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许昌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论葛天氏乐舞的美学意识

2013/4/17 17:02:03 点击数: 【字体:


论葛天氏乐舞的美学意识
 

    葛天氏是华夏民族伏羲时代的部落领袖,是我国学术届公认的人文始祖之一,之所以公认葛天氏是人文始祖,是因为她创造了一部著名的“八闋”歌舞,且延演了百余年之久,这部歌舞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经济及管理特征,这在许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葛天氏乐舞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让人甚感遗憾的是关于葛天氏歌舞的记载虽多至数百种,但所记均不甚详,记载字数最多的是《吕氏春秋》卷五,约八十字左右,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这部原始大型歌舞的框架名称和大致含义。今人研究葛天氏乐舞的基本认识大都从这部歌舞的名称入手,研究成果也大都集中在当时的生产劳动、锻炼身体以及祈祷福祉方面。笔者认为,审美性是古往今来一切艺术的主要功能,葛天氏乐舞同样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在葛天氏审美意识主导下的审美创造成果,整部歌舞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学内涵,只有通过审美这个角度的解析,才能更完整、更深刻、更本质的理解葛天氏作为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的意义,才能更准确地领悟先民的文化创造对今人的有益启迪。

    一、葛天氏乐舞表现出的美学意识

    有人说,原始歌舞的实用功能,先于时人的审美意识而存在。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失细察。人的审美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是最原始的歌舞,同样是一种因情而为的表现方式,正如《诗序》所言:“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段概述从本质上揭示了一切歌舞形式不但都是因情而为,而且是因情追求更高级、更美好的表达形式的结果。情借歌舞的形式予以渲染、抒发,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强烈流露,歌舞就是人们认为适合于表现浓烈感情的更美好的高级形式。这就充分证明了审美意识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只不过通过越来越多的审美实践,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着而已。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周礼》和《吕氏春秋》关于葛天氏歌舞的记载,更能清晰的看出审美意识在先民创造的歌舞中的鲜明表现。
   
    《周礼》卷八记载了与葛天氏歌舞相关的内容:“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凡祭祀,宾客舞其燕乐。”释曰:葛天氏之民操牛尾,投足而歌。旄人盖其遗制也。散乐者,野人之乐。夷乐者,四夷之乐。凡以舞仕者,皆属旄人。盖其所统,皆夷人之善舞者。

    《吕氏春秋》卷五,则记载了葛天氏歌舞的完整结构:“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摻襄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榖,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徳,八曰總萬物之極。葛天氏古帝名。投足猶蹀足,闋終,一作禽獸之極,上皆樂之八篇名也”。

    两部经典所记充分证明当时的歌舞表演不仅相对发达,而且其表现是有组织、有创作、有专业演员来进行表演的。《周礼》卷八较详细的记载了“教坊”掌管歌舞的情况和葛天氏歌舞的关系;《吕氏春秋》则完整的记载了葛天氏八段歌舞的结构名称。这二段记载给我们从审美角度解析葛天氏歌舞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首先,正是由于审美意识的强化,“国家”才设置了专门从事歌舞管理的机构和管理人员,也正是由于审美意识的强化,当时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或者业余的表演人员。这是因为通过审美实践,国家管理者已经知晓,要想通过乐舞的形式达到“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从而收到“乐以象德”的审美效果,将管理意图传达到民族的每个人民,必须通过专业的表演人员传神的精湛演技,才有可能。《周礼》所记,为此作了最好的佐证。从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歌舞技巧已经相对发达,从业人数也已很多,这是歌舞艺术审美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跳各种民族舞的人都有,在什么场合跳什么舞,都不会发生缺乏表演者的问题。假如没有表演者,再好的艺术构想也只能留存在脑海里。正是由于拥有如此众多的专业和业余的歌舞表演人才,才为葛天氏歌舞的审美意图达到理想的境界提供了可能。这恐怕也是葛天氏歌舞能够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占有辉煌地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葛天氏歌舞的美学内涵

    葛天氏歌舞的创造者是葛天氏部落的一位帝王,葛天氏姓风,名达河,号葛天氏,是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十五任帝,达河是位音乐天才,酷爱音乐歌舞,葛天氏歌舞的创作和流传与达河酷爱音乐歌舞密切相关,也与达河治理国家的审美理想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再仔细研究一下这部原典性质的大型歌舞的具体内容,会对它在不算太大的结构中所蕴含如此丰富的审美理想深表惊叹。
葛天氏歌舞具有“乐以象德”的审美意蕴。远古时代,国家管理者的理想目标,就是在天地人鬼、上下尊卑、邦国万民、宾客远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而要建立起和谐关系的关键是教化官吏和人民都成为有良好道德的人。所以,古代君王特别重视礼仪和歌舞祭祀的功用。在葛天氏歌舞的八段内容中,无一不希冀将道德的因素通过歌舞而传达给人民。对民众富庶、壮大、有德的希望,对五谷丰登、天随人愿、人依天时的祈祷,对达河君王功绩的歌颂,对邦民敬天畏地、珍惜万物的昭告等,无不表征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葛天氏歌舞表现了敬畏天地养育之德的人性美。我们的祖先之所以敬畏天地,是因为天地给人类生存提供了完备的条件,对天地的敬畏,也能促成人自身道德的完善和自律。葛天氏歌舞中的二、三、四、五、七五个段落都与此有关,草木丰泽,五谷丰登、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天地的恩德,所以,整部歌舞不惜在五个段落中表达出对天地的敬畏之情。古人把天地人视为“三才”,天、地有恩于人,人是受恩者,人对天地能否常存敬畏之心,这是人性的典型特征和反映。古人关于敬畏天地的著述十分丰富,就这部歌舞来说,能用如此大量的篇幅和肃穆的情绪表达敬畏天地的感情,足见先民的这一道德心境是多么的深厚和淳朴。

    葛天氏乐舞表现了开放与融合的胸怀美。从《周礼》卷五的记载可以看出,葛天氏歌舞艺术的表现上,表现了开放与融合的宽大胸怀。葛天氏歌舞没有局限在自己的民众中,而是实行了完全开放、融合的制度,让所有的能歌善舞者都能为表现达河的审美理想服务,无论表演者是跳散舞的、跳夷舞的、还是跳燕舞的,只要这个人具备了表现葛天氏歌舞的舞蹈技能,就有机会参与并表现这一大歌舞的神韵。

    葛天氏歌舞表现了悲天闵人、总揽万物的和谐美。这是葛天氏乐舞最可称道的地方。在八段歌舞中,除第六篇是歌颂达河帝功绩外,其余七篇全都充满了对人民,对天地,对农耕、对万物的和谐相处之情。虽然悲天闵人、总揽万物是帝王之命的题中之意,但作为远古时代的一位帝王,能够在其艺术创作中,把一个帝王所能须担负的所有责任,面面俱到的全都表现在她自己创作的歌舞中,用歌舞的形式反映出她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并用歌舞的形式来鼓舞人民的斗志、塑造人民的道德、描绘生活的美好蓝图,实属难能可贵。这也许是葛天氏能够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三、葛天氏歌舞追求完美和谐的理想社会

    葛天氏歌舞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理想社会。在歌舞中,葛天氏部族希望自然和谐、五谷丰登、万物生长,天、地、人都能和睦相处,达到完美的统一。

    葛天氏歌舞的构想及其结构恰似一张颇有气势的精美画图――作为君王,他想要追求什么?当然是举国政治安定、人民富庶安康、社会和谐进步。这样的理想是每一个做君王的终极追求。这一追求在葛天氏歌舞的结构名称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我们把葛天氏的治国理想看成是贯穿这部大型歌舞中的经线,把达河寄托在八段歌舞中的审美意图顺序的看成这部大型歌舞的纬线,我们就会发现,这部大型歌舞真的是情以舞抒,舞以美成,理想的境界通过歌舞的顺序表演和尽情渲染,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部具有原典文化性质的原创歌舞从它的结构上向我们展示出达河创建和谐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

    在达河看来,一个和谐理想社会的建设,需要人民具有良好的道德――这是所有和谐关系的决定因素;需要人民具有强壮的身体――这是拓荒种粮、繁衍生息的本钱;需要人民具有敬畏天地、爱戴君王的统一认知――这是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所有这一切在她创作的歌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部歌舞在葛天氏民族延续的一百多年中,成为强化葛天氏和谐社会理想的一个切实有效的传统,同时也成为葛天氏部落全体人民向往和谐社会的一个美好表征。

   葛天氏歌舞所蕴含的美学意义,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一种艺术创造,毫无例外的渗透着创作者的审美理想,同时体现着创作者超越现实生活的理想追求,正因为此,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文而化之”的艺术感染力。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葛天氏歌舞的美学意蕴,一定会有更多新的收获和发现,一定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葛天氏歌舞证明着我们的祖先在原典艺术创作中,自始至终具有鲜明的审美意识,体现着先民对美的热切追求,以及他们对完美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唱歌网 2012-08-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