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全正在印制年画。
尹国全展示新创作的年画。
说起朱仙镇木版年画,不得不谈“天成老店”,不仅因为它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更因为现存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老版几乎全部刻有“天成老店”的标签。“天成老店”不仅创建了像“云记”这样的知名门神店,也培养了许多技术精湛的民间艺人,第五代传人尹国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6岁展露制作天赋
尹国全幼时就喜欢画画,6岁时开始正规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术,16岁成为“天成老店”第五代传人。
尹国全坐在中堂的板凳上,凝望着屋外,脸上写满沧桑,满是老茧的两手不时玩弄着刻刀,向记者回忆着朱仙镇木版年画“天成老店”的历史。
清朝嘉庆年间(1812年前后),尹国全的曾祖父尹清元,继承祖辈流传下来的木版年画制作技术,在朱仙镇估衣街中段创建了“天成老店”字号。当时,除了尹清元,店里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尹德顺、尹德成及两个门徒。“天成老店”是当时镇上唯一有字号的门神店。由于制作的年画艺术风格深受百姓喜爱,“天成老店”规模迅速扩大,店内人数发展到近百人。为了便于经营,“天成老店”又分出了“天盛德”、“天义德”、“二合永”3个分店,分别由尹德顺、张勤、曹润德掌管。“天成老店”则由尹国全的太祖尹德成掌管经营。
清朝道光年间(1842年前后),“天成老店”的第二代传人尹德成为了扩大影响力和规模,把“天成老店”从朱仙镇搬迁至开封书店街中段十字路口、花井街两个地方。当时开封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天成老店”如虎添翼,生意特别兴隆,木版年画销路遍布方圆数百公里甚至更远。不少学徒从封丘、杞县、兰考、民权、太康等地慕名而来,“天成老店”门徒当时有数百人,其中经尹德成认可出师、可以独自创招牌的就有82人。知名的“云记”门神店就是尹德成亲自为出师学徒挂的第一个招牌,如今82岁高龄的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郭泰运就是当年“云记”的学徒之一。
清朝同治年间(1872年前后),“天成老店”传至尹国全的祖父尹杰文。尹杰文天资喜画、乐于钻研,在继承祖辈制作木版年画的雕版、印刷、调色等传统技艺的同时,首次创新发展出以青石做版的石印技艺,应用于印制年画新图案。由于石印年画经久耐用、线条细腻,广受商贾的青睐,产品远销豫、鲁、陕、皖、吉、辽诸省,甚至远销到日本。
清朝末期至民国年间,由于战乱及廉价的胶印“月份牌”年画的兴起,“天成老店”在苦苦支撑、无法坚持的情况下,解散了所有的分店,搬回朱仙镇经营。此时“天成老店”由第四代传人尹国全的父亲尹福祥经营,这段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步入了低谷,而尹国全恰恰出生在这样的动乱年代。后来,尹福祥首创了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第一块独立黄版,使其一直延续到现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5版印制方式。
也许是遗传的因素,也许是受到了木版年画熏陶,尹国全幼时就特别喜欢绘画,对 图案有着超乎常人的感觉,整天抱着画笔东画西画,并逐渐对耳闻目睹的木版年画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6岁时,他开始正规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术,很快就表现出制作木版年画的天赋。16岁时,父亲尹福祥终于把“天成老店”的所有绝技正式传授给他,使他成为“天成老店”的第五代传人。
历经风雨练就技艺
在最艰苦的那段时间,为了不让年画印制技艺荒废,他背井离乡,经常躲在山洞里偷偷印制。
“天成老店”的几代传人依靠勤学、苦练、善钻,默默无闻的传承着朱仙镇木版年画,一代代丰富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印制技艺。从小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术的尹国全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让朱仙镇木版年画传统技艺完整地保存下来更是历经了风雨。
满头花白的尹国全眼含泪水向记者讲述自己最苦的经历。“文革”开始后,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为典型的“四旧”,而闻名遐迩的“天成老店”也成为破“四旧”中的典型被“清理”。“一夜之间从‘天成老店’拉出来的5000多块雕版在镇上集中焚烧,只剩下约1000块雕版侥幸未被烧完、保留了下来,上百种祖上留下的雕版至此失传。”也就是从此以后直到改革开放,再也没人敢光明正大的印制木版年画了。为了把传统印制技艺完整传承下去,“父亲尹福祥和我常常躲藏在自家白薯窖里偷偷印制年画,偶尔有从远方来的熟客才敢出售一些。”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中,充当简单印色的油丹纸经常反潮变形,尹福祥为了避免年画漏色,使年画印制得规矩、精准,首次尝试雕刻一块独立的黄版,从而改变了祖传下来的4块木制印版的模式,并在尹国全的传承下使其一直到现在的5版印制方式。
“可是这样的光景也没维持多长时间,由于被扣上了宣传迷信的帽子,我们全家最后跑到了密县罗沟村的山区过了1年多……”尹国全的老伴杨杰荣身子靠着门框,回想带着3个幼小的孩子背井离乡时的辛苦,两眼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在山区呆的时候,尹国全常想,祖上留下的石印技艺如果在他这一代失传了怎么办。就在当时一家5口天天靠他用架子车拉石头生活的日子里,他还经常拿着刻刀跑到山洞里偷偷雕版、偷偷印制年画,然后到山区的集上卖。
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天成老店”的第五代传人,尹国全终于又敢大张旗鼓印制年画了。他召集了解放前曾在“天成老店”工作过的一些老匠人,在家里开办了一个制作木版年画的小作坊。2002年年底,尹国全进入开封县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工作。
几年来,尹国全凭着对木版年画的深厚感情,没有考虑个人的待遇,拿着微薄的工资,居住在距离朱仙镇几公里的小尹口村简陋瓦房内。他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精心雕版数百块,其中《刘海嬉金蟾》夺得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秦琼敬德》夺得中原民间工艺美术展金奖。2006年2月,尹国全雕版、印制的6幅木版年画作品《佛祖全堂图》、《柴王推车》(两幅)、《上官下财》、《打登州》等参加了我市申报朱仙镇木版年画纪念邮票汇展,并被市博物馆收藏。他本人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确认为“天成老店”年画作坊传承人,先后获得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等称号。
不存私心广传弟子
他希望弟子多学文化知识。他愿意与高校联合,无保留地传授朱仙镇木版年画印制技艺。
“获得这个称号让我感动,这么多年坚持总算没白搭,我现在也彻底放心了,这门手艺不会在我这一代失传了……”说起刚刚获得的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尹国全忍不住落下老泪。他觉得这是最高的荣誉,也给他传承朱仙镇木版年画“天成老店”印制技艺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采访中,尹国全的二儿尹金堂低着头始终在院子里安静地雕着年画的线条板。尹国全说,他教手艺、带徒弟没有太多限制,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不热这个,我也不强迫他学。二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对刻版也很热,8岁时就独立刻了传统年画‘灶王’”。他告诉记者:“只要是好苗,都可以带,没有啥保密的!我不搞只传自家人那套!”“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坐不住了,你刚教他点技术,他雕版时线条还掌握不了,就觉得学得差不多了,就敢去印画了!”
“我一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现在老二(尹金堂)学木版年画,也是一早就不上学了,这样可怎么行呀!”尹国全一个劲儿地摇头。他的孙子初中刚毕业时,想早早跟着他学木版年画,他硬压着让孙子继续上学。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他的孙女尹丹丹身上,他的小孙女有绘画天赋,然而初中毕业就对上学失去了兴趣。
尹国全告诉记者,他对民间文化传承有个想法,现在光招徒弟不行,毕竟好苗子也不好遇,而且教手艺的时候也不系统。“天成老店”的木版年画制作技术极为考究,光用色就有近10种,并且印色全部采用植物原料精心熬制而成。
他觉得像朱仙镇木版年画这样的传统印制技艺,教授起来绝不能再用老式带徒弟的方式,因此他希望与艺术类的高等学府结合,把传统的技艺系统化为专门的学课,达到科学传承的目的,到时他将毫无保留地把印制技术奉献出来。【原标题:尹国全朱仙镇木版年画“天成老店”第五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