20多年了。”

  “你才多大?”

  “那时还不到20岁。高中毕业后我参军到四川,在部队里跟南方人学喝茶,一喝就戒不掉了。”潘世豪笑着说。

  1990年秋,18岁的潘世豪在部队机关给首长当通讯员。首长喜欢喝茶,耳濡目染,他也慢慢养成喝茶的习惯。“以当时泡茶的手艺和喝茶的心境,茶对我来讲只是解渴用的。”后来偶然一次,他尝了首长泡的茶。同样的茶叶,同样的水,为什么首长泡出来就味道醇厚,而且茶叶在倒掉的时候还保持着弹性?带着这种好奇,潘世豪逐渐迷上了茶。

  3年后,从部队退伍,潘世豪把喝茶的习惯也带回了家。一撮绿茶,半壶沸水,一缕清香,满心清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前在部队喝云雾、铁观音,现在只喝毛尖。中原人还是喝自己家乡土壤培育出的茶舒坦。”潘世豪边说边把翠绿色的茶汤从手中的钧瓷壶里倾泻到杯中。迎着光线看去,折射着诱人的光芒。闻一闻,沁人心脾;品一品,口口醇香;归于心中,让人全然忘却了酷暑的烦躁,徒留茶的鲜醇甘爽。

  “20年来,茶成了我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每天早晨起来洗漱完毕,潘世豪会先泡上一杯茶,饮上几口,醒脑提神。到了钧窑也是先泡上一壶茶,然后工作。品着香气袅袅的茶水,心清、气爽,忙碌着也不觉得心烦。特别是一天下来, 潘世豪泡上一壶茶,一边品饮,一边想事情。“饮一杯信阳毛尖,咽下的是幽香。只需一会儿,便会感觉有一股热气由后背自下而上缓缓升腾,手臂也会渐渐地发热,周身似有热流在涌动。”潘世豪说,“就像林新居的禅理散文《满溪流水香》中一首茶壶诗说的‘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慢慢地,思路就会清晰起来。”

  “你觉得茶给你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养身体、调心境。”潘世豪说,“茶包容万物,以宽度人。一人独酌,两人对饮,三人成品,多人成局,海阔天空,无所不谈。用包容的心态品茶,人间是非就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

  “如何泡茶才算好呢?”

  “水是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要喝好茶,不仅要研究茶,还要研究壶!”潘世豪指着手中的钧瓷壶说。

  壶:手握乾坤,掌藏雅趣

  潘世豪手中的钧瓷壶,造型优雅、成色稳重,用手把玩,壶身圆润,如玉一般光滑,体现出“有容乃大”的境界。

  “这把壶内侧不施釉,外侧的釉料也全部都是天然材料,没有任何添加剂,这样的壶泡出的茶才纯净天然。”潘世豪说,“因为喜欢,只为赏壶,现在仅紫砂壶我就收藏了200多把。喝茶这几年,我收藏紫砂壶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体会到收藏紫砂壶并不是为了占有壶,而是为了品茶、养壶,在品茶、养壶中修身养性。”

  在收藏紫砂壶的过程中,潘世豪逐渐掌握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这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借鉴紫砂壶的严谨制作工艺去做钧瓷壶。这个想法在2008年成为现实。

  潘世豪说:“我有母亲留下来的老釉配方,再加上近几年对壶的研究,慢慢雕琢,逐步成型。做好钧瓷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光壶口、壶嘴和壶把儿的角度掌握就很难。钧瓷的烧成温度在1200摄氏度以上,温度越高,茶壶的收缩比越大,越容易变形、走样。”

  刚开始做壶时潘世豪不少作难,但他没有退缩,一窑不行,就再烧一窑,有时候做梦都能梦到在做壶。但是结果一直不尽如人意,这让潘世豪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十窑九不成”。这时,母亲的一句话,让事情有了转机。

  “你母亲怎么说?”

  “烧钧瓷不往膨出(最坏处)烧,就出不来好东西。”就是这句话让潘世豪茅塞顿开。物极必反,留下的才是精品。就这样,经过无数次失败,第一件钧瓷壶烧成了,接着有了第二件、第三件……

  说到这里,潘世豪拿起泡茶的钧瓷壶,用左手中指按住壶盖上的小孔,右手把壶翻转过来,钧瓷壶竟不漏一滴水。潘世豪说:“壶里的茶水之所以不外流,是因为壶盖与壶口的密闭性好。不过,这只是好壶需要具备的要素之一。”

  “还有什么?”

  “除了刚才说的釉料纯净不夺茶之香气、密封性好经得起温度冷热巨变外,还有这儿……”潘世豪掀开壶盖,指给记者看。

  只见壶内线条流畅,壶底中间高,周边底。

  “为何做成这样?”

  “这是我从喝茶中得来的灵感。”潘世豪笑着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往壶中注水时形成旋涡,既不会烫伤茶叶,又有利于茶叶和水充分交融。”潘世豪告诉记者,当年他去宜兴结交了不少制壶的朋友,现在不少人跑来向他讨教制壶技艺。

  多年来,潘世豪只做一种壶,造型端庄雅致,釉色莹润,弧度优美,用着舒适,出水流畅。“钧瓷壶小乾坤大。一个钧瓷大师一生如能做出一把用起来方便、看着美观的壶,那就是一把好壶。壶的价值是养出来的,不是摆出来的。”潘世豪边泡茶边说。

  人:心随壶动,情随茶涌

  与潘世豪谈茶论壶,不觉已近中午,因还有采访任务,记者起身告辞。“再喝一壶茶,赶任务也不在乎这点儿时间。”潘世豪说着又为我们沏了一壶新茶,清香扑鼻而来,端起来品一口,醇厚浓郁。喝茶,真乃大美的事。记者不禁感慨。

  “喝茶要静下心来,才能感觉到味道越来越好。”潘世豪说,“壶也是如此,做出来只是开始,养壶才是关键。喝茶要先学会养壶,然后壶才会养人。”

  只要有空,潘世豪就会不厌其烦地摩挲一把把心爱的茶壶。 经过长时间的把玩,茶壶日渐有了温润的神韵。“壶要保持干净,不沾脂粉、不染烟酒,才能保证泡出的茶没有异味儿,才会更有味儿。”

  潘世豪说:“壶小乾坤大,茶里岁月长。走进茶的世界,大家在那里倾心交谈,一起品茗,一起享受精神的快乐。那是人生的一种承诺,也是一份生活的温情。”

  回来的路上,记者浮想联翩。的确,当喝茶成为一种习惯,再谈人生,心境就归位平和,不再浮躁烦乱。烦了,倦了,沏上一壶香茗,轻轻地抚壶,细细地品茶,心随壶动,情随茶涌。咀嚼烦恼,品味甘甜,你本来的不舒服、倦怠,顷刻间就会烟消云散。在茶的世界中,你不单单享受舒适和从容,还体会一种更自然、更雍容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念。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许昌网(2013-8-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