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古’走向‘复兴’·钧官窑复仿纪事”系列之二
引子
1923年,聂其璧出嫁周仁,宋美龄担当傧相。
新房里,新郎周仁为新娘聂其璧精心布置了几件陶瓷,其中包括北宋钧官窑标本。
聂其璧是曾国藩外孙女,上海滩时髦的洋派名媛;周仁是盛宣怀的外孙,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
周仁,著名冶金学家、陶瓷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古陶瓷科学研究奠基人。
1953年,周恩来指示抓好古瓷研究和生产,延请郭沫若领导这一工作。郭老说:上海有个周仁,对此造诣颇深。1928年,孙中山奉安南京中山陵,周仁精仿古瓷品80件,以资陈列与纪念。
周仁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内成立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并担任组长,肩负起新中国古陶瓷科学研究的重担。
1955年,全国首届陶瓷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提出恢复古代名窑包括钧窑的问题。
会议期间,周仁找到神 第一瓷窑生产合作社主任刘保平,问起钧瓷,问起卢广东。获知卢广东在外务工,周仁“直截了当地提出,你们一定要把卢广东给找回来。”刘保平之子、前钧瓷一厂厂长刘国安说。
卢广东何许人也?
一位神 农民而已。
是时,他正在陕县观音堂镇的一家粗瓷厂“打工”。
“会议没结束,刘保平就在北京向社里发了电报:赶快把卢广东请回来,等我回去再做安排。”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说,“刘保平返回神 ,卢广东已经被请了回来。”
是时,他衣衫褴褛,落魄不堪。
刘保平为其接风洗尘,替其清偿外债,工资定为全社最高,任命其为钧瓷实验组组长,“以慰其心,排其忧,解其难”。之后,卢广东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当选主席团成员并在主席台上与朱德握手致意。他还是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卢广东不辱使命。
经过200多次试验,新中国第一窑钧瓷艰难出炉。
“新中国钧瓷的发起人,就是人家卢广东。”杨志说。
周仁成就了卢广东,更成就了钧瓷。
但是,终其一生,两人都不曾谋面。
周仁家在繁华的上海滩,堪称上流社会的顶尖人物;卢广东家在偏僻的神 镇,堪称底层社会的困顿草民。
周仁缘何力荐卢广东?
是个谜……
感念神垕卢家
“周仁喜欢收藏,他的收藏中就有北宋钧官窑残片标本。”苗家钧窑创办人、《钧瓷志》主编苗锡锦说,“明清之际,上流社会竞相收藏钧官窑残片。作为古陶瓷学家,周仁收藏点儿以资研究,不奇怪。”
苗先生的史料能够旁证周仁关注钧窑,却不能回答周仁缘何力荐卢广东的问题。
要解开这个谜,还得从神垕卢家救活了中国钧瓷说起。
卢家自称来自密县(今新密市),并非“神垕土著”。
清末,卢振太随父逃荒落户神垕镇,与其兄卢振中在窑场打工,烧制民用粗瓷。
史载,卢氏兄弟在神垕田间地头偶遇光彩照人的瓷片,询以老者,方知其为钧瓷。
神垕老居民不怎么在意的东西,神垕“新移民”却当成了天大的事。卢氏兄弟立志烧出这种东西,结果搞得倾家荡产还是没能烧出魂牵梦绕的钧瓷。
卢振太临终之际嘱咐儿子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无论遭遇什么困苦,都要烧出来钧瓷。
光绪五年(1879年),神垕卢家终于圆了父辈的梦想,烧出了钧瓷。
明清之际,钧瓷已经在神垕断烧。
恢复几百年的记忆,卢家铸造了中国钧瓷发展史上又一个高峰期。
神垕都在烧日用瓷,为什么卢家非要“折腾”钧瓷?
放眼天下,明清之际刮起了全国性的钧瓷收藏热,有的学者甚至将“柴窑”剔除出“五大名窑”,将钧窑忝列为“五大名窑”之首。特别是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等,都在景德镇复烧钧瓷,都在为钧瓷热推波助澜。
对此,卢家似乎是晓得一点儿的。
不然,卢家不会将自己的作品直接投放到当时的河南省省会开封,乃至洛阳、北京、上海等,甚至心中有个世界。
史载:1903年卢天恩烧出一件金斑闪烁、五彩渗化的钧瓷寿桃,开封古董商以400个银元购买;1915年卢家烧出一批“卢钧”作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声震海内外。
“那时,开封古玩圈流行着一句话:‘谨防卢钧,小心上当’。”杨志说,“当时也有文献记载,说:‘禹县神垕镇艺人卢广东、卢广文等兄弟,善仿宋钧,珍珠刻花,能做到以假乱真’。”
“那时,卢家是‘三年不发市(开张),发市吃三年’。”刘国安说。
“尽管卢家自密县逃荒而来,但很可能是户‘耕读传家’的人家。”苗锡锦说,“卢广同多才多艺,善写能画,颜、欧诸体乃至篆刻无所不能,登门求字者颇多。神垕关于他的传闻也不少,如:某日某人手指空中飞鸟,说:你能画下来吗?卢广同铺纸走笔,眨眼之间,一只栩栩如生的飞鸟就跃然纸上。卢广东能说会道,善画瓷器图稿,线条精准、兽头装饰生动到位,堪称个中高手。卢广华当过神垕陶瓷职业学校的教师,授徒多多。”
卢广同、卢广东、卢广华、卢广文等是神垕卢家第三代中最为著名的钧瓷艺人。
卢家第一代、第二代是否“知书”,尚无确切的线索。卢家有家学底子,是基于第三代“知书”基础上的一种猜测。
卢家“复活”钧瓷25年后,禹州知州曹广权与卢家的“互动”,也给新生的钧瓷注入了知识的力量。
光绪三十年(1904年),曹广权开办了一家官商合资的钧瓷公司——钧兴公司,延请卢天恩、卢天增兄弟等艺人烧制钧瓷。“更重要的是,曹广权写了一部《瓷说》,纵论钧瓷造型、釉色,民窑与官窑之异,釉料、胎料产地,窑炉构造与火候把握等,十分详备,其为刚刚复兴的钧瓷无疑提供了一种知识上的引领。”河南大学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洪伟说。
这种“互动”,卢家乃至卢天恩之子卢广东,恐怕都受益匪浅。
曹广权在禹任职4年,而后东渡日本考察音乐、教育等,归国后担当礼部侍郎、典礼院掌院学士。
据传,曹广权曾献“禹贡九鼎”钧瓷给慈禧祝寿,惹得老佛爷芳心大开。
1924年,曹广权离禹将近20年后去世,禹人请求将这位湖南人安葬禹境;次年4月,灵枢运至禹县,葬于城西。
卢钧起于草野,曹广权执掌光绪朝典礼院,其《瓷说》打通的,也许是卢钧与宋钧在造型与釉色上的连接;其地位影响的,也许是开封、北京乃至全国对神垕卢钧的认同。
就此,“谨防卢钧”叫响古玩圈。
就此,卢广东游走于神垕与开封、洛阳等地,拿“卢钧”当“宋钧”推销卢家刚刚出炉的钧瓷,一时爆得江湖名声。
周仁“好古”,卢广东自在他的心中;恢复钧瓷,周仁自然“走马”推荐卢广东……
卢家再行“变法”
毋庸置疑,卢广东是新中国恢复钧瓷生产的旗帜性人物。
但是,在卢氏家族中,卢广文才是卢钧第一高手。
“解放后恢复钧瓷,无论造型还是釉色,都指望(依靠)人家卢家。”杨志说,“卢广东懂得多,哪个造型是哪个朝代的,叫什么名字,老先生都知道。卢广文手巧,手拉坯好、配釉好、烧窑好,他学得精,都是祖传,已经几代了。卢广文就像孔家钧窑的孔相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家钧窑艺术总监),那是憋在窑场真做实干的,你说功夫能不到家吗?!卢广东就像孔家钧窑的孔红生(孔家钧窑总经理),那是成年累月在外面跑销售的,你说知道的能不多吗?!”
不少神垕人认为,孔家钧窑的组织架构深得卢家之真传,但是卢家后裔却没有将其继承下来。
1955年前,卢广同、卢广华相继去世,卢广东将卢广文找了回来,拉入神垕第一瓷窑生产合作社(即后来的钧瓷一厂),共同担负起开拓新中国钧瓷事业的重任。
“当然,也不只他们卢家兄弟。还有杨书信、郗杰、王喜娃、任坚以及刘振海、孔铁山、刘振苍、邢国政等。没花多少年工夫,这些人就把新中国钧瓷事业给呼啦(摸索创建)起来了。”神垕陶瓷收藏家郗国中说。
卢广东后人基本上没有承袭他的衣钵,卢广文之子卢正兴子承父业,让钧瓷釉色再上层楼。
1958年前后,为让钧瓷天青釉色赶上宋钧水平,卢正兴等经过10多次试验,成功“变法”:减去“卢钧”中的一种呈色釉料元素——氧化钴,让铁在还原中呈现青色,取得卢家救活钧瓷以来的又一重大突破。
钴呈色是“卢钧”一大法宝。
新中国最早能够批量生产的钧瓷“大火蓝”,就是延续卢家传统,以钴呈色的。
青花瓷以钴呈色,呆滞呆板;宋钧以铁呈色,晶莹玉润。
青花瓷的青,说到底是蓝;宋钧的青,那才是青。
青与蓝有啥区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卢正兴之子卢俊岭现在经营着一间“卢家世代钧窑”,他还时不时地回过头去,在自家窑场烧一下先辈们世代耕耘的“鸡窝窑”。
“鸡窝窑”一米见方,一次只放一件钧瓷坯胎;周边围上兰炭(就是没有烧透的煤渣),点火后以风箱助燃快速烧制。
“十窑九不成”说的就是这种“碰运气”的“鸡窝窑”。
1936年,李志伊(河北省高邑县人)自北平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受聘禹县陶瓷职业学校校长,旋即迁校神垕。新中国成立后,李志伊担当河南省工业厅工程师,奉命与卢氏兄弟等密切合作,以比较先进的测试手段测定炉温和炉火气氛,找出了钧瓷烧成的基本规律。李志伊还与他在禹县陶瓷职业学校时期的得意门生任坚等密切合作,将“鸡窝窑”等相继改造为“倒焰窑”,烧成温度就此更便于调节控制。
积累,积累,再积累,都成了整个神垕瓷区的财富。
“像钧瓷一厂的刘富安、钧瓷二厂的刘建军,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成了神垕瓷区的佼佼者。”任坚之子、星航钧窑掌门人任星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