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润墨濡毫品砚田 天工人作两相得——游敏谈河洛澄泥砚

2013/7/3 17:25:23 点击数: 【字体:

润墨濡毫品砚田 天工人作两相得——游敏谈河洛澄泥砚

润墨濡毫品砚田 天工人作两相得——游敏谈河洛澄泥砚
《家》砚
润墨濡毫品砚田 天工人作两相得——游敏谈河洛澄泥砚
《国色天香》砚
润墨濡毫品砚田 天工人作两相得——游敏谈河洛澄泥砚
《千年帝都》砚
润墨濡毫品砚田 天工人作两相得——游敏谈河洛澄泥砚
《擂响中国》砚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润墨濡毫品砚田 天工人作两相得——游敏谈河洛澄泥砚
《盛世中华》印砚

     [专家介绍]

    游敏,洛阳市新安县人。20世纪70年代初涉入陶瓷业,曾专门学习美术、书法,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作品展并获奖。游敏曾就读于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先后受教于吕魁渠、楼家本、张昌、李绵路、马未都、张夫也、韩美林等,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他创作的砚品获河南省“金鼎”奖、首届中国文房四宝珍品博览会金奖、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等。

    千年前,杜甫颠簸在长安到洛阳的古道上,进行一次关于诗的行旅——沿着古驿道迤逦东来,许多气势悲慨的佳句就此诞生。“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他是高车驷马追随着銮舆凤辇,还是踉跄于散兵乱民之中流离奔命?这些都已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中,无法考证。不过,那座与众多历史大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函谷关,就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汉时关”,至今还留存在我市新安县境内。

    与函谷关的建设处于同一时期的,还有河洛澄泥砚的出现。新安县是澄泥砚的原产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澄泥砚之乡”。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制砚大师游敏用他灵巧的双手与绝佳的创意,令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具备了无限的物象与心象,使精美的澄泥砚与深厚的河洛文化相得益彰。

    1、濡笔存香  以砚为田

    古代文人以文墨为生,故有“以砚为田、以笔为耕”之谓,进而“砚台”又有“砚田”之称。苏东坡《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中有“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之嘲,伊秉绶有“惟砚作田,咸歌乐岁,墨稼有秋,笔耕无税”之喻,他们都将砚台视为文人安身立命的俦侣,其实用价值不言而喻。另一方面,砚又是文人士大夫的清玩之物,米芾著有《砚史》,苏易简著有《砚谱》,对砚之种类、性质、造型、源流论述甚详。跟古代的“砚台收藏达人”相比,游敏也不遑多让。在他200多平方米的艺术馆内,陈列着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河洛澄泥砚。在游敏的讲解中,记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梦回汉唐。

    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河砚一起,并称我国传统的“四大名砚”,其他三砚均为石质,唯有澄泥砚是陶质的。早在唐代以前,歙砚、端砚尚未出现,文人研墨之器多以泥砚为主。一般的泥质陶器质地松软,且含有沙砾,不宜研墨和贮墨,因此必须以澄泥烧制。所谓澄泥,即将泥澄细,压坚实,再入窑烧制,做成砚台,这是唐代以前使用最普遍的砚。

    “从前我们新安县有新安窑,澄泥砚就是新安窑的代表作之一。澄泥砚对泥质有极高的要求,新安县能成为‘中国澄泥砚之乡’,就是因为我们这里的泥质极好。”游敏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在游敏眼中,黄河泥也像“金子”一般珍贵,在他灵巧的双手下,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等古澄泥砚中最珍贵以及制作技艺最复杂的色彩得到传承,他还奇迹般地将此三种色彩融合在一方砚台上,并创造出稀有的“云水纹理”,继承和发展了澄泥砚的制作工艺。

    “谈起澄泥砚的渊源,就不能不提秦砖汉瓦。”游敏介绍,秦汉著名建筑使用的砖瓦实际上也是澄泥所制,成分与澄泥砚差不多,而且秦砖汉瓦里多含金属,质地坚实,体重而扣之声音清越,这种砖瓦上多刻有烧制年代和工匠姓名,十分珍贵。“可以说,当时的工匠对发明澄泥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博物君子  积淀深厚

    文化事业如果由文化人来做,那创作成功的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和思想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收藏价值。游敏具备这个条件,40年来笔耕不辍,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美术书法作品展并获奖,这种非凡的艺术修养,在制砚行业中比较少见,也是他妙手制砚的积淀所在。

    澄泥砚,始于前汉,盛于唐宋,唐时曾为贡品。元、明、清以后,传统制砚技艺几近失传。处在砚台的收藏价值高于实用价值的年代,游敏赋予了澄泥砚更多的文化内涵。

    今年5月29日,“根在河洛酒杯”洛阳十大文化符号评选结果揭晓,河图洛书、二里头遗址、杜康、周公、白马寺、关林、龙门石窟、牡丹、水席和“东方红”拖拉机当选。用澄泥砚来诠释河洛文化,游敏也选择从河图洛书开始。

    游敏介绍,河图洛书是中国字形文化的第一幅神秘图案,是我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第一缕曙光,具有华夏文明的源头意义。在此之后,河图洛书演化出包罗万象的深邃哲学,对人类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窸窣翻动的书页,翻卷起那一幕幕褪色的史剧,云烟漫漫,翠华摇摇,历史在车轮和马蹄声中联翩而过。“你不能不生出这样的感慨,河图洛书负载着多么恢弘的历史文化内涵,我的砚台创作从河图洛书开始,以后也会继续挖掘这个题材”。

    3、千年河洛  砚台传承

    在游敏的艺术馆里,每一方砚台背后都有一则典故或传说,光听砚台的名字就能让人浮想联翩。

    且看那方《家》砚。这是迄今为止砚史上第一方最大的澄泥砚,是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特别制作的,被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香港沧桑》荣列为全国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五件珍品之一。这方砚以我国的版图为造型,砚面上有两条飞腾的巨龙,寓意长江、黄河;56只飞翔的瑞鸽寓意我国56个民族团结和睦;砚池周边为长城浮雕图案,砚盖中心雕有东方明珠香港区徽及纪念性文字“香港回归祖国纪念1997.07.01”,砚重150公斤。

    作家夏坚勇曾在文章中写道,洛阳有闻名天下的牡丹和美女,有《二京赋》和《三都赋》中极尽夸饰的铺排,有班固、蔡邕、左思、程颐和白居易,有孔子问礼,有闻名天下的金谷园,有香山寺、龙门石窟,有武则天……究竟哪一种才是能够代表洛阳的文化元素呢?

    “洛阳有太多东西,单单牡丹是承载不了的,或者说,任何一种元素都不能单独代表洛阳。”游敏说,他对河洛文化的把握都通过砚台这个载体来表达,在创作时,要“尊古而不泥古,创新于继承”。诚然经典的东西无论何时都有“市场”,但对经典的传承不是简单、刻板的复制和模仿,“我们现在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系统地运用文化元素’,如何在文化载体上体现适当的表现元素,让它们和谐并存,不相互抵触”。

    徜徉于河洛澄泥砚艺术馆里,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一方方澄泥砚,“动”则摄人心魄,“静”则如诗如画。河洛澄泥砚文化之魂承载的是母亲河——黄河之魂,它以黄河之泥来传承与创新厚重的河洛文化,展现中华五千年丰富厚重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情怀。■ 记者  蔡 璐  实习生  张 晴【原标题:润墨濡毫品砚田 天工人作两相得——游敏谈河洛澄泥砚】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洛阳商报 2012年07月17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根雕艺术 魅力无限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