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许昌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许昌

葛天氏传说:“理想之世”的悦耳回响

2013/4/17 16:43:32 点击数: 【字体:

    
    长葛是上古乐神葛天氏故里的说法由来已久。有史载葛天氏为部落酋长,首创音乐、舞蹈以教化部落子民,开创了人类文明先风,奠定了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基础,被后人称为乐神。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洛为之荡波。”因此,葛天氏成了同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齐名的上古时代名人。葛天氏生活过的地方也因“思永其泽”而取名长葛。
   
    那么,葛天氏这位上古时期的风云人物,究竟与现在的现代化新城———长葛有何渊源?葛天氏治下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长葛人又有怎样的影响?3月27日,记者来到长葛市,行走在热闹繁华的街巷,探访和聆听有关葛天氏的传说。

   
    葛天氏 华夏乐舞的始

    
    古时,最初的舞蹈、乐曲均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渐萌发、形成的,其舞蹈动作和歌唱内容也常常是劳动过程的简单再现。葛天氏部落是个能歌善舞的部落。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族人或与野兽为伍,或与植物相依,或在劳动时相互观察各自的动作,或发出不同的声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乐曲。为庆祝捕猎胜利、谷物丰收或某一重大活动,人们手舞足蹈,就是最原始的舞蹈;人们劳动中所哼的号子,就是最原始的乐曲。经过长时间的演化,这种乐曲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发展、完善、提高,便形成了一种成型的乐曲和舞蹈的结合———《葛天氏之乐》。
   
    “《葛天氏之乐》是有史记载的中国最古老的歌舞。”长葛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德新告诉记者,  对《葛天氏之乐》,诸多典籍均有记载,其中以《吕氏春秋》记述最详。《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秦始皇焚书前,当时可以依据的古籍较多;再者,吕不韦曾悬书城门,“改一字,赏百金”,时人普遍接受,故此书可信可传。《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种“三人操牛尾歌八阙”、成鸟羽而舞的形象,是最古老的音乐文化艺术,也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歌舞艺术,是在尊祖先、敬天地的同时,表达对农耕、畜牧等农业活动的重视与祈愿心理,反映的仅仅是葛天氏部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缩影。
   
    《葛天氏之乐》是表现古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舞蹈,反映了他们生产劳动与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景,在形式上已相当完整,是构成葛天氏文化的基础。它表演时共有舞者3人,执牛尾等道具踏舞而歌。这种“三人操牛尾歌八阕”的艺术形式,既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音乐、舞蹈艺术,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歌舞艺术之一。另外,它还极可能衍生出了中国古老的保健操、气功等养生术及许多艺术门类。
  
    “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长葛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德新说,葛天氏之乐来自劳动。在劳动中,葛天氏部落的先祖们捕猎、收获植物果实、同各种禽兽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劳动之余便从中总结经验,模拟动作,把劳动号子组成音符,以苍劲的旋律顿足叩牛角,乐之舞之歌之,从而创造出最原始的《葛天氏之乐》。现今的戏曲中一些优美动作,如“扑虎”、“卧鱼”、“探海”、“鹞子翻身”、“虎跳”等均源于《葛天氏之乐》。经过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在长葛人传统的歌舞中,人们似乎仍能看到“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洛为之荡波”的远古风貌。
    
    中国民协会员、长葛市文化馆原馆长杨应甫告诉记者,目前,长葛市拥有260多个民间艺术社团,每逢春节、灯节期间,长葛城乡随处可见狮子舞、龙舞、盘鼓、莲花灯舞等。盛行于长葛市石固镇沈庄村一带的民间艺术团社演练的“铜器舞”、“盘鼓舞”敲打起来震撼山岳,具有一种豪放的古拙味儿。一个艺术团社拥有百儿八十人,阵容庞大是任何地方的民间艺术团社都难以相比的。老城镇的“莲花灯”团社,虽起源于明清,但同样有着葛天氏时代的豪放粗拙。2002年春节期间,长葛市的高级音乐教师赵春霞根据葛天氏传说,编排出了大型歌舞《葛邑神韵》,其庞大的阵容、铿锵的旋律再现了先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一切都跟传承有关。

  
    长葛 乐神治下的“理想之世”

    
    千百年来,考古专家们研究后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结论是:葛天氏是原始社会末期生活在以现在的长葛市石固镇(石固遗址)为中心的葛天氏氏族的君主,时间上大致是在距今约7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
    
    3月27日,记者驱车来到长葛市石固镇岗河村的石固遗址,看到近百亩的遗址上长满了碧绿的麦苗,郁郁葱葱的麦田仿佛浸润了上古时代的灵气。在高高的土冈一侧,历史的斑痕和文化断层隐约可见。随行的长葛市文化馆原馆长杨应甫介绍说,石固遗址南侧就是古时叫做葛河、现在叫做小洪河的河流,这与古人依河而居的规律相符。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许昌晨报 2007-03-2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