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河水,流淌着岁月,也孕育了一朵民间艺术的奇葩——河南正阳县陡沟镇“德胜祥”木版年画。
“德胜祥”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题材丰富、制作工艺独特。当前“德胜祥”木版年画的第四代传承人李传清老人,年逾古稀,向我们说起“德胜祥”木版年画的由来:民国初年,豫中禹县灾荒,老艺人李德胜逃荒至正阳县陡沟镇,因他制作年画的手艺好,内容鲜活,在当地僧人的帮助下开办了“德胜祥门神店”,印刻木版年画,传承至今。
新中国成立前夕,“德胜祥”木版年画十分俏销。每年春节过后,李传清一家老小就开始印制木版年画,一年下来可印制近20令纸张,一令纸可印刷大小版年画2000多张。按照“冬月初一,门神店开门”的习俗,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德胜祥”年画开始出售,但仅半个月的时间就会销售一空。
说起年画,北有开封朱仙镇,南有扬州的桃花坞,“德胜祥”木版年画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李传清说,就单从制作坯子的选材上,“德胜祥”木版年画就十分讲究,年画的木版最重要的是要挑选质地坚硬、密质的上等材质,李传清通过反复实践,就地取材,选用淮河沿岸生长几百年的一种名叫棠栗子树的野生树木作为版材。这些版材选好后,还要在水塘里浸泡三年以上,然后裁切成块进行蒸煮、烘干,并在常温下长期存放,制成坯子,最后才进行书画、雕刻、印制。
“德胜祥”木版年画关键之处是在绘制版画上下工夫,李传清农闲之余就反复训练绘画技巧和运笔功力,不断提升木版年画的审美情趣和巧妙布局。木版年画最难学的地方就是刻板,因为每幅版画的印制,都有几道工序套版,分毫不能错位,完美相扣。每套版都要先刻浅处,后刻深处,精雕细琢。六十余载的雕刻生涯,李传清练就了高超的刀工绝技,剜、挑、掏、凿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最值得称道的是,“德胜祥”年画使用颜料的独特之处是加入了淮河里的泥浆草土精心配制,遇纸即干,绝不渗透模糊,套色后可呈现出十余种鲜艳亮丽的色彩,浑然天成。
李传清在“文革”后,30多年来一直执著于木版年画的制作,尽管“德胜祥门神店”日渐冷清,但他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他的木版年画。“这手艺是我们祖辈几代人的心血,我不能让它失传了啊!”如今已78岁高龄的李传清,精神矍铄,仍痴心于木版年画的制作和研究,并不断创新,融入新的元素。目前,他从当初仅存下来的几块模版已创作出25套年画模版。
据正阳县文化馆副馆长王更生介绍:正阳县地处淮河之滨,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交会地带,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陡沟镇的“德胜祥”木版年画题材丰富,印刷技艺独特,兼具开封朱仙镇年画的粗犷和扬州桃花坞年画的细腻,是驻马店地区至今还保留的一块民间艺术瑰宝。在2009年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被拂去岁月的尘埃,大放异彩,受到市、县文化部门的重视和保护,目前已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却面临着消失和灭绝的境地,目前在陡沟镇,懂得木版年画这门技艺的还是年已古稀的李传清一人,他十几个子孙全都在外,无一人继承,也无传授弟子。令人欣慰的是,李传清老人说,目前他正在把他制作木版年画的精湛技艺传授给他56岁的老伴冯世丽老人,希望她能把“德胜祥”木版年画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王珺)【原标题:古稀老人痴心木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