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许昌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许昌

射鹿台钩沉(下)

2013/4/17 18:52:24 点击数: 【字体:


    风云际会射鹿台

    公元196年深秋,车辚辚,马萧萧,年仅16岁的汉献帝刘协在饥寒交迫、被人追杀的窘境中,在曹操及众将官山呼万岁的跪拜中驾临许昌,改年号为建安,最终成就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愿。
  
    公元220年初冬,被“挟”25年的刘协在曹丕及众人的逼迫下,不得已宣布“禅让”,将帝位彻底地交给了曹丕,终结了400多年的汉家天下,自己则偏安一隅,当起了山阳公。
  
    从跪拜相迎,到逼宫退位,在这25年的争斗中,按照罗贯中先生所著,许田围猎应该是曹氏集团态度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许田围猎 “挟天子”的公开展示

  
    射鹿台前的许田围猎,按照《三国演义》所著,曹操是想看一看朝廷大臣们的“动静”,然后决定是否可行“王霸之事”。
  
    而依照古代围猎的目的分析,天子围猎,不仅仅是进行军事操练,也不仅仅是进行实力展示。天子围猎,最关键的目的是在旌旗蔽日、盔甲鲜明、三军听令的盛大场面下,向众人展示这支部队拥护谁,这支部队听令于谁,谁是这支部队的绝对领导!
  
    因此,在这场盛大的许田围猎活动中,曹操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自己创造的良机。他要向他的子弟兵证明,他才是这支军队的真正拥有者,才是这支军队真正的主人。
  
    可以说,许田围猎,意在兵权。
  
    有了许田围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才得以昭彰;有了许田围猎,汉献帝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傀儡。
  
    其实,这个傀儡角色,汉献帝刘协在来许昌之前,已经当了很长时间。
  
    让我们翻开《三国志》和《后汉书》,或者仔细品读《三国演义》,看一下刘协来许昌之前颠沛流离的状况吧。
  
    公元189年,董卓鸩杀了汉灵帝刘宏之后,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一杀一立,根本不用商量。在董卓的手里,这时的刘协随时都可以成为下一个刘宏,毫无生命安全保障。
  
    在李傕郭汜交兵之时,刘协表面上贵为天子,但实际上是李郭二人争夺的筹码。由于李郭二人势力此强彼弱,不断交替转换,刘协和众大臣也就像墙头草一样,左右摇摆,受尽了折磨和屈辱。

    在这种随时都有性命之虞的情况下,刘协可谓“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根本不敢也不能去思考如何重整河山。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汉献帝被挟至许昌,虽是曹操的阴谋,但在当时被李傕郭汜追杀得穷途末路之时,在“四世三公”的袁绍置之不理之时,在刘备刘皇叔自身尚且难保之时,受到曹操的跪拜相迎,无异于从地狱一下子来到了天堂。
  
    因此,也只有在装饰豪华的许昌宫里,在饱暖无忧之时,刘协的胆子才会越来越大,才会嫌曹操与他“并马而行”,才会去写“衣带诏”,密谋诛杀曹操。
  
    从这方面来看,刘协是不是有一点“忘恩负义”?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希望自己身边有一批效死愚忠之人。他们把自己看成天命神授,属下胆敢僭越就视之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皇权,让一些胆小之人不敢越雷池半步。

    果真如此的话,天下怎还会有唐宋元明清的更迭呢?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试问哪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不是从造反起家?哪一个不是前朝的“逆臣贼子”呢?
  
    其实,陈涉都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吟咏“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曹孟德,何尝不想君临天下呢?
  
    然而,尽管汉献帝密写“衣带诏”,指使伏完等人行刺,种种行为让曹操大为恼怒,但曹操始终未敢杀掉汉献帝,自己也只是当到了魏王,不敢称帝,因为骨子里仍很“传统”的曹操还是怕落下弑君的罪名。

    献帝认叔曹操逼宫的导火索,在“尊刘贬曹”的社会背景下,小说中或是戏剧里都把曹操描写成了一个白脸奸臣。同时为了进一步衬托曹操的不忠不义,也都习惯把汉献帝刘协描写成一个动不动就暗自垂泪的窝囊废。这样一来,曹操的乘人之危、恃强凌弱就很容易被展现出来。
  
    刘协真像小说里描写得那么窝囊吗?
   
    虽然刘协与曹操相比力量悬殊,但刘协并没有像刘禅那样“此间乐,不思蜀”,高高兴兴地做安乐公。自从进入许昌安定下来后,刘协时时刻刻都想着东山再起。而刘备的到来,让刘协着实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于是当刘协第一次见到刘备时,便立即和他攀起了亲戚,叙起了家谱。经过对族谱仔细翻查,七拐八拐之后,终于和刘备攀上了亲戚,认刘备做了皇叔,并封他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汉献帝果真心甘情愿吗?
  
    认刘备为皇叔,汉献帝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
  
    所以,年纪轻轻的汉献帝已经知道如何收买人心了。他把刘备当成东山再起的希望,时刻想着与曹操一搏。
  
    试想,如果刘协朝纲在握,天下太平,他还会认这个织席贩履的皇叔吗?
  
    其实,汉献帝的一举一动,曹操和他的谋士们看得很清楚。荀彧对曹操说:“天子认刘备为叔,恐无益于明公。”
  
    于是,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也就成了曹操逼宫和进行防范的导火索。
  
    在这个大背景下,曹操考虑“许田围猎”,以观动静,让军士大臣们知道兵权握在谁手,同时也给汉献帝一个小小的教训。
  
    仔细想来,被软禁于许昌的汉献帝想与曹操争天下,无异于以卵击石。即使汉献帝着人杀了曹操,天下会落入他的手中吗?到那时,大耳垂肩的刘皇叔也会像收拾蜀中的刘璋一样,把刘协赶下台,自己当皇帝。
  
    关于射鹿台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曾经风云际会的射鹿台,湮没了多少历史,留下了多少故事!

    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的射鹿台,经历了风剥雨蚀、耕地侵削,如今只剩5亩大小。漫步其上,除了些刚刚返青的小树外,没有更多的生机。

    而据当地老一辈的人讲,射鹿台上曾有一眼清泉,终年泉涌不息。这眼泉的来历据说与貂蝉有关。
  
    相传曹操在白门楼斩了吕布之后,貂蝉刚生一子。曹操念其在洛阳使用美人计除掉董卓有功,就把她们母子带回许昌,并设宴为貂蝉压惊。

    曹操本想貂蝉为一女子,并无太多主见,孰料酒宴之上貂蝉想起丧夫之痛,慷慨陈词,夸赞吕布英雄,讥笑曹操无能。曹操听后怒发冲冠,拔剑欲杀貂蝉。谋士程昱慌忙劝阻:“丞相昔日有诺,今若杀之,必遭天下人之失信也!”曹操这才强压怒火,悻悻离席。

    过了一段时间,曹操为了让貂蝉消除对自己的鄙视,便带着貂蝉来到射鹿台观看围猎。
  
    在军士们的驱赶下,树丛中忽然跑出一只母鹿,后面紧跟一只小鹿,曹操眼疾手快,弯弓射箭,正中母鹿。
  
    曹操得意洋洋:“吕奉先能辕门射戟,我曹孟德能许田射鹿。”待他再次拉满弓瞄准小鹿时,貂蝉触景生情,想起自己母子所处的境地,放声大哭,泪如雨下,并“扑通”一声跪在台前,哀求丞相放小鹿一条生路。
  
    曹操看貂蝉哭得犹如梨花带雨,同时自己的英雄本色也展示得差不多了,当即允诺罢射。貂蝉旋即下台,解下披风,包起母鹿,令人火速抬回许昌,请神医华佗精心调治。不久,母鹿起死回生,貂蝉将其放回许田。
  
    而射鹿台上原有的那眼清泉,便是貂蝉泪水所化。
  
    我们不能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作为一个美丽的传说,让游人在登射鹿台时充满想像,让我们在阅读正史疲倦时放松心情,戏说一下,又有何妨?
      
    藏兵洞 也许永远都是个谜
  
    关于曹操的话题,最具神秘色彩的有两个。
  
    一个是曹操的坟墓在什么地方。
  
    传说曹操死后,为防他人盗墓,他的手下布下了七十二疑冢。发丧之日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大开,72具棺材同时被抬出,以迷惑世人,以至于到了今天,人们还没有找到曹操坟墓的准确位置。

    另一个是曹操“地下用兵”的藏兵洞在哪里。
  
    曹操谋略中最具代表性、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传说中的45里藏兵洞。
  
    藏兵洞又叫转兵洞。这是曹操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苦心经营的四大战略之一。
  
    曹操精通用兵之术,曾经注释过《孙子兵法》,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相传公元208年,曹操在策划赤壁大战的前夕,曾经组织部队由许昌列队出城,再由许田进入洞内,从地下回到许昌城内,如此循环往返,经月不绝。不到40万的部队,行影加倍,遂号称83万大军。这一招着实把东吴一帮子谋士吓破了胆。
  
    历史上曹操到底修没修过藏兵洞,现在已无据可考。但如今关于藏兵洞位置的说法也不少,其中就包括射鹿台附近之说。
  
    20世纪80年代有人称,在许田村的一个医药收购站院内,曾经发现一个很深很长的洞。有人称这就是曹操的藏兵洞。据说这个藏兵洞自东向西,通过射鹿台,直达许昌。
 
     这次采访中,记者专门就这个说法进行了一番调查,试图找到那个医药收购站,可惜无功而返。而射鹿台附近的群众称,藏兵洞应该就在射鹿台周围,但只是听说过,谁也没见过。
 
     也许和曹操的坟墓一样,它永远都是一个谜。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文物网 2005-11-11 作者:邓雷 刘俊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