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夫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现在郑州大学古陶瓷研究室工作,主持“阎夫立钧艺工作室”。
1950年生于河南禹州,197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曾任禹州市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副局长。1993年担任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开始从事专业的钧瓷研究和制作,为高级美术师。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9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委会授予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其主持设计烧制的特大钧瓷瓶“豫象送宝”作为河南省政府迎接香港回归的礼品送往香港,钧瓷观音瓶、淑女瓶、梅瓶等作为国礼由我国领导人赠送外国首脑。其作品曾获北京首届国际民间艺术节金奖、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金奖等奖项,并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外交部等收藏。
新近完成了60多万字的专著《中国钧瓷》。
我写钧瓷的报告文学《一窑一乾坤》,1988年见于《河南日报》,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甚至海外记者也来追问钧瓷的窑变之谜。可是,我对钧瓷渐渐心冷如灰,连郑州街边的钧瓷店都不再踏进一步。因为我看到,珍贵的天然窑变正被拙劣的人工涂抹所取代,钧窑在急功近利之中衰敝,钧瓷在畸形发展之中卑贱……当时,我也暗暗迁怨于阎夫立,这位禹州市钧瓷研究所的负责人在做什么!
今天,走进位于郑州大学校园的“阎夫立钧艺工作室”,我明白我错怪他了。坐在五彩绚丽的满目精品之中,我的一颗心终于释然:看来,当今钧瓷艺术的高峰就在这里,今后钧瓷历史的起点就在这里。
阎夫立钧艺工作室又称“钧缘坊”,其实就是一个家庭式作坊,师徒十来个人全套把式,烧一座0.688立方米的天然气梭式钧瓷窑。然而,这个作坊一旦放进大学校园,性质就上升为实验先锋了。2003年元旦,郑州大学与阎夫立钧艺工作室签订了合作协议,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核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协作科研,数据共享,既培养专业人才,也探索体制创新。53岁的阎夫立已是退休之人,校方原打算在院士楼旁边为他专建工作室,但习惯于民间作坊的他,找到院角一座废弃的简易大食堂,搬开破桌椅旧餐具,粗粗修整出了几个车间。从此仿佛隐居般,他埋头进入了一个艺术喷发期。
怪杰之名响瓷都
他把一段传说留给了沸沸扬扬的外面世界。在那里,有人视他为英雄,有人视他为妖魔,总之是钧瓷界的一个异数,一个怪杰。特别是在著名的钧瓷之都禹州市神垕镇,阎夫立这个名字凛凛回响,在祖祖辈辈烧瓷的匠人眼中,他的出现真不知是福是祸。
其实,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既不在神垕出生,也没在神垕开窑,他43岁从市文化局副局长调任市钧瓷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才开始了专业的钧瓷研究制作。10年里,他主持钧瓷创作近1500种,批量生产380种,烧制1000多窑,他亲自和泥拉坯配釉,亲自点火看火调火,一身泥灰,一双粗手,成了地地道道一个玩土玩火的钧瓷工匠。但即使手艺再高,他“拉坯也永远拉不过神垕一个碗匠”。
厉害的是他的革新,天不怕,地不怕,一出手就掀一阵风,一出手就炸一声雷,戳谜团,破规矩,离经叛道,搅得钧瓷再无铁打江山可守,扰得匠人再无保守日子好过。在他身上,钧瓷故乡禹州人的血缘使命,河南大学美术专业科班出身的艺术风骨,19岁就进县红旗瓷厂混迹于工匠的民间情怀,掌管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整体工程的科技素质,青年时代曾赴少林寺佛门习武的江湖义气,统统归宗于一股革新锐气之中了。钧瓷“生在选土,长在造型,死活在烧成”。在选土上,传统是非本地瓷土不灵,他却广采博选,甚至用上了黄河泥和麦饭石;在造型上,传统是瓶尊盆罐等器皿,他却将雕塑与瓷艺结合,创作了“五百罗汉系列”等塑像;在窑炉里,传统是一件瓷器外套一副匣钵,他却无匣钵直接装窑;在烧成上,传统是烧柴烧煤,他却在1994年改建了液化气窑炉,2003年又改建了天然气窑炉,而且每窑耗时从40小时减为12小时,合格率从“十窑九不成”升至90%……
而在阎夫立钧艺工作室,他又往前走了多远呢?
他正在集中完成一批小体积造型。3年前,当时的河南省省长李克强问他:能不能把钧瓷做得小些、薄些、轻些?他由此设计了小件系列,小到能让老人拿到眼前端详,小到成为女儿阎速的胸前挂饰。摆放出来的豆豆壶系列,如他所说,大小仿佛人的脸庞,正可双手捧住亲近把玩。他烧制碗盏特别注意口沿,因为那是唇吻相触的地方。他希望钧瓷变得轻巧亲和,进入百姓寻常生活,而不再仅仅是殿堂大厅的奢侈摆设。他想可着整个窑炉烧制一个大壶,放到公共场所,让来往行人依偎抚摸;他想让拉坯做陶瓷成为中小学生的课堂作业,让孩子与泥土肌肤相亲……
他还正在试验钧釉的纹路肌理新品种。传统钧瓷的蚯蚓走泥纹、开片纹,一讲讲了800年。而这一两年里,他通过不同的釉料配比和火候调节,已试验成功了金谷纹、羽毛纹、珊瑚纹、雪花点、珍珠点、礼花彩等38种新创纹路。他的钧瓷小品五光十色,不像街头钧瓷店里那样瓶瓶罐罐一味彤红。下个课题,是要烧出仪器很难掌握的砂金结晶釉。而2003年最后一天出窑时首次发现的隐约银丝,使他惊喜地联想起了明清陶瓷鉴定书提到过的古瓷上的蛛丝张网纹……
万变不离钧瓷魂
“那么,你的钧瓷……还是钧瓷吗?”我问。背上似乎有些刺痛,那是一些钧瓷艺匠射来的目光,他们永远恪守正宗。
“是,当然是钧瓷。”阎夫立断然说,“我能烧出连微量元素都复古到出土文物水平的正宗仿古钧瓷,而现在艺术创作所用的炉、火、胎、釉以及工艺方法,也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吸收了钧瓷的灵魂。”
钧瓷之魂是什么?他说,一个字:“变”。据他推论,钧瓷从青瓷演变而来,受后周柴窑、唐代花瓷等影响,到唐代加以色彩对比强烈的饰斑而形成了黑底蓝斑的一大创新,至宋代加以氧化铜着色剂和还原火而形成了窑变钧红釉的又一大创新,元代奠定了粗犷雄浑的北方风格,明代空白之后,清代出现卢钧一类的仿古瓷风。新中国成立以后,恢复试验出了天青、天蓝、月白、钧红等多种窑变釉色,“文化大革命”时期才形成了满窑红的文化景象……从古至今,钧瓷哪个阶段不在变化?北宋官窑高峰时期也不净是红紫,为什么当今就一定要把满窑红当作传统呢?可以炉炉烧出满窑红的阎夫立,转身投向了更丰富的色彩。这就构成了矛盾双方一个焦点:红与非红。
他说,窑变其实各个瓷系都有,只是当大变超出预料之际,别的瓷系艺匠多是坚守人类意志,以变为错,每每纠偏反正;而钧瓷艺匠尊重自然变化,以变为美,天人合一,顺其规律强化变异。在釉色上,别的瓷系是有主色调的复色调,钧瓷则是无主色调的复色调,釉汁在窑火之中沸腾交融,从天青到月白到艳红到淡紫到天青,圆转渐变,周而复始,恰恰吻合了东方哲思审美的崇高境界……
钧瓷本就因变而生,因变而存,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深入破译,窑变极有可能揭秘,危机当前,更需要与时俱进。阎夫立力图冲破扑朔迷离的技术藩篱,让钧瓷从实事求是的起点重新起航。他渴望越轨,渴望创新,像唐代第一个点染出黑底蓝斑的那位前贤,像宋代第一个烧制出窑变红釉的那位先哲。他一切行为的指向,就是承前启后,建立一个当代钧瓷新体系。而他的儿子阎飞,那位28岁的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设计系主任,更是宣称:我和爸爸不一样,要从蒸汽机时代进入核能时代。
肩挑荣辱大匠志
阎夫立的一往无前,终于激起了许多钧瓷匠人的愤怒。有一天,当他带着外宾参观钧窑时,人们认出了这个叛逆,他连人带车被堵在了街中,围攻,谩骂,甚至差点动武。市检察院的同志告诉他:你可知道你同行业的拿着钧瓷送礼来“拱”着告你的有多少!真不理解,你们这些搞手艺的你死我活比政治斗争还激烈。有的领导朝他急了:你就把钧瓷烧成红的中不中?
…… ……
为他的革新成果,匠人们与他吵吵好好,常常是一边咒骂一边仿制一边赚钱;也有个别老匠人至死都不接受他,但一死之后儿子也跟着学了。而背着骂名的先行者,独自承受着清苦。
阎夫立的锐意革新,也终于赢得了全国陶瓷界的敬重。2003年11月19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批准阎夫立担任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这意味着什么?在英语里,中国是China,瓷器也是china!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阎夫立“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9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委会授予阎夫立“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访问接待11国首脑,所赠国礼钧瓷观音瓶、淑女瓶、梅瓶,是他亲手设计烧制;1997年迎接香港回归,河南省政府赠送一对特大钧瓷瓶“豫象送宝”,是他主持设计烧制,并亲自护送到了香港;2003年赠送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的钧瓷祥瑞瓶,他也参与设计……在近年中国民间工艺的展览中,阎夫立多次荣获金奖。底部刻有他名字的钧瓷作品,常常不到展出活动结束,就被不惜高价搜求的观者一抢而空……
满头浓发已经花白,依然倔强地直立;身上常常尘灰满襟,依然结实壮硕;每天从早到晚劳作,依然充满朝气。作为中国陶艺委主任的阎夫立说,我只是领了个任务,个人没什么可卖名声炫耀的。民间工艺这一行已经被诳怕了,首届陶艺委根子一定要扎正,决不允许又一个掳掠民间工艺的新行帮出现;作为民间工艺大师的阎夫立说,“在一个泛滥大师的年代”,大师称号已很刺耳,好比自己穿西服,要饭的也穿西服,会觉得自己也成了要饭的……
新年伊始,一个消息更加震惊了钧瓷同仁:为了弘扬钧瓷艺术,阎夫立即将出版数十万字的专著《中国钧瓷》,图文并茂,将产品原理、技术规程、工具规格、工艺操作、鉴定知识等等一一备述,公之于世。有人预言:“此书一出,将砸掉三种人的饭碗:当文物贩子的,卖劣质钧瓷的,做劣质钧瓷的。”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阎夫立下一步出手究竟会是什么。但我至少知道,有了这样的先驱,有了这样的精英,钧瓷永不会死。【原标题:专访著名钧瓷制作大师阎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