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钧瓷的鉴赏
2014/7/8 11:21:1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钧瓷产于河南省禹州市的钧窑,钧窑是我国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之一。宋徽宗时在钧台附近设立官窑,此窑被称为钧台窑,简称钧窑,钧窑所烧之瓷即钧瓷。钧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一件作品的优劣,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鉴赏:端庄文雅的造型,绚丽万变的釉色,奇异奥秘的纹路,窑变神奇的釉画。
1、造型之美:钧瓷的造型充分体现了皇室肃穆严谨、端庄威严、气魄宏大、富丽堂皇的气氛,同时也具有宋代艺人古朴浑厚、线条规整、纹饰简练、工艺精细的艺术特点。几乎没有任何花纹装饰,它的造型美体现在造型线条的处理上,在长、短、方、圆、曲、直、扁、平、伸、缩格局匀称和虚实得当之上下工夫,追求一种内在的含蓄美。它的骨胎和造型从宋钧官窑遗址出土的大量瓷片看,其胎质坚实,细腻致密、断面呈羊肝色或香灰色,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出土的有代表性的尊、炉、鼎、洗、盆、奁瓶、罐、钵、坛、盒等十几种品种看,无论造型和胎骨都充分显示了以上几个特点。由于钧瓷这些造型特点,在烧制过程中,釉面熔化下流,使脱边整齐,棱线舒畅,加之器底的芝麻酱色,形成了钧瓷“紫口铁足灯草边”的特殊装饰美感,也有叫“铁口铜足”的。总之,在造型上着意表现一种冷峻崇高的民族意识和纯粹的民族精神。至今钧瓷仍保留着宋代这种典型的造型特点,并得到了充分发展。
2、釉色之妙:钧瓷的釉色莹润,色彩缤纷。宋代首次烧出紫红色窑变铜红釉的钧瓷,改变了三千多年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传统方法,这是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创举。这种神奇的窑变釉,突破了陶瓷史上单色釉的格调,创造出了青如蓝天,晶莹润泽,月白如玉,红如海棠,紫若玫瑰,蓝红相映如光润的玛瑙,凝厚深沉,含蓄耐看的艺术效果。钧瓷这一艺术成就的取得,不仅在釉色上有较大的突破,而且在施釉方法上、烧成工艺上独树一帜,使钧瓷釉层结构复杂多变。用高倍光学仪器观察钧釉,就可发现靠近胎体的一、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基本相同,呈色似天蓝釉,在天蓝釉的上部界面出现起伏很大的波浪形上有许多气泡;第三层则是整齐均匀的铜氧化层呈淡蓝色。这样的釉面结构,对各种光波选择性的吸收和选择性的反射,使釉层含蓄光莹犹如宝石,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的干扰折射,使钧釉在不同的角度光照下有变化莫测的效果,更增加钧瓷的神秘感。古今钧瓷鉴赏家和陶瓷专家把钧瓷这种像玛瑙或雨花石一般美丽的天青半乳浊状态叫乳光状态;把钧瓷的乳浊度和色彩发生复杂变化交错掩映,从而使釉色绚丽多彩的奇妙现象叫“窑变”。产生窑变色彩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钧瓷胎釉的独特配方、钧窑的特殊构造、复杂而独特的烧造工艺。使其釉色变化神奇莫测,自古就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千钧万变,釉彩无穷”和“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词和诗来形容钧瓷窑变色彩的奇特和美妙。钧瓷发展至今其比较典型的釉色有:天青、豆青、粉青;天蓝、宝石蓝、孔雀蓝;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鸡血红、玫瑰红、胭脂红、海棠红、朱砂红;铜黄、杆草黄、鱼子黄、芝麻酱、茶叶末;鹦哥绿、果绿、粉绿、葡萄绿、墨绿;乌金、古铜、月白、玉白、鱼肚白等数不胜数。各种颜色并无定名,特别是在一件器物上变化出多种色彩,所以即使在宋代宫廷中也不以颜色分类,只以器型式样注册。钧瓷的颜色名称出自鉴赏家、收藏家及客商之口,并非专家定名,更无史书记载,只是习惯用语或行话,钧瓷的这些窑变色彩虽不能包罗万象,但把钧瓷釉色变化有了形象名称,由此也可看出窑变万彩之一斑了。
3、纹路之奇:钧瓷釉面奇美的纹路是由于特殊的釉料和独树一帜的烧造工艺,使釉面在焙烧过程中、熔化、流动、沉积、结晶、拉丝、氧化、还原、呈色、分相等变化,使釉面出现千变万化的色彩变化,并出现多种奇妙美丽的纹路。古往今来的鉴赏家;根据这些纹路的形象给以各种名称,如“蚯蚓走泥纹”,釉面上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曲折纹路似蚯蚓在泥地上爬过的痕迹,自然多变,穿插迂回,妙趣横生。“冰裂纹”,古人用“看似雷击,触无痕迹”的词来形容这种纹路是十分形象的,这种冰裂纹也叫开片,其纹路细、直、折、长短不一,棱角突出,疏密有致。冰裂纹的形成是在出窑时随着温度的变化及其胎釉之间彭涨系数不同而不断变化,使釉层表面的玻璃质开裂弥合,这个过程是个较长期的过程,而且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伴有细碎动听的响声,家有几件钧瓷,在夜深人静时就会听到它们细微清脆悦耳的开片声。还有蟹爪痕、兔豪丝、羽片纹、鱼子纹、珍珠点、绳网纹、金锁链等名贵纹路。这种珍奇奥秘的纹路,自然天成,引人联想,更增加了钧瓷的神奇与珍贵。
4、釉画之绝:钧釉表面由于釉色的变化和各种奇美纹路的相交叠置,浑然构成的一幅幅神异图画。这种钧釉独特的天然釉画,是钧瓷珍品、绝品的必备特征之一。自宋代以来虽然意境无穷的窑变釉画十分难得,但不管是文献记载和珍藏文物中,都有不少对钧瓷窑变意境的描述和展现。特别是现代钧瓷专家及其工艺美术大师在研究了大量宋代钧窑实物瓷片、窑炉构造、烧造工艺、釉料配方、泥料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烧造出来的钧瓷珍品,再现了这种神异的景象。一幅幅神奇的窑变釉画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千变万化,呈现出人物故事、动物图案、绝妙奇景。如著名的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满山翠竹、雨过天晴、层峦叠嶂、江山万里、星辰满天、明月高悬、凤凰展翅、秋江红叶、瑞雪纷飞、寒鸦归林、伯牙抚琴等等。特别是近几年烧制出现的几幅酷似名家大作的自然窑变釉画,更令人赞叹不已,如在一仿宋代造型梅瓶上,烧出的釉画酷似当代大画家的作品“猫头鹰”,在一钵中竟烧出酷似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大鸡图案,在一大瓶上出现的似宋代大画家范宽的山水画卷等,这些绝世珍品有的被国家收藏,有的被个人收藏,还有的已远涉重洋,被外国朋友收藏。
钧瓷的名贵还在于它宋代的宫廷垄断,以及烧制困难。钧瓷被宋徽宗定为御用珍品后,为了满足宫廷需要,在据钧瓷为宫廷独有,严禁民间烧制、收藏的同时,在禹州钧台附近设置官窑,集中民间优秀工匠,专门烧制为宫廷藏用的钧瓷产品,并委派官督烧造。所烧钧瓷严格按照宫廷需要的式样和规格进行生产,在工艺上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对产品的挑选亦极为苛刻严细,并将选掉的瓷器一律销毁。因此,传世宋钧都是极其名贵的珍品,为历代宫廷所珍藏,而在民间则只闻其名,难见其物。当时拥有一件钧瓷已是等级、权贵的象征,是雅俗之别的标志。所以,古来就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之说。一件钧瓷珍品的烧造困难,也是钧瓷珍贵的原因之一。物以稀为贵,虽然钧瓷历史有千余年,但至今无论古代、现代烧制出的钧瓷珍品并不多,其重要原因在于烧造工艺的复杂和不易。一件钧瓷从采料、粉碎到设计、注浆、修刻、旋坯、对接、上釉、焙烧等,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古书上说:“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中细微节目当不能尽也。”更重要的是烧成,钧瓷的烧成不仅和泥料、釉料、燃料、炉温、气氛等内在因素有关,而且和季节、气候、风向等外界自然条件关系也很大,历来就有钧瓷“十窑九不成”之说,即使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提高钧瓷成品率仍然是一项攻关课题,而钧瓷的珍品、绝品更是凤毛麟角了。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今日禹州(2012-01-10)